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UCDChina上有一个专门的话题来讨论概念设计,并且提到了产出物:产品“概念图”。结合我们的产品周期来看,这个阶段应该是在BRD(商业需求文档)与PRD(产品需求文档)之间。
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的关系开始扯,用户需求采集上来,我们可以话一张思维导图,然后经过需求分析,又可以形成一张产品需求的思维导图,它更
原创
2009-01-19 08:22:00
1320阅读
2007年底,其实这篇是《用户体验的要素》的读后感,读了已经快2个月了,刚读完写读后感会比较全面,而事隔一段时间再写就能看出哪些是真正沉淀下来的要点了,也算是给自己找个偷懒的理由吧。
这本书里说的东西,很适合互联网产品设计,它把用户体验的要素分为五层,我觉得也是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先帖一张业内著名了好几年的图。
&nb
原创
2009-01-18 20:01:00
1731阅读
我基本每隔几个月就会整理一次团队的产品文档规范与模板,然后release一个非常轻量级的文档包,起个酷点的名字:PD_std_template_tool_kit.mmap,这次讲讲理好的mindmanager图:
Ø 需求管理类
&n
原创
2009-01-20 20:05:48
3398阅读
产品和项目到底有什么区别,扩展开说,做产品和做项目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都是PM,有时候自己都搞不清说的哪一个)职责的不同在哪里?一直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2007年秋天,开始有了一点浅浅的体会,姑且随便说说。
有一个比喻,你找裁缝做一件衣服,对于裁缝来说就是一个项目,而服装厂要做
推荐
原创
2009-01-17 15:30:00
1556阅读
1评论
2007年底,“大产品设计”的概念在脑中已经出现好几个月了,一方面听到一些前辈在讲,一方面自己也在思考,一个产品最终的商业化,其用户体验,所有的影响因素似乎都可以归结到“大产品设计”上去,具体点说,是商业、产品、技术三个方面,如图。
商业,在公司里主要表现为领导层、运营、市场、销售部门,他们决
原创
2009-01-17 15:02:46
1468阅读
1评论
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发展,好比Matrix借助Neo,改革开放中政府借助民营经济体,民企知道自己在被“利用”,但他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欣然接受,这其实是最终的和谐共赢,在Matrix中,第三集便是如此,大大超出第一集的概念。这也就是哲学层面的UGC,自下而上。(延伸:多数情况,外力是阻力,所以要感谢阻力、感谢对手!)
原创
2009-01-27 05:00:00
910阅读
之前谈到了发现需求的两种途径:调研用户怎么说,数据分析用户怎么做,其实他们可以用一张图来整合。这篇是《赢在用户》的读后感,我的感觉,全书表现层是在讲人物角色(Personas)的创建和应用,实际是在讨论用户研究的话题。用各种用户研究的方法创建Personas,然后加以应用,目的是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时刻不忘用户,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n
原创
2009-01-17 18:46:50
957阅读
现在是2009年1月,《产品设计体会》写了整整一年半了,近90篇,7万字出头。正如软件一样,我想这个“产品”有必要重构一次了。
首先,单篇升级:自己一年半来也成长了一些,整体读一遍,不少地方现在看来肯定会有新的想法,我会把新鲜的东西加入;
其次,
原创
2009-01-14 18:26:30
874阅读
用户大会是一种常用的需求采集方法,可以短时间内从多人处收集大量信息,本篇回忆一下2007年夏天组织过的一次阿里软件网店版用户交流会。这种会耗费资源较多,一般机会不多,所以要充分利用。会议虽小但需要注意的东西都一样,按时间上分几步重点摘录如下:
会前最重要的是明确这次用户大会的目的和意义,这在争取资
原创
2009-01-17 19:35:00
961阅读
“需求探针”实际上是一种需求采集方法,之所以写这个话题,一是因为我在做网店版的时候,有一周的的工作比较特别,就是在做“需求探针”。
“需求探针”说简单一点就是打入“敌人”内部,和客户一起工作一段时间,深度了解需求。比如一个大公司要定制一套软件,软件公司就很可能派一个人去大公司那里常驻几个月,把自己
原创
2009-01-17 19:05:00
1050阅读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永远都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
最近想到一个KPI的问题,应该普遍存在的:将整个产品的KPI分解到各个部门来背,付费产品最明显的两个KPI:
Ø 用户数——多少
原创
2009-01-23 00:20:00
1029阅读
2007年底,又给封闭了好几周了,和外包的项目团队在一起。
(iamsujie补:2009年春节后又将封闭搞一个项目。)
算起来到公司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出于项目封闭状态,也算幸运吧,因为封闭的项目通常是比较重要和神秘的(好吧,或者是因为办公区域没地方坐了
原创
2009-01-19 15:04:00
1027阅读
其实产品设计不是从需求采集开始的,至少还有一个前置的步骤叫做市场扫描。做过几个新项目的预研,就是在进行这个过程。这次就结合一些学习和自己的体会,说一下市场扫描这个话题,它也可分为几个步骤。
(iamsujie补:需求采集已经是决定要做一个产品了,而市场扫描是在决定“做不做”。)
第
原创
2009-01-18 11:40:01
854阅读
我们已经做了需求采集,需求分析,现在似乎应该甩开膀子干活了,但经验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一个实际的例子:
网店版二期上线后两个月,各方各面提出过的需求也许有四五百个,经过PD们的初步判断,记下来供团队讨论的有200多个,决定暂缓的有60多个,七月一个月发布掉了70多个。其中每个需求的去留,去的怎么去
原创
2009-01-18 02:00:07
1357阅读
产品要用才能感觉出好坏,特别是自己做的产品,不用的时候总觉得那么完美,呵呵。
2007做了网店版,卖360块一年,给自己免费开通,用它管理自己的淘宝小店,卖了一个多月的巧克力;
2008做了企业邮局,卖1000块一年,给自己免费开通,不过email地址没放出去,也就没啥实际用处;
原创
2009-01-31 12:00:00
893阅读
产品与对应的市场/用户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最佳状态就是彼此之间完美的配合。结合一个自己做过的产品,从起步到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说说从头到尾的过程与体会。主体思路结合了《跨越鸿沟》一书,可惜还没有看过(作者Moore的另外一本《公司进化论》好像更有名一些,很巧是浙大的陈劲老师翻译的,读过,思路很清晰),它说了“生命周期”轴线上用户群体的五个细分
原创
2009-01-27 00:50:00
854阅读
自己的很多朋友都在创业,不管做什么,他们都深深的感觉到产品经理很难找,员工在相关方面也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正好我对培训、分享这块也挺有兴趣,我的一个理想就是将来做老师,所以整理了一下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到2009年2月的将近100篇文章,尽量完整的覆盖,画出了一张图,取名叫做“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原创
2009-02-04 12:00:00
1064阅读
2008过年那段时间,抽空看掉了《产品经理实战手册》,金山的王欣、夏济写的,很实用的操作读物,看起来比较轻松,记录一下自己的体会。另推荐《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2本我5+6块在浙江图书馆外面的二手书市偶然淘到,哈哈)。
看完之后对产品经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正如Product Manager是从宝洁的品牌经理
原创
2009-01-19 11:00:00
881阅读
产品做出来,推广和运营非常重要,很多老板眼里和心里,做这些事情的部门才是“利润中心”,而辛辛苦苦的产品、研发部门,则都是“成本中心”。
有人说史玉柱是最好的产品经理,他强就强在对用户、市场、产品的了解上,他可以为了卖脑白金和n个老大妈聊天,也可以为了做网游没日没夜的玩……看过他写的脑白金推广计划,确实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如同一场战争,今天拿iamsujie.com练练手,感兴趣的可以看更多网络推广的知识。
推荐
原创
2009-02-01 12:00:00
1343阅读
1评论
人治–>法治–>德治(无为而治),大公司多为第二种:法治。1和3外表很像,区别在于1无法,而3的法在每个人的心中而非纸上。这是产品和团队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的现状就是“1–>2”,开始规范化,正好有同学原来熟悉UML,所以大家也都开始学习一下。
原创
2009-01-27 00:40:00
88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