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演示:使用方式:1、导入表情2、设置图片格式3、生成表情图集4、创建/修改目标材质球5、测试修复换行问题修复前:修复后:修复代码:组件扩展1、右键扩展2、组件归类:注意事项效果演示
两者都是常见的基于Unity的热更需求开发出来成熟方案。 实现原理是在Unity启动后加载一个lua虚拟机。解释lua脚本。再通过各种方法支持C# <> lua 层的互相调用。委托。反射。传值传址调用。本处只作为初学者对比一下双方在上手和使用时候的一些异同。以两种方法实现的跳一跳小游戏为例。一  lua配置和exaple示例1. tolua 2 xlua 
转载 2024-02-19 21:12:01
368阅读
写在前面的话最近Orca可能会有工作上的变动,因此重新开始写这个封存了很久的博客,把这两年来的一些经验都分享出来,并做一个记录。 其中一个栏目呢,就是Unity3D与设计模式。 那么,就先从OO和设计模式说起吧。OO面向对象设计好了,我们学习程序许多年了,对于类,对象,这些东西应该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吧。在这里还要说什么面向对象设计,不是讲很基础的东西吗? 不过,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
Protobuf 学习简记(二)Unity C#中的引用与使用安装相关包使用VS下载安装在Protobuf官网下载编译数据文件(.proto)生成CS文件1.CMD运行2.Unity项目中使用C#代码操作UnityC#使用参考链接 安装相关包使用VS下载安装首先在项目打开的VS中打开脚本–>点击项目,点击管理NuGet程序包。 搜索Google.Protobuf.Tools,并进行安装,如
转载 7月前
45阅读
Lua热更新解决方案之XLuaToLua学习总结一、XLua1.C#调用lua*XLua中C#获取lua中的所有元素据都可以通过luaEnv.Global.Get()来获取1.Lua文件的读取:1)LuaEnv类(引用命名空间XLua)://声明 luaEnv = new LuaEnv(); //常用方法: //执行lua语言 luaEnv.DoString(); //垃圾回收,一般定时执行 l
转载 2024-08-12 14:00:23
262阅读
在说之前,我还是把这个两个名词区分一下,毕竟太长,后面打起来肯定麻烦,quick-cocos2d-x就简称quick,cocos2d-x lua就姑且叫原生lua吧。我觉得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两个的小伙伴们肯定多多少少会跟我有一样的疑惑,这两个是使用两种不同的api吧。我只能说说对了一半,确实,quick有一套自己的API,但是,qucik的这套api是在原生lua上进行再次封装的,所以quick还是
转载 2月前
382阅读
文章目录热更新介绍Xlua开发工具推荐C#调用lualua文件加载Loader自定义加载lua调用C#的例子热更新介绍目前来说主流的热更新方案还是lua,其中ulua,ToLuaXlua,这三个是比较热门的。Tolua继承自uluahttp://www.ulua.org/index.html 点开Xluahttps://github.com/Tencent/xLua xlua学习,首先看一遍文档
转载 2024-08-31 06:40:59
336阅读
cocos2d-x lua tolua++ 面向对象cocos2d-x lua 中集成了tolua++,所以在cocos2d-x lua实际开发中,可以直接用利用其面向对象特性,包括 封装 和 继承,无多态类实例User.lualocal User = class("User") User.id = 1 User.name = "张三" User.age = 20 function User:
转载 2024-04-08 12:05:44
10阅读
《Lua热更新》##《Lua热更新》发布说明:++++“Lua热更新”开始了,立钻哥哥终于开始此部分的探索了。++++作为游戏发布迭代的重要技术:Lua热更新在网络游戏迭代更新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AppStore这样的平台,我们只需要定期更新主App,原则上可以随时灵活更新我们的以Lua热更新框架为基础的代码。##《Lua热更新》目录:#第一篇:Lua快速入门篇#第二篇:Lua基础夯实篇#第三篇
前言xlua是腾讯给出的热更新方案,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了,这里把xlua工程下载过来,成功执行到hello world表示对xlua环境搭建成功,毕竟学习一门技术或语言都是从hello world开始的,虽然环境搭建下载过来即可,没有任何的坑。1.下载Xlua工程到这里对xlua进行下载,建议选择xlua_lua5.3 or Higher版本的工程,以后所有关于xlua热更新方案都使用lua5.
转载 2024-06-14 16:33:39
370阅读
初学ULua与XLua,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各自特点与使用步骤,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一:介绍 ULua与XLua都是用于Unity项目的热更新。 ULua的集成开发环境为SimpleFramework,分为NGUI版和UGUI版。实际上,ULua是对Lua的一次“包装”,而SimpleFramework是对ULua的又一次“包装”。由此可知,其关系为SimpleFramework>UL
转载 2024-03-14 20:42:59
749阅读
针对Unity2018、2019版,请注意我此博客发布时间,目前尤其是搭建2019版本时会有较大的问题,以后不知道会不会修复。先简单说一下 tolua 和 luaframework。 前者的前身是C#tolua,由于unity只支持C#,IOS端热更新不了。所以作者大大写了个tolua工具使我们可以在Unity中使用lua,能够热更新。后者是基于tolua的UGUI框架,方便我们写UI。这两个东西
转载 2024-06-28 13:44:01
114阅读
tolua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jarjin/LuaFramework_NGUI https://github.com/jarjin/LuaFramework_UGUI环境搭建(1) 生成Wrap类打开这个工程,生成注册文件:这一步将Unity常用的C#类生成Warp类并注册到lua虚拟机中,这样在lua中就可以调用这些C#类了 这一步等效于,在Unity中的完成这一步后
转载 2024-05-24 09:51:40
527阅读
谈到目前的代码热更方案:没什么特别的要求toLua(效率比sLua高)打算以传统方式更新,热更仅仅用于紧急更新 / 希望战斗等性能敏感部分也能更新xLua(性能在Lua系列中一般,但额外支持HotFix,可以更多使用C#代码)基本上普通的项目也就只能用这两,也就是只有Lua一条路可走。然而,由于Lua自身缺少编译期间语法检查以及缺乏必要的语言特性,在熟练的开发者手里开发效率和健壮性其实是不如其他强
简介 tolua#是Unity静态绑定lua的一个解决方案,它通过C#提供的反射信息分析代码并生成包装的类。它是一个用来简化在C#中集成lua的插件,可以自动生成用于在lua中访问Unity的绑定代码,并把C#中的常量、变量、函数、属性、类以及枚举暴露给lua。它是从cstolua衍变而来。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是集成了原来的tolua代码通过二次封装写了一个C#与tolua(c)的一个中间层。A
转载 7月前
34阅读
文章目录一、前言二、为什么要用lua?热更新三、下载tolua runtime四、MSYS2环境搭建1、MSYS2下载与安装2、设置国内镜像源3、安装gcc4、安装make5、小结五、编译Windows平台的tolua.dll1、编译x86_64架构的tolua.dll1、编译x86架构的tolua.dll六、编译Android平台的libtolua.so1、NDK下载2、编译arm64-v8a
转载 11月前
345阅读
0. 学习资源菜鸟教程1.Lua 协同程序(coroutine)什么是协同(coroutine)?Lua 协同程序(coroutine)与线程比较类似:拥有独立的堆栈,独立的局部变量,独立的指令指针,同时又与其它协同程序共享全局变量和其它大部分东西。线程和协同程序区别线程与协同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具有多个线程的程序可以同时运行几个线程,而协同程序却需要彼此协作的运行。在任一指定时刻只有一个协同
tolua源码分析(一) tolua的初始化流程tolua是一个Unity静态绑定lua代码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反射分析C#代码,生成C#包装类。它大大简化了C#代码和lua代码之间的集成,可以自动生成用于在Lua中访问Unity的绑定代码,并把C#中的常量、变量、函数、属性、类以及枚举暴露给Lua。简单来说就是tolua实现了一套方案,通过这个方案我们可以透明地在lua层调用C#的函数,也可以反过
模型的 LOD 比较简单,直接使用 Unity 提供的组件 LODGroup 挂到模型物体上,然后分别指定不同 LOD 级别的 Renderer 即可。LODGroup 并不是用距离来控制 LOD,而是用物体在屏幕上的显示范围的高度与屏幕高度的比值来决定物体使用哪一级 LOD。这相当于用物体在屏幕上的面积大小来决定 LOD,避免了不同大小的物体在相同距离上使用相同的 LOD 这一不合理的情况。如果
转载 2023-07-02 21:41:17
188阅读
求是任何逻辑都可以被热更,也可以完全的新增任何功能。其中消息用的是protobuf。 因为google 的protobuf c# 版本需要先对消息进行序列化好,然后作为c#
转载 2020-02-27 01:18:00
641阅读
2评论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