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产品团队周会,大家聊的是有关“会员营销”的话题,对于一款产品来说,上线其实只是刚刚开始,后面运营更是体现功力的时候,而对“会员”的运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当天的一些记录&点评如下,同样的,每一段代表一位的观点摘录:
2006年春看了一篇叫《生物医学知识整合论》的论文,可以抽象成对信息与知识、认识论、世界观的解释,简直是哲学……翻出来看看还挺有意思,贴一下吧。最近工作又处于超忙状态,已经连续很多天,团队每天都到11点以后下班了,为了文章最后说的那个活动。淘宝绝对还是一个运营驱动的公司,回来,看看这份有趣的读书笔记吧。
闲扯一篇,个人、团队会碰到的一些纠结的情况,在面对产品方向何去何从的时候。 第一层:见山是山。 当我们感觉总是对某件事情很容易做出判断的时候;或者别人太傻,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优化都不做的时候,要怀疑一下,是不是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所以也没什么可分析琢磨的?
“江山不幸诗家幸”,又做“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遭遇风霜,飘摇不定,诗人才会有素材,而且感情才会激昂亢奋,诗歌是激情的产物,如果一直是安定的生活,诗兴是会被磨浅的,必须是极度的愤怒,极端的情感,才会有极好的诗词。这此谓:国家不幸诗家幸。 3月就写了这篇,到现在才发出来,掂量了很久,还是说点很多人不希望我说的吧,也许是公司、也许出版社、也许我自己,希望我的真诚不会伤害任何人。 为什么现在有不少人知道我?因为我很能写。 为什么能写就有很多人知道?因为写的人少。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在一个团队管理的分享上,我听到一位VP分析这个问题,他说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按种族、年龄、性别等等划分,都不是本质的,最本质的划分应该是按照“为什么而活”,分为四种人。
我一直不太用各种微博客和SNS(当然最近为了新书推广用得多了些,呵呵),最大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它们会把时间碎片化,不时地看一些信息、一些名言警句,甚至是一篇文章,感觉自己好像挺NB,紧跟时代潮流,但长久看来收获都不大。所以我还是喜欢看书,更扎实一点,半天或一天的完整时间,安安静静的思考,必有所得。我做产品3、4年来,差不多一个月2、3本的速度,这些书已经是经过层层筛选,为了让大家看得更精,我再做一轮筛选,留下50本左右分享给大家,两种方式。 第一,做了个豆列,起名叫“互联网产品经理,全方位入门”,不限于专业书,我会持续更新,并给出一句话点评。 第二,其实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附录》里介绍参考文献的一段,我觉得一本一本的列参考文献实在太傻了,所以干脆串起来写成了一篇短文。我就是通过这些书,在产品经理的路上渐渐成长,慢慢领悟,并写出了自己的书。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