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两者的“亲和力”,彼此相同或相近,成活的机会才大,成长得才好。这个精髓我们掌握了吗? 我们很多国内的企业,在实行ITIL“嫁接”之前,根本还没有转变思想,还未能完全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未能达到在企业中的足够话语权可以真正地贯彻这种理论,也就是还没有具备这种“亲和力”。那“嫁接”失败或者效果不佳,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在中国,大多数企业在没有对自己实际情况有清晰认识,并且IT部门还未能转变观念,将自己从“维护支持”向“为业务服务”的角色转变的情况下,就“拿来主义”得将ITIL V3全盘照搬,迫不及待地希望出现突破性的转变和一片叫好。结果如同敲着木鱼念圣经,木鱼敲得很卖力,圣经本身也没错,但结果就是不合拍,更别提相得益彰,能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观和进步。
时髦一点的说,“ITIL”跟早年的“沙发”、“咖啡”、“摩登”一样,是前些年业界的舶来词。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论,它更像是远涉重洋而来的“外来的和尚”。这些治理、管理的信条、理念在进入中国后,要以全新的姿态让IT部门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