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utoencoderautoencoder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算法,他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让目标值等于输入值。如图所示:Autoencoder尝试学习一个 的函数。也就是说autoencoder尝试逼近一个恒等函数,使得输出接近于输入 。当然为了使这个函数有意义,需要加入一些限制条件(比如说限制隐藏神经元的数目),就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构。Autoencoder可以学习到数据的一些压缩表示。
常见的方法基本原理及代码实例0.前言:什么时候要聚类?目的-方法概述1.PCA(主成分分析)1.1PCA概念1.2 PCA代码实例2.tSNE2.1tSNE概念2.2 tSNE代码实例3.UMAP3.1UMAP概念3.2 UMAP 代码实例4.其他方法4.1 NMDS4.2 待补充5.参考文献0.前言:什么时候要聚类?目的-方法概述在开始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看一下分析的
单细胞RNA之UMAPUMAP首先,UMAP是一种非线性的算法,相对于t-SNE,UMAP算法更加快速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流形学和投影技术,达到目的 首先计算高维空间中的点之间的距离,将它们投影到低维空间,并计算该低维空间中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它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来最小化这些距离之间的差异。比方说,图中两个黑点,若考虑直线距离,那么这两个黑点之间距离很相近 如果放到流形学上,那么这两个
# Python UMAP代码实现指南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我很高兴能帮助你学习如何使用Python实现UMAP(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UMAP是一种非线性技术,它能够保留数据的局部结构,非常适合处理高数据。在本文中,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实现UMAP的步骤,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步骤流程 首先
原创 2024-07-18 05:37:05
859阅读
是机器学习处理高数据的必要手段,也是发掘数据价值的关键路径。它是一种简化复杂数据集以便更容易处理的方法,目标是将高的数据投影或者转换到低维空间,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数据中的关键信息。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奇异值分解(SVD)等,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计算的复杂性,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效率。这次我就整理了一部分数据相关的论文以及常用技术的Python示例
Python-深度学习-学习笔记(17):利用t-SNE对数据实现聚类一、引言由于现有的算法还不够智能,所以必须依靠人类的智慧介入分析。所以,需要通过可视化技术把高维空间中的数据以二或三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我们观看,展示的效果如何也就直接决定着我们分析的难度。二、的目的其实是将高维度下的特征能够通过某种方式降到低维度下,并且保留不同类的特征所体现出的不同规律,或者可以说是用低维度特征
转载 2023-09-04 14:27:14
177阅读
# UMAP对高向量的应用及Python实现 在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我们常常需要处理高数据。然而,高数据的处理和可视化往往非常困难。使用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数据维度,从而更清晰地理解数据。本文将介绍UMAP(Uniform Manifold Approximation and Projection)这一算法,并提供Python示例,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应用UMAP进行高数据的
原创 9月前
539阅读
使用技术可以使用户和开发人员访问嵌入空间。在可视化空间中,可以通过浏览相邻的数据点来进行检索增强的检查。可视化虽然有助于理解数据,但也
原创 2024-05-04 00:25:10
68阅读
不仅仅是为了数据可视化。它还可以识别高维空间中的关键结构并将它们保存在低嵌入中来克服“维度诅咒
原创 2024-05-19 21:06:57
652阅读
在公众号「python风控模型」里回复关键字:学习资料 QQ学习群:1026993837 领学习资料            介绍无论机器学习模型多么强大,它们都无法完全击败您在那些“啊哈!”中获得的感觉。通过丰富的视觉效果探索数据的时刻。但是,在你说“这真的变老了”之前,你可以创建很多直方图、散点图、热图。在那些时刻,
原创 2022-02-04 11:15:46
2734阅读
1点赞
 文章目录1 概述1.1 维度1.2 sklearn中的算法——decomposition2 PCA与SVD2.1 究竟是怎样实现?2.2 重要参数2.2.1 案例2.2.2 用最大似然估计自选 n_components (新特征个数)2.2.3 按信息量占比选 n_components (新特征个数)2.3 PCA中的SVD2.3.1 PCA中的SVD哪里来?2.3.2 重要参
数据数据在机器学习中非常有用,可以用来舍弃数据中一些区分度较小的特征,转化数据的观察视角,使其在更少量的特征维度上也有较好的表现。数据也可以用在将高数据可视化的操作中,这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算法,PCA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算法。PCA的主要思路,是选取数据特征中一些较低维度的空间,让数据在这些空间上的方差
# Java实现算法 ## 1. 简介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领域,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将高数据转化为低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使用Java实现算法。 ## 2. 算法流程 以下是实现算法的基本流程,通过下面的表格展示: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导入所需的Java库 | | 2 | 加载数据集 |
原创 2023-10-11 05:52:39
137阅读
目录前言一、为什么要进行数据?二、数据原理三、主成分分析(PCA) 前言本文主要根据基于 Python 的 11 种经典数据算法整理而来,特别感谢原作者!一、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所用到的有用信息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维度,而且每增加一所需的样本个数呈指数级增长,这可能会直接带来极大的「数灾难」;而数据就可以实现:使得数据集更易使用确保变量之间彼此独立降低算法
作者:杰少UMAP:强大的可视化&异常检测工具简介数据最为重要的是降低数据的维度的同时
一、序列嵌入表示序列是非结构化的任意字符串,对于计算机而言没有意义。对于文本使用wordvec嵌入,可以将单词转化为n维度向量。        对于序列创建嵌入:        序列引入欧几里得空间,进而可以进行传统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例
转载 10天前
420阅读
在处理大数据集时,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为它有助于将数据转换为低,以便我们能够识别一些重要的特征及其属性。它通
原创 2024-05-18 19:08:10
164阅读
# PyTorch 实现的科普文章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是数据处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常用于简化数据集,同时保留其特征。常见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t-SNE、和最近流行的自编码器(Autoencoder)等。本文将通过PyTorch实现自编码器的过程,通过实例代码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的原理及应用。 ## 自编码器简介 自编码器是一种神
原创 8月前
112阅读
PCA算法的步骤① 样本矩阵X的构成假设待观察变量有M个属性,相当于一个数据在M各维度上的坐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保证比较数据之间相似性不失真的前提下,将描述数据的维度尽量减小至L(L样本矩阵X在这里用x 1 ,x 2 ,…,x N 共N个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以列向量的形式出现)来表示,那么X=[x 1 x 2
前言由于“维度灾难”(curse of dimensionality)的存在,很多统计方法难以应用到高数据上。虽然收集到的数据点很多,但是它们会散布在一个庞大的、几乎不可能进行彻底探索的高维空间中。在分析高数据时,(Dimensionality reduction,DR)方法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好帮手。通过降低数据的维度,你可以把这个复杂棘手的问题变得简单轻松。除去噪音但保存了所关注信息的低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