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Shader参考大全预览GPU部件、性能参数Pipline 渲染管线应用程序阶段、几何阶段、光栅化阶段Properties 属性相关PropertiesAttributeSemantics 语义应用程序到顶点着色器的数据 appdata顶点着色器到片断着色器的数据 v2f片断着色器输出的数据  fragOutputTags SubShader中
着色器声明(“名字”) Shader "ShaderDiffuseExample" { 一、属性定义(作用:外部传入参数) 属性定义语法:PropName("DisplayName",PropType) = DefaultValue[{options}] Properties { PropName:属性名,就是当前Shader的外部传入数据变量名。 DisplayName:
1、CG标准函数库 和C的标准函数库类似,CG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内建函数库,这些函数用于计算数学上的通用计算或算法(如纹理映射)。例如:求取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用Reflect函数,求折射光线用Reflact函数,作矩阵乘法运算用mul函数。有些函数和GPU指令相对,所以执行效率非常高。绝大部分标准函数都被重载过,用于支持不同长度的数组或向量做参数。2、CG标准函数库分为5个部分(1)数学函数(Mat
刚开始也不知道什么是pbr (Physically Based Rendering)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新的渲染方式 与之对应的是材质是pbs(Physically Based Shaderunity中的pbs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度的,一种是反射的,具体前者可以做金属泥土之类,后者用于其他非金属的,但是这不绝对,前者也能做布料木头之类最终使用还是要看艺术效
转载 2024-08-25 23:58:36
174阅读
一、参考与说明(需要写在开始东西):1.1 Unity Shader 入门紧要学习 candycat1992/Unity_Shaders_Bookgithub.com 1.2 还有一些图形学的历史可以观看 渲染管线与Shader编程入门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1.3 写在开头,曾经好几
极端常用:UnityObjectToClipPos(v.vertex);最基本的顶点变换,模型空间 ==》裁剪空间 mul(unity_ObjectToWorld, v.vertex);顶点:模型空间 ==》世界空间,多用于顶点着色器 UnityObjectToWorldNormal(v.normal);法线:模型空间 ==》世界空间,多用于顶点着色器,float3(归一化后f
文章目录前言一、我们急需使用之前 Offset 中的Shader作为测试二、生成阴影1、添加"LightMode" = "ShadowCaster"的Pass.2、appdata中声明float4 vertex:POSITION;和half3 normal:NORMAL;这是生成阴影所需要的语义.3、v2f中添加V2F_SHADOW_CASTER;用于声明需要传送到片断的数据.4、在顶点着色器中
CG 标准函数库    和C的标准函数库类似,Cg提供了一系列内建的标准函数。这些函数用于执行数学上的通用计算或通用算法(纹理映射等),例如,需要求取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方向向量可以使用标准函数库中的reflect 函数,求取折射光线方向向量可以使用 refract 函数,做矩阵乘法运算时可以使用mul 函数。    有些函数直接和 GPU 指令相
转载 2024-06-08 17:40:09
89阅读
材质和灯光参数被用于控制内置顶点光照。顶点光照是Direct3D/OpenGL标准的按每顶点计算的光照模型。光照打开时,光照受材质块,颜色材质和平行高光命令的影响。 每像素光照常被实现为自定义顶点/片面程序,并且不使用顶点光照。这种情况下,你不会使用到任何在这里描述的命令,相反,在你完成光照,贴图和任何其他动作时,你需要定义自己的vertex and fragment programs 
转载 5月前
48阅读
Shader编程初级:Shader结构准备工具Shader结构最简单的Shader输入结构体输出结构体属性控制Unity提供的内置文件和变量Unity提供的CG/HLSL语义顶点着色器输入结构体中常用语义顶点着色器输出结构体中常用语义片元着色器输出时常用语义 准备工具Unity 2017.1.1f1:用于执行Shader显示渲染效果 Visual Studio 2019:用于Unity代码编辑工
Unity Shader学习记录(二)  在进入真正能看到效果的Shader之前,需要一点数学基础,也就是向量和矩阵方面的数学知识,关于这些知识不予赘述,有大量的书籍资料以及网络文章可以学习,在此仅列举一些必要的概念方便查阅。   Shader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包括向量的运算矩阵的定义矩阵的运算矩阵与向量之间的关系矩阵与坐标系统之间的关系  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后,便可以正式编写能看出三维效果的S
一、着色器 1.顶点片元着色器 分顶点着色器和片元着色器,对应渲染管线的顶点变换和片元着色阶段;最简单的顶点片元着色器:Shader “MyShader/VertexFragmentShader” { Properties{ _MainColor(“MainColor”,Color) = (1,1,1,1) }SubShader { Tags { "RenderType" = "Opaqu
转载 2024-06-14 16:26:11
122阅读
本篇将介绍向Unity Shader中引入时间变量,以实现一个顶点动画和一个UV动画的效果。 捕鱼达人效果 内置时间变量1: float4是内置向量 (x, y, z, w); float4 a; 访问单独成员a.x, a.y, a.z, a.w; 2: fixed4 是内置向量(r, g, b, a); fixed4 c; color.r, color.g, color.b, color.
转载 2024-10-24 16:35:54
101阅读
Shader编程一直是一个比较难入门难上手的主题,本篇对Unity Shader编程的一些基础和要点进行了总结。 包括Shader编程相关知识图谱、Shader编程相关数据类型、Shader核心结构体等(后续继续补充)。 每个部分相互独立,可以单独参考,亦可作为一个整体参考。 一、 Shader编程知识图谱 (.xmind源文件下载地址:http://www.duzixi.com/doc/S
种种原因鸽了很久…已经学到第九章了第六章的笔记还没写…那就当对初级篇的一个总结吧,防止篇幅太长,分3部分来总结~对于光照模型的讲解原书已经讲得非常详细了,这里就随便记一下咯…感觉这章对于萌新来说最重要的是从框架开始跟着敲,熟悉一下流程和常用函数、变量、语义没啥难度,但是基础很重要,这里熟悉了,后面代码感觉眼睛已经可以跳着看了emm总结开始! 标准光照模型在标准光照模型中,进入摄像机中的光
转载 2024-05-28 22:54:51
223阅读
1、Shader 中 Properties 属性:Numbers and Sliders name ("display name", 2D) = "defaulttexture" {} name ("display name", Cube) = "defaulttexture" {} name ("display name", 3D) = "defaulttexture" {}Colors a
转载 6月前
158阅读
表面着色器包含四个函数入口(1)顶点变换函数 (2)表面着色函数 (3)光照模型 (4)最终颜色修改函数 (1)(3)(4)这三个函数可选如何定义入口函数格式: #pragma surface 入口函数名称 光照模型[Options] (1)Options代表的是可选的参数 Suface后面跟着的是表面着色器的入口函数,例如: surf(Input IN,inout SurfaceOutput o
转载 7月前
40阅读
粒子的相关属性介绍Emit:是否使用粒子发射器。若不选中,则不产生粒子特效。Min Size: 粒子的最小尺寸。Max Size: 粒子的最大尺寸。Min Energy: 粒子的最小生命周期,单位为秒,意思为N秒后该粒子消失。Max Energy: 粒子的最大生命周期,单位为秒,意思是N秒后该粒子消失。Min Emission: 粒子每秒生成的最小数量。Max Emission: 粒子每秒生成的最
转载 2024-08-12 16:58:29
41阅读
一.Unity Shader的组织形式 1.参考Unity官方文档(2020.3)中的Shader示例: Unity Shader由三个部分组成: 1)Properties代码块:定义材质属性信息 2)SubShader代码块:定义自定义着色器资源的编辑器 3)Fallback分配回退:在找不到指定
原创 2021-09-26 11:06:31
650阅读
Tags表面着色器可以被若干的标签(tags)所修饰,而硬件将通过判定这些标签来决定什么时候调用该着色器。比如我们的例子中SubShader的第一句Tags { "RenderType"="Opaque" }告诉了系统应该在渲染非透明物体时调用我们。Unity定义了一些列这样的渲染过程,与RenderType是Opaque相对应的显而易见的是"RenderType" = "Transparent"
转载 2024-05-15 13:47:27
67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