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 这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有趣的定律,其实称为规律更合适,因为这是一个经验性的结果,是通过统计数据得出来的近似的规律。 它的定义有些绕口,就是说,在一个自然语言的语料库中,一个词的出现频数和这个词在这个语料中的排名(这个排名是基于出现次数的)成反比。 "Zipf's law states that given some corpus of natural lang
定律: 定律是美国学者G.K.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它可以表述为: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即频次最高的词等级为1,频次次之的等级为2,……,频次最小的词等级为D。若用f表示频次,r表示等级序号,则有fr=C(C为常数)。人们
转载 2023-11-02 07:52:14
126阅读
本次作业采用的数据集是1956年至1960年的人民日报数据集。数据集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TRzzev7XhwY4ph1cKIYpw  密码:3g7v 定律验证定律是美国学者G.K.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它可以表述为:如果把一篇较长文章中每个词出现的频次统计起来,按照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的递减顺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
定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从根本上讲,定律 可以表述为:在自然语言 的语料库 里,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 。所以,频率最高的单词出现的频率大约是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的2倍,而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则是 出现频率第四位的单词的2倍。这个定律被作为任何与power law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s有关的
# 定律及其Python实现 ## 什么是定律定律(Zipf's Law)是描述语言学和自然现象的一种统计规律。该定律指出,在一个给定的语料库中,单词的频率与其排名成反比。换句话说,最常用的单词出现的频率大约是第二常用单词出现频率的两倍,第三常用的单词出现频率是第二常用单词的一半,以此类推。 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f(r) \propto \frac{1}{r^s
原创 8月前
40阅读
# 深入理解定律及其应用 定律(Zipf's Law)是一种描述自然语言和其他现象中频率分布的经验法则。它最早由语言学家乔治·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通常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在一个给定的语言文本中,某个词的频率与其在频率排名中的位置成反比。换句话说,第二频繁的词的出现频率大约是第一频繁词的一半,第三频繁词的频率又是第二频繁词的一半,依此类推。 定律不仅适用于语言学中,还能
原创 7月前
63阅读
定律(英语:Zipf's law,IPA英语发音:/ˈzɪf/)是由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乔治·金斯利·(George Kingsley Zipf)于1949年发表的实验定律。 它可以表述为: 在自然语言的语料库里,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 所以,频率最高的单词出现的频率大约是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的2倍, 而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则是出现频率第四位的单词的2倍。 这个定律
原创 2021-07-14 10:20:06
1215阅读
zipf law:在给定的语料中,对于任意一个term,其频度(freq)的排名(rank)和freq的乘积大致是一个常数
原创 2022-02-11 11:14:16
2206阅读
本文中的py代码采用了numpy库 方便进行计算。 文章背景:学了通信原理的差错控制编码后,想要尝试以下利用py进行仿真 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py的numpy库 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指出 文章目录1.普通奇偶校验1.1 基础理论1.2 代码实现2.纵向奇偶校验2.1 基础理论2.2 代码实现3.水平奇偶校验3.1 基础理论3.2 代码实现4.循环冗余码4.1 基础理论4.2 代码实现 1.普通奇偶校验1
mrakdown语言简介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它允许人们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Markdown 语言在 2004 由约翰·格鲁伯(英语:John Gruber)创建。Markdown 编写的文档可以导出 HTML 、Word、图像、PDF、Epub 等多种格式的文档。Markdown 编写的文档后缀为 .md, .markdown。mrakdown语言主要格式总结一.
勒第三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开勒第三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开勒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09年在他出版的《新天文学》上发表了关于行星运动的前两条定律,又于1618年,在《宇宙谐和论》提出了第三条定律。 开勒第三定
一、马尔科链(Markov chain)1、概念 当前状态只跟上一状态有关,跟上上或上上之前的状态无关。这种顺次 演变的随机过程,就叫做马尔科链 2、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又称信念网络(Belief Network),或有向无环图模型,是一种概率图模型,其网络拓朴结构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 3、有向图模型(贝叶斯网络):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1、建立检验假设; H0:多个样本总体均值相等; H1:多个样本总体均值不相等或不全等。 检验水准为0.05。 计算检验统计量F值; 3、 确定P值并作出推断结果。 基本假设: 1. 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为: (1)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 随机的。 (2)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 相互独立的,否则可能出现无法解析的输
若用 I表示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用λ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波长,若满足l<0.1*λ,电路便可视为集总参数电路,否则便需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基尔霍定律是任何集总参数电路都适用的基本定律 电路的几个名词: 1.支路:一个二端元件视为一条支路,其电流和电压分别称为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 如下图共有6条支路
原创 2022-02-10 17:26:07
1034阅读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学过概率统计的孩子都知道,统计里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样本的均值,方差,或者再加个标准差。均值:标准差:方差:很显然,均值描述的是样本集合的中间点,它告诉我们的信息是很有限的,而标准差给我们描述的则是样本集合的各个样本点到均值的距离之平均。以这两个集合为例,[0,8,12,20]和[8,9,11,12],两个集合的均值都是10,但显然两个集合差别是很大的,计算两者的标准差,前者是8.3,
勒第三定律也叫行星运动定律。开勒第三定律的常见表述是: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勒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等人的观测资料和星表,通过开勒本人的观测和分析后,于16...
转载 2018-06-24 21:16:00
1112阅读
2评论
  R Markdown是一种用于在R中生成可重复生成的报告的开源工具。它可以帮助您将所有代码,结果和编写都放在一个地方,并以一种有吸引力且易于消化的方式格式化所有内容。  它也是将您的数据工作展示给其他人的宝贵工具。使用R Markdown,您可以选择将您的作品导出为多种格式,包括PDF,Microsoft Word,幻灯片或HTML文档,以便在网站上使用。     使用R Markd
作者:路遥马亡  R语言中文社区专栏作者知乎ID:https://zhuanlan.zhihu.com/c_13540979700布局参数先介绍一个布局参数:#par(mfrow=c(a,b)) #表示在PLOTS区域显示a行b列张图 par(mfrow=c(3,1)) x <- rnorm(100) y <- rnorm(100) plot(x, y, xlim=c(-5,
次马尔可链(一阶马尔可链) 1.1 马尔可性质        换句话说,未来与过去无关,只和当下息息相关。 1.2 马尔可链        具有马尔可性的随机序列 称为马尔可链(Markov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 变异数分析”,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 样本均数差别的 显著性检验。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 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