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降维

数据降维在机器学习中非常有用,可以用来舍弃数据中一些区分度较小的特征,转化数据的观察视角,使其在更少量的特征维度上也有较好的表现。数据降维也可以用在将高维数据可视化的操作中,这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算法,

PCA

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算法。

PCA的主要思路,是选取数据特征中一些较低维度的空间,让数据在这些空间上的方差比较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数据是比较分散的,我们在这个低维度空间依然还能表现出数据的离散性。

数学

在正式介绍PCA的步骤之前,有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能够极大的帮助我们计算。如果你读完了本节还是不清楚,下面两篇文章或许可以帮到你。


方差表示

假设矩阵的每一行表示一组数据,每一列表示一维特征,即\(A_{n \times m}\)。

协方差矩阵可以表示为:

\[Cov = \frac{1}{n} A^T A \tag{1} \]

其中\(n\)是数据组数。

反之,若用行表示每组特征,则

\[Cov = \frac{1}{n} A A^T \]

显然,协方差矩阵\(Cov\)是实对称矩阵。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对于矩阵\(A\),如果存在\(\lambda\)和向量\(v\)满足

\[A v = \lambda v \]

那么称\(\lambda\)为\(A\)的特征值,\(v\)为\(A\)的特征向量。

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求解

\[A v = \lambda v \\ (A - \lambda) v = 0\\ \det (A - \lambda I) = 0 \tag{2} \]

求解(2)式就可以算出所有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将矩阵按照特征值可以分解为

\[A = Q \Sigma Q ^{-1} \tag{3} \]

其中\(Q\)是特征向量按列排列成的矩阵,\(\Sigma\)是特征值构成的对角阵。

证明


\[Q \Sigma Q ^{-1} = \begin{pmatrix} v_1 & v_2 & .. & v_n \end{pmatrix} \Sigma Q^{-1}\\ = \begin{pmatrix} v_1 & v_2 & .. v_n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lambda_1 & & & &\\ & \lambda_2\\ & & ..\\ & & & \lambda_n \end{pmatrix} Q^{-1}\\ = AQQ^{-1}\\ = A \]


由于不同的特征值对应的两个特征向量(任意两个不同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所以对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后我们得到

\[Q Q^T = I \\ Q^T = Q^{-1} \]

所以也可以像下面这样分解

\[A = Q \Sigma Q^{T} \tag{4} \]

矩阵对角化

将上面(3)式变形

\[Q^{-1} A Q = Q^T A Q = \Sigma \tag{5} \]

初等变换

从矩阵的层面上讲,左乘一个矩阵相当于作初等行变换,右乘矩阵相当于初等列变换。如果把矩阵乘法理解为对矩阵的行和列作一些操作,下面理解PCA对数据特征的操作或许会更方便一些。

下面所讲的都是按照行为一组数据,每一列是一个特征。

PCA步骤

下面详细的阐述主成分分析算法的每一个步骤,涉及到许多线性代数的知识,需要对上面的内容有一定了解。

去均值

首先拿到数据之后统计平均值\(\mu\),然后每一列特征都减去均值,使得数据以\(0\)为中心。

协方差矩阵

利用式(1),计算协方差矩阵,我们这时候得到的协方差矩阵是一个实对称矩阵,对角线上分布的是\(m\)个特征的方差,其他位置是协方差。我们希望得到的是尽量少的、正交的、能表现全面的特征平面。那么这个矩阵应该长下面这个样子。

\[\begin{pmatrix} x_1 & & &\\ & x_2\\ & & ..\\ & & & x_n \end{pmatrix} \]

这意味着,这些特征的协方差都是零,即他们两两正交;每个特征自己有一个方差,我们选择前\(k\)大的方差,就得到了我们要形成怎样的特征,从而完成降维。下面我们向上面这个矩阵前进,也就是矩阵对角化

对角化

在数学上,矩阵对角化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

想象一下PCA最后剩下的那些特征,可以理解为现有的那些特征做了一些线性变换得到的,在这些维度中方差表现得更大,对特征做线性变换对应于基础操作中的列变换,于是我们可以为数据矩阵\(A\)右乘一个矩阵\(P\)之后得到我们要的正交的特征。

变换之后协方差可以写成

\[Cov(D) = (AP)^T(AP)\\= P^T (A^T A) P \tag{6} \]

现在有没有觉得(5)和(6)有些神似了呢?

数学家告诉我们,特征向量矩阵有很好的性质,刚好可以满足我们对\(P\)的要求,所以我们计算出\(A^T A\)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就可以实现对角化了。

排序

我们选择特征值的时候要选取前\(k\)大,因为方差越大,我们能保留下来的信息越多,选取的越是主要成分。

对这几个特征值排序然后选出前\(k\)大,这个时候由对应的矩阵\(P\)我们就可以知道选择的那些维度是怎么线性变换来的了。

应用

我用fastNLP中的预训练glove embedding构建除了几个单词的词嵌入向量,是50维的,为了比较我们的 embedding 是否成功,nlp中经常用可视化来估计一下。

我在下面的代码中使用sklearn.decomposition.PCA分别尝试了将50维降到2维和3维。一起来看一下效果吧。

2-dimension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fastNLP.embeddings import StaticEmbedding
from fastNLP import Vocabulary
import torch


word_list = ['he', 'she', 'right', 'black', 'work', 'evening', 'his', 'do', 'left', 'white', 'green', 'job', 'it', 'her', 'morning', 'afternoon']

vocab = Vocabulary()
vocab.add_word_lst(
    # msg.split(' ')
    word_list
)

embeded = StaticEmbedding(vocab=vocab, model_dir_or_name="en-glove-6b-50d")
words_idx = torch.LongTensor(list(vocab.idx2word.keys()))
word_embedding = embeded(words_idx)
word_embedding = word_embedding.detach().numpy()


pca = PCA(n_components=3)
pca.fit(word_embedding)
data = pca.transform(word_embedding)

plt.scatter(data[:, 0], data[:, 1], alpha=0.6)

for i in range(len(data)):
    plt.text(x=data[i][0], y=data[i][1], s=vocab.to_word(words_idx[i].item()))
    # plt.text()

plt.show()

java实现降维算法 降维算法的应用_特征值

3-dimension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fastNLP.embeddings import StaticEmbedding
from fastNLP import Vocabulary
import torch

word_list = ['he', 'she', 'right', 'black', 'work', 'evening', 'his', 'do', 'left', 'white', 'green', 'job', 'it', 'her', 'morning', 'afternoon']

vocab = Vocabulary()
vocab.add_word_lst(
    # msg.split(' ')
    word_list
)

embeded = StaticEmbedding(vocab=vocab, model_dir_or_name="en-glove-6b-50d")
words_idx = torch.LongTensor(list(vocab.idx2word.keys()))
word_embedding = embeded(words_idx)
word_embedding = word_embedding.detach().numpy()


pca = PCA(n_components=3)
pca.fit(word_embedding)
data = pca.transform(word_embedding)
from mpl_toolkits.mplot3d import Axes3D

fig = plt.figure()
ax = Axes3D(fig)
ax.scatter(data[:, 0], data[:, 1], data[:, 2], alpha=0.6)
for i, datai in enumerate(data):
    ax.text3D(x=datai[0], y=datai[1], z=datai[2]\
        , s=vocab.to_word(words_idx[i].item()), fontsize=5, horizontalalignment="center")

plt.show()

java实现降维算法 降维算法的应用_java实现降维算法_02

可以看到,相似的词汇确实还能在降维后的图中表现出关联。

一个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