1 持续集成的流程:  提交代码——拉取代码——编译——打包——配置——安装到手机测试——反馈问题——提交代码  意义:  尽早发现问题,提高测试质量  构建情况清晰,提高项目进度的透明度  如果测试过程完全自动化,可以提高回归测试的效率2 工具:Jenkins工具的准备——代码管理工具(Git,Github);集成工具(Jenkins)到jenk
转载 2023-06-26 10:38:29
36阅读
超声成像过程1,超声RF信号即为超声射频信号,是超声回波经过数模变换后得到的数据。 2,射频信号形成一幅超声图像经过的流程为: 1,信号处理模块 1.1 滤波处理 目的:为排除噪声干扰 在基波成像模式下(其中基波成像为接收与发射频率相同的回波信号进行成像),滤波器中心频率为探头的发射频率。 在谐波成像模式下(其中是使用回波的二次高等次谐波成像),谐波模式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探头发射频率的两倍。1.
     通过大量的论文文献学习,概括B超成像基本步骤包括:波束形成、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波束合成是后期数字信号处理和成像的基础,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波束合成的处理结果直接影像成像的好坏。     数字波束合成一般需要经过聚焦技术、动态孔径、幅迹变换等基本
Fraunhofer IOF使用LWIR热像仪扩展了其高速3D相机系统。他们的数据被映射到使用黑白摄像机重建的3D点,从而获得1kHz空间热图像。图片1 |安全气囊展开的3D热成像图像。 3D热成像系统使用两个高速黑白摄像机和一个非常快的热成像摄像机。专有的GOBO系统为场景照明(图片:弗劳恩霍夫研究所IOF)在弗劳恩霍夫应用光学与精密工程学院IOF,用于高速3D图像的相机系统已经开发了大约五年。
RD算法于1978年处理出第一幅机载SAR数字图像,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它通过距离和方位上的频域操作,达到了高效的模块化处理要求,同时又具有了一维操作的简便性。该算法根据距离和方位上的大尺度时间差异,在两个一维操作之间使用距离徙动校正(RCMC),对距离和方位进行了近似的分离处理。 由于RCMC是在距离时域-方位频域中实现的,所以也可以进行高效的模块化处理。因为方位频率等同于多普勒频率,所以该处理域
红外成像技术概述红外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无论在白天,还是漆黑的夜晚,自然界所有温度在绝对零度(-273℃)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红外图像传感器则将探测到的红外辐射转变为人眼可见的图像信息。红外成像技术涵盖了材料科学、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红外光学与图像处理算法等诸多技术,红外成像装置的核心为红外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是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效应来探测红外辐射的。相
# Python成像技术入门 ###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热成像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医疗、安防等多个领域。热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感知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展示出物体的热分布状态,这项技术在许多场合下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利用 Python 实现简单的热成像,涵盖必要的基础知识、步骤及相关代码示例。 ### 什么是热成像? 热成像是一种可视化技术,它通过
原创 11月前
404阅读
python是一款适用性极强的编程语言。一直期待HFSS(三维全波电磁场仿真的行业标准)能有python接口。后知后觉的本人才发现原来HFSS16(2015版本)已经不止支持VB脚本,还增加了python支持,当然它用的是Ironpython,基于.NET,和Cpython还是有一定区别,Numpy和Scipy这些库的使用上可能还存在问题。正好网上有牛人已经写好了使用指南,我就当下搬运工,希望有更
转载 2024-09-01 18:35:52
110阅读
基于超声波探头辐射的三维超声场模型,利用MATLAB开发可视化窗口程序,显示出三维仿真结果,人机交互式改变影响声场的参数。有利于形象、直观地理解声场,为科研和工程实际中分析和研究超声探头的辐射声场,探头各项参数选取、检测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各种材料的超声探伤与评价等提供参考。文件:n459.com/file/25127180-479487569以下内容无关:---------------------
day03--热成像图-极坐标-三维曲面-动画效果-中文字体设置---         20、热成像图                     用图形的方式显示矩阵,用元素值对应不同的颜色
转载 2023-12-23 23:03:02
48阅读
第一部分:热像仪简介与应用热像仪,也被称为红外热像仪或热红外相机,是一种能够捕捉物体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图像的设备。这些图像,通常被称为热像或热图,可以显示物体的温度分布。在医学、工业和许多其他领域,热像仪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全球健康事件的影响,热像仪在公共场所如机场、火车站、学校和商业中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于自动检测人员的体温,从而进行发热症状的早期筛查。这种筛查方法的优点是非
转载 2024-08-28 21:21:02
631阅读
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选择合适的相机也是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相机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所采集到的图像分辨率、图像质量等,同时也与整个系统的运行模式直接相关。 一. 相机的芯片类型: 一般情况下,工业相机按照芯片类型可以分为CCD相机和CMOS相机,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芯片,比如富士公司生产的Super CCD芯片。这
MLX90640 红外热成像仪测温模块简要介绍说明(1) A 型和 B 型的区别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视场角不同: A 型为 110*75° , B 型为 55*35° ,通俗一点讲就是 A 型是广角,所以镜头矮一些,视野更宽,但对远处物体的捕捉能力更低, B 型更适于拍摄稍远的物体。精度不同: A 型的噪声比 B 型大,所以 B 型的绝对温度和灵敏度都好一些。 (2) 供电电压和数字接口M
研究生导师的方向是压缩感知,导师让我这个暑假将压缩感知尽可能的搞懂,方便开学之后研究工作。压缩感知网上资料很多,压缩感知就是将稀疏向量通过一个压缩矩阵压缩,使其存储的数据量减少,在通过压缩感知的算法吧原先的稀疏向量求解出来。具体细节网上文献也很多,我就不多赘述。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于压缩感知中一个常用算法正交匹配跟踪算法的python代码实现。关于正交匹配跟踪算法代码实现的文章我打算写三篇,写这三篇文
简介2013年2月11号,NASA 成功发射了 Landsat 8 卫星,为走过了四十年辉煌岁月的 Landsat 计划重新注入新鲜血液。LandSat- 8上携带有两个主要载荷:OLI和TIRS。其中OLI(全称:Operational Land Imager ,陆地成像仪)由卡罗拉多州的鲍尔航天技术公司研制;TIRS(全称:Thermal Infrared Sensor,热红外传感器),由NA
红外热成像运用光电技术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并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温度值。红外热成像技术使人类超越了视觉障碍,由此人们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状况。  同一目标的热图像和可见光图像是不同的,它不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图像,而是目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或者说,红外热图像是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
# 雷达成像技术及其Python实现 雷达成像是一种利用雷达波形成图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以及地质勘探等领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探测目标物体,通过分析返回信号的时间延迟和频率变化,构建目标的图像。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雷达成像的基本概念,并通过Python代码示例介绍如何实现简单的雷达成像模拟。我们还将通过状态图帮助读者理解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 ## 雷达
原创 10月前
63阅读
计算机视觉和遥感领域正在快速发展,其中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本文将围绕如何在 Python 中实现 SAR 成像的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包括背景描述、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性能优化及应用场景。 ### 背景描述 在遥感技术中,合成孔径雷达(SAR)作为一种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获取地球表面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光学成像系统相比,SAR 系统通过发射微波信号
Spider系统是搜索引擎当中进行互联网上数据采集的一个核心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当中,通常先种入一批种子Url,Spider对这些种子Url采集之后将链接提取入库,然后再对新入库的Url进行采集,并且负责对采集过的Url进行更新采集,如此循环。     随着各种垂直搜索引擎的不断发展,整个Spider在功能上又分为传统的收集互联网上所有数据的大Spider和服务于某个
实现Python SAR成像处理的流程如下: | 步骤 | 操作 | | ------ | ------ | | 步骤一 | 数据预处理 | | 步骤二 | 数据格式转换 | | 步骤三 | SAR成像处理 | | 步骤四 | 结果显示 | 下面将逐步介绍每一步骤的操作和所需代码: 步骤一: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SAR成像处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去噪、辐
原创 2024-01-10 06:43:27
284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