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Dijkstra算法是最短路径算法中为人熟知的一种,是单起点全路径算法。该算法被称为是“贪心算法”的成功典范。本文接下来将尝试以最通俗的语言来介绍这个伟大的算法,并赋予java实现代码。 一、知识准备: 1、表示图的数据结构 用于存储图的数据结构有多种,本算法中笔者使用的是邻接矩阵。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方式是用两个数组来表示图。一个一维数组存储图中顶点信
转载
2023-07-20 19:02:56
115阅读
本文代码: https://github.com/chenruoyu0319/data-structure-for-java/tree/main/%E6%9C%80%E7%9F%AD%E8%B7%AF%E5%BE%84一、最短路径分析比如我们现在要对一个地图计算最短路径,首先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准一个数据结构,很显然地图肯定是用图结构来表示最好了。具体:我们可以把每个路口看成一个点,路口之间的
转载
2023-09-21 19:57:24
45阅读
# Java求最短路径的实现
## 介绍
在计算机科学中,求最短路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给定一个图和两个节点,我们需要找到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Java提供了很多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常用的是Dijkstra算法。
##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用于解决有权图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它使用了广度优先搜索的思想,逐步确定从起始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
原创
2023-10-01 09:00:56
27阅读
最短路径朴素dijkstra思路:第一步先初始化dist[1] = 0,dist[i] = INF (dist数组表示某一点到起点的距离);第二步第一层循环for循环 1 - n遍历所有点,然后第二层循环for 1 - n,找到 st[t] 值为 false 且距离起点最近的点的下标值赋给变量 t 并且把st[t]的值设为true( st 数组是标记这个点的最短路径是否已经找到,找到则为true)
转载
2023-07-19 02:45:50
73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最短路径树是什么?二、最短路径树的算法1、Dijkstra算法(我比较常用和喜欢的算法)2、Floyd算法总结 前言 最短路径树是路由算法设计中常用到的一种树,往往我们利用其中继转发的特性将其传输成本作为基线进行比较。SPT可以保证每个节点到接收器节点(sink node)的路径最短,但是不能保证整个网络的路径和最小,大家一定要将其和MST(最小生成树)区分开。在这里和大家聊一
转载
2023-12-11 14:26:50
56阅读
求单源最短路的SPFA算法的全称是: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SPFA算法是西南交通大学段凡丁于1994年发表的. 很多时候,给定的图存在负权边,这时类似Dijkstra等算法便没有了用武之地,而Bellman-Ford算法的复杂度又过高,SPFA算法便派上用场了。 我们用数组d记录每个结点的最短路径估计值,而且用邻接表来存储图G。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动态逼近法:
转载
2023-12-14 12:25:29
81阅读
一 、目的:1.掌握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编程实现;二 、环境:operating system version:Win11 CPU instruction set: x64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Viusal Studio 2022三 、内容:1)建立一张图,选择一种存储结构(邻接矩阵或邻接表)初始化该图; 2)用Dijkstra算法
转载
2023-05-26 20:37:48
104阅读
求最短路径的两个常见算法:1,Floyd算法代码如下:dis[i][j]保存顶点i与j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等于-1则表示两点不可达;n表示图中的结点数 for(int ik = 1;k <= n;k++){
for(int i = 1;i <= n;i++){
for(int j = 1;j <= n;j++){
if(dis[i][k] == -1 ||
转载
2023-11-22 21:18:47
374阅读
1、算法原理解析最短路径算法有:Dijkstra算法,Bellman-Ford算法,Floyd算法和SPFA算法等。从某顶点出发,沿图的边到达另一顶点所经过的路径中,各边上权值之和最小的一条路径叫做最短路径。最短路径介绍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算法具体的形式包括: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即已知起
转载
2023-11-26 16:10:47
6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朴素Dijstra算法1.算法介绍2.具体题目描述:二、堆优化的Dijstra算法1.算法描述2.具体题目描述:总结 前言最近在看关于求最短路径的一些算法,因此专门整理一下,以方便后续的复习。 求最短路径的情形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单源最短路径;(2)多元汇最短路径。而单源最短路经中包括所有边数的权都是正数的,和边数有负数的这两种。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求解。
转载
2023-10-07 16:22:07
128阅读
<br />因为要做一道题牵扯到最小路径的算法,所以就看了看缔结斯特拉算法。<br />看了算法导论上面的介绍不明白,只好下了一个代
转载
2023-08-27 11:27:47
116阅读
研究过算法的朋友,应该都遇到过最短路径求值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有多条路线可走,要求使用算法找出最短路径。如果使用的是 SQL ,怎么解决这类问题?接着往下看,很快就有答案了。先看示例表,dist 存储了目的地到出发地的距离,我们要计算出从 a 地出发到其它地点的最短距离。sp ep distance
------ ------ ----------
a
转载
2021-02-09 10:06:26
194阅读
2评论
讲算法原理的有很多,直接贴代码 dijkstra算法是直接对邻接矩阵进行操作求出最短路径的,我项目中的图结构需要转化成邻接矩阵,所以会有下面代码 图结构是一个map,first表示节点的index,second是一个结构体,包含节点的详细信息 map<int, node> routeTable; s
原创
2022-10-04 16:22:55
144阅读
Floyd算法求所有顶点到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时间复杂度也为O(n^3),但其算法非常简洁优雅。为了能讲明白该算法的精妙所在,先来看最简单的案例。下图左部分是一个最简单的3个顶点连通网图。 先定义两个数组D[3][3]和P[3][3],D代表顶点到顶点的最短路径权值和的矩阵,P代表对应顶点的最小路径的前驱矩阵。在未分析任何顶点之前,我们将D命名为D-1 ,其实它就是初始的图的
转载
2023-07-10 23:31:49
80阅读
文章目录1.无向图最短路引例2.有向图最短路引例3.单源最短路函数graphshortestpath1)对函数graphshortestpath进行解释2)对于find函数解释3)对于sparse函数解释4.绘制最短路图形5.matlab图论工具箱 1.无向图最短路引例求无向图的最短路径:从v1到v11(最左边到最右边)matlab代码clc ,clear;
a(1,2)=2;a(1,3)=8;
转载
2023-08-13 21:16:57
467阅读
最短路径:对于网图来说,最短路径是指两个顶点之间经过的边上权值之和最少的路径,并且我们称路径上的第一个顶点式源点,最后一个顶点是终点。以下图为例, 寻找v0到v8的最短距离。 对应解决思路:现在比较成熟的有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和Flord算法算法。 Dijkstra(迪杰斯特拉)
转载
2023-08-14 10:58:43
62阅读
floyd算法就是每一次从邻接矩阵选取一个顶点k,然后再去矩阵中遍历两个顶点i,j,看看是i→j的路径短,还是i→k→j的路径短,就是完全的暴力,算法和代码非常简单
转载
2020-05-19 21:23:00
73阅读
1.不带权值的最短路径对于不带权值的最短路径而言,我们可以采用广度优先遍历的方法,同时在遍历的过程中记录其上一个节点即可。如下图所示,我们找寻从 A 顶点到 H 顶点的最短路径: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广度优先遍历到第 2 层时,已经找到了 H 节点,此时直接返回即可。2.Dijkstra算法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它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
转载
2023-07-21 23:50:55
0阅读
此题目来源于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老师给的一个练习题。设计一个动态规划算法求解下述多段图问题,计算从第一段源点(示例图中节点0)到最后一段目标节点(示例图中节点15)的最短路径: 关于动态规划的思想,b站上有位老师讲得比较清晰易懂(链接视频)。本解题思路也来源于此。简单说一下解题思路。从目的端(15节点)开始,往上走,到13、14节点那一层,记录下该层节点(即13、14)到下一层节点(即15)的最
转载
2023-11-15 16:27:02
59阅读
动态规划求最短路径算法,与穷举法相比优点在于大大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假如从起点A到终点S的最短路径Road经过点B1,那么从起点A到B1的最短路径的终点就是B1,否则如果存在一个B2使得A到B2的距离小于B1,那么起点A到终点S的最短路径Road就不应该经过B1,而应该经过B2,这显示是矛盾的,证明了满足最优性原理;假设从A到S需要经过N个时刻,每个时刻有M个状态(B1,B2...BM),那么我们只
转载
2023-11-29 13:42:50
4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