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实现SfM(一):相机模型 注意:本文中的代码必须使用OpenCV3.0或以上版本进行编译,因为很多函数是3.0以后才加入的。 目录: SfM介绍小孔相机模型坐标系内参矩阵外参矩阵相机的标定 SfM介绍 SfM的全称为Structure from Motion,即通过相机的移动来确定目标的空间和几何关系,是三维重建的一种常见方法。它与Kinect这
编译环境:ubuntu16.04 LTSOpencv版本:opencv4.0.1+opencv4.0.1 contribute下载opencv4.0.1及contribute模块https://github.com/opencv/opencv/releases/tag/4.0.1https://github.com/opencv/opencv_contrib/releases/tag/4.0.1更
本博文为本人学习三维重建的学习笔记,本博文的大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各类教程博客,本博文仅供本人学习记录用理论学习视觉三维重建=定位定姿+稠密重建+surface reconstruction/mesh+纹理贴图 SLAM与三维重建的区别(SLAM和三维重建有什么区别? - 知乎):sfm对应是无序的图像,而SLAM一般是有序的sfm不需要标定,而SLAM一般要sfm是offline,SLA
文章目录OpenCV构建SFM模型SFM的概念从一对图像估计相机运动使用丰富特征描述符的点匹配利用光流进行点匹配寻找相机矩阵场景重建从多个场景重建重构的细化使用PCL可视化3D点云使用实例代码 本文是翻译自经典书籍Mastering OPENCV第4章。 OpenCV构建SFM模型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运动恢复结构(SfM)的概念,或者更好地说,使用OpenCV API中的函数从通过相机运动拍摄
环境:Win10, OpenCV4.2,VS2017, CMake 3.9.1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fanhao900322/article/details/78787712 https://blog.csdn.net/wzheng92/article/details/79504709 ① ...
原创 2021-06-10 17:17:24
1281阅读
环境:Win10, OpenCV4.2,VS2017, CMake 3.9.1 参考链接:https://blog..net/fanhao900322/article/details/78787712 https://blog..net/wzheng92/article/details/79504709 ① ...
原创 2022-03-09 14:29:46
288阅读
Cisco Catalystò 6500系列交换矩阵模块包括新交换矩阵模块2(WS-X6500-SFM2)和交换矩阵模块(WS-C6500-SFM),它与Supervisor Engine 2的结合,将可用的系统带宽从现有的32Gbps提高到256Gbps。这一可用带宽方面的大幅增加确保了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不仅能持续提供同类最佳带宽,而且还具有当今最先进网络所需的性能和高级
转载 精选 2007-08-23 06:02:42
987阅读
交换矩阵模块2),它与Supervisor Engine 2。这一可用带宽方面的大幅增加确保了Cisco Catalyst 6500和交换矩阵模块均提供了用于提供高带宽架构的框架。这些交换矩阵模块是可选分布式传送架构的主要实施元素,该架构能实现网络不同部分高流量传输的融合。交换矩阵模块2快速传送(CEF的分布式传送性能。交换矩阵模块的更高带宽及性能,配以高级服务,如服务质量(QoS安全  &nbs
翻译 精选 2010-07-23 17:19:57
373阅读
前言此为学习《视觉SLAM十四讲》第1、2讲及其他相关SLAM内容的总结与整理。什么是SLAMSLAM是Simultaneous Loc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是指搭载特定传感器的主体,在没有环境先验信息的情况下,于运动过程中建立环境的模型,同时估计自己的运动。 目的是解决自主机器人“定位”和“建图”两个问题。同时要求能够实时地,没有先验知识地进行。SLAM问题的本
上一次学习了双目三维重建,这次来学习基于多目的三维重建。首先,为了简化问题,我们要做一个重要假设:用于多目重建的图像是有序的,即相邻图像的拍摄位置也是相邻的。求第三个相机的变换矩阵 由前面的文章我们知道,两个相机之间的变换矩阵可以通过findEssentialMat以及recoverPose函数来实现,设第一个相机的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现在加入第三幅图像(相机),如何确定第三个相机(后面称为相
core - a compact module defining basic data structures, including the dense multi-dimensional array Mat and basic functions used by all other modules.core模块:基本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多维数组Mat和在其他所有模块中用到的基本函数imgproc
转载 2024-05-08 10:09:12
91阅读
分享创新知识、改变世界!更新:2022.7.25【1】–2022.7.30【2】–2022.8.24【3】–2022.9.30【4】–2022.11.15【5】–2022.12.15【6】一、 压缩感知:一种新型亚采样技术雷达成像中常见先验信息即稀疏性,利用稀疏性和少量观测数据以及正则化方法重建出目标场景,形成压缩感知理论。压缩感知成像中,CS侧重减少测量数据量,正则化强调结果质量的提高。压缩感知
有一个关于mnist的一个事例可以参考,我觉得写的很好:#!/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struct # from bp import *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 数据加载器基类 class Load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ath, count)
目标: OpenCV中的阈值(threshold)函数: threshold 的运用。 基本理论: 本节的解释出自Bradski与Kaehler的书籍  Learning OpenCV 。 什么是阈值?最简单的图像分割的方法。应用举例:从一副图像中利用阈值分割出我们需要的物体部分(当然这里的物体可以是一部分或者整体)。这样的图像
Opencv3.4.1模块各个模块介绍 从opencv3开始就把整个库拆分成了两个库模块,Main modules和Extra modules这两部分,从网上下载的库默认都是Main module,它里面都是一些比较稳定的核心算法库,而Extra modules都是一些试验性质的库,很多新的算法库都会放到这里面来。从opencv3开始所有的库都会编译一个dll,而opencv2会将各个主
转载 2024-04-30 17:18:11
348阅读
版本号:opencv2.4.8【calib3d】       其实就是就是Calibration(校准)加3D这两个词的组合缩写。这个模块主要是相机校准和三维重建相关的内容。基本的多视角几何算法,单个立体摄像头标定,物体姿态估计,立体相似性算法,3D信息的重建等等。【contrib】    &nbs
转载 2024-05-24 09:01:17
11阅读
简单说明SFM是Structrue From Motion(从运动恢复结构)。MVS是Multi View Stereo(多视图立体),SFM生成的是稀疏点云,恢复相机之间的几何关系,MVS生成的是密集点云。由sfm获得的一些相机参数和相机之间的几何关系,而MVS是对上面步骤的细化从而产生所谓的密集重构。学习资料基于图像的大规模场景三维重建(上):https://www.leiphon...
原创 2022-07-22 18:25:27
1008阅读
OpenCV core模块提供了基本数据结构,Mat,Point,Rect,Size,Scalar等常用的数据结构类型都是在这个模块中定义。 Scalar()表示具有4个元素的数组,在OpenCV中被大量用于传递像素值,如RGB颜色值。而RGB颜色值为三个参数,其实对于Scale函数来说,如果用不到第四个参数,则不需要写出来,若只写三个参数,OpenCV会认为我们就想表示三个参数。 Scala
转载 2024-04-18 09:40:49
53阅读
学更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微卡智享》本文长度为3322字,预计阅读9分钟前言《OpenCV源码Android端编译,用时三天,我编了个寂寞。。。》文中介绍了编译OpenCV+Contrib模块的编译,虽然Andorid下编译始终没有获得libopencv_java4.so的库,不过在Windows下编译还是正常的,今天主要介绍人脸特征点的检测功能,就用到Contrib模块中的FaceMar
感谢之前一个博友的留言说工程实际中Opencv各个模块封装成一个world的dll会太过冗余,所以今天来把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整理下,方便之后的拆分调用。如果对于某些模块有疑问,欢迎留言交流,之后或可以重点再去补充文章中某些部分的内容。Opencv官方首页给的Reference说明文档是2.4.13.2版本的…………官网说明链接3.2版本的模块说明:Opencv3.2模块首先打开openc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