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控制与决策作者:隋丽蓉 高曙 何伟摘 要船舶避碰是智能航行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多船会遇局面下,只有相互协作,共同规划避碰策略,才能有效降低碰撞风险.为使船舶智能避碰策略具有协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船舶协同避碰决策方法.首先,研究船舶会遇局面辨识方法,设计满足《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多船避碰策略.其次,研究多船舶智能体
转载
2024-01-29 06:52:51
107阅读
智能船舶航行系统可依托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实现,提供共享内存的IPC机制以及对等式的消息交互机制消息;通过机制将智能船舶航行系统开发平台分成多个模块,单个模块负责完成自己的消息接受、处理、发布,形成完善的消息支持机制。环境感知系统负责环境信息采集、数据拼接、多源数据融合的工作。最终将具体含义的事件消息传递至决策系统,由决策系统进行具体路径规划,分为全局规划以及局部优化、避障等相关判断决策,最终将信
转载
2024-07-03 07:07:01
44阅读
✅作者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matlab项目合作可私信。 ?个人主页:Matlab科研工作室?个人信条:格物致知。更多Matlab仿真内容点击?智能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预测 雷达通信 无线传感器
原创
2023-04-17 01:00:29
114阅读
# 小车避碰算法的探索
在智能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小车避碰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避碰算法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根据环境信息动态调整小车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小车在复杂环境中安全行驶。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基于Python的避碰算法,并提供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避碰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一部分:避碰技术概述
避碰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基于规则的避碰和基于学习的避碰。基于规
# AIS避碰仪 Class B设备 数据采集 java
在航海领域,为了提高船舶的安全性,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船舶上配备了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自动识别系统)避碰仪。AIS避碰仪是一种能够实时获取其他船舶位置信息的设备,在遇到危险情况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Java语言进行AIS避碰仪Class B设备数据采集。
## AI
原创
2024-01-02 04:36:15
202阅读
1评论
Pygame Draw绘图函数详解Pygame 中提供了一个draw模块用来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状,比如矩形、多边形、圆形、直线、弧线等。pygame.draw模块的常用方法如下表所示:方法 说明pygame.draw.rect() 绘制矩形pygame.draw.polygon() 绘制多边形pygame.draw.circle() 根据圆心和半径绘制圆形pygame.draw.ellipse()
转载
2024-04-14 13:52:16
132阅读
目录1.情景解析2.建模3.仿真结果a.有对向来船(动态障碍)和静态障碍:仿真示例结果b.三船情景一c.三船情景二d.基于人工势场法的避障1.情景解析 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四条相关规定,当两艘船在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并有碰撞危险的一种会遇局面。此时两船具有相同的避让责任,各自应向右转向。在
转载
2023-12-26 12:56:39
162阅读
2018年年中Huawei Pay联合中国银联推出了一款名为“碰一碰”的支付系统,用户只需要将华为手机靠近商家特定的标签,就能完成支付。
转载
2023-08-29 14:48:40
76阅读
目录一、简介二、“碰一碰”设备控制场景三、NFC拉起应用功能实现四、LED小灯应用功能实现五、总结参考地址一、简介 “碰一碰”设备控制,依托NFC短距通信协议,通过碰一碰的交互方式,将OpenAtom OpenHarmony(简称“OpenHarmony”)标准系统设备和全场景设备连接起来,解决了应用与设备之间接续慢、传输难的问题,实现一碰拉起应用,为用户带来无缝切换的流畅体验。二、“碰一碰”设备
转载
2023-06-29 12:34:12
673阅读
采用曲线边缘法对船舶子轨迹分段对于子轨迹分段,论文“一种顾及时间特征的船舶轨迹DBSCAN聚类算法”采用了通过OD(Origin-Destination)、SP(Stay-Point)、TF(Trajectory Feature)进行分段,其中OD是轨迹的首尾点,SP是停泊点,TF通过曲线边缘检测法得到曲线边缘检测法:1)假如给定一组船舶轨迹,轨迹集合D(P1(x1,y1), P2(x2,y2),
转载
2024-07-10 11:49:06
68阅读
# Android NFC 碰一碰:近场通信的奇妙世界
近场通信(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使得设备之间可以在几厘米的距离内快速交换信息。它在移动支付、身份识别、数据传输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Android NFC “碰一碰”功能,便是让用户通过将两个具备NFC功能的设备接触便可快速共享信息、交换数据。
## NFC 的工作原理
早在几年前,坊间就流行着一种论调: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停滞。如果你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走向终结,不妨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当你拉着旅行箱走出机场,用手机碰一碰即可解锁旅行箱;走到停车场时手机会自动显示车辆的位置,无需打开行李箱或背包寻找车钥匙,用手机在后视镜上轻轻一碰,即可打开车门启动汽车;开车驶出停车场的时候,碰一碰收款标志就能支付停车费,哪怕是手机不在服务区的情况下;到家后用手机
不管是地铁刷公交卡、商场用银联支付,还是模拟门禁卡,NFC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而继14年“小米NFC碰碰贴”之后,时隔六年,小米又推出了“小米碰碰贴2”。一、产品外观。首先先感谢小米商城提供的众测机会。小米碰碰贴2以白色为主调,PVC、铜版纸为主要材质,同时带有抗金属层减少干扰。总之外观十分精致优美。 产品包装共有:小米碰碰贴x2 图标贴纸x3 空白贴纸x3 十周年纪念贴
转载
2024-04-16 09:55:33
376阅读
本文部分内容是从别处粘贴,本文只是作为记录学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长基线定位:一般问答机(收,发换能器)固定在载体上,水下放置多个应答器(位置已知),根据球面交汇原理来确定载体的位置。 长基线定位系统因其基线较长, 所以定位精度很高。但是在深水使用时, 位置数据更新率较低, 仅达到分钟量级。其次, 布放、校准以及回收需要较长时间, 且作业过程较为复杂 短基线定位:一般水下固定一个应答器,
转载
2024-07-10 00:27:37
163阅读
背景知识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NFC可以理解为是RFID的一个
转载
2024-01-05 19:36:45
135阅读
# OpenHarmony NFC 碰一碰
## 引言
在今天的数字化世界中,近场通信(NFC)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NFC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简单地进行无线通信和数据交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针对NFC技术,OpenHarmony作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灵活的开发平台。本文将介绍OpenHarmony中的NFC功能以及如何使用OpenHarmony进行NFC开发。
#
原创
2024-01-12 19:08:27
345阅读
# Android 实现"碰一碰"功能指南
在Android开发中,"碰一碰"功能是指通过蓝牙或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配对或数据交换。这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项目,适合初学者进行探索。以下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基本流程及代码示例。
## 1. 流程概述
实现碰一碰功能的基本步骤如下表所示: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08-05 07:46:34
631阅读
作者 | 牧之编辑 | 小沐出品 | 智哪儿 zhinaer.cn测试是智能家电等产品走向交付的最后一个环节。与普通产品相比,智能化产品由于功能多元,涉及模组通信和编程,其可能存在问题的点位也多了起来。而作为专业的AIoT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小匠物联在过去多年的客户服务经验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产测系统,帮助企业客户解决智能化产品的出厂质检痛点。本期专访,「智哪儿」邀请到了小匠物联技术总监王文虎,
2019年3月26日,华为P30系列在法国巴黎正式发布,搭载超感光徕卡四摄系统的P30 Pro不仅引领影像革新,还创下DxOMark史上112最高分!与此同时,华为P30系列搭载全新的EMUI 9.1系统,完美适配新款HUAWEI MateBook X Pro 、HUAWEI MateBook 14、HUAWEI MateBook 13全新升级的HUAWEI Share“一碰传”功能。
转载
2024-07-12 20:27:58
167阅读
产品简介RadarWatch是由CambridgePixel公司研发的综合水面监视管理平台,主要应用船舶交通管理VTS、海岸监视、河道及湖泊监视等水上管理、安防、监视等场景。RadarWatch可以提供雷达视频、雷达航迹、摄像头视频、AIS、地图等数据的显示,并提供报警处理,为用户提供一个架构灵活的、易用的水域监控平台。RadarWatch可以适配多款雷达和摄像头,便于用户选择适合自己应用的传感器
转载
2023-12-26 13:26:52
26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