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传给我的,放上来大家共享吧。转成Word格式的,将就看看,可以获得一定的经验,虽然可能不同领域,不同业务,不同地域,不同客户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只能说借鉴一些做法罢了。 下载地址:走出软件作坊
原创 2021-07-02 18:11:29
218阅读
阿朱先生也说过,他写这部小说也是基于以前很多自己的笔记而写成的。 我没有进入过真正的软件公司,暑假里的时候跟着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帮别人建站,那是比三五个人十来条枪还要简陋,特别是通讯,就一个QQ,想想那真是噩梦。那天下午的交流更加让我看到了很多程序员遇到的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和书中讲到的简直如出一辙。 我记得我在很早的时候就买了一本杰克•韦尔奇先生的自传,那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那时我是初中,而之后看到的很多书都很流于形式,即便是我高中看过的《蓝海战略》挂上了哈佛商学院的书,也免不了一些虚空的部分。 而阿朱先生的书则很不同,大家在评价这本书的时候也都很犯难,这十本好书,但那时好在哪里呢?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恐怕也只能用“怪”了。 书里面什么内容都有,什么人都适合看,都能得到很多启发。
转载 精选 2008-12-31 23:35:05
601阅读
书里面什么内容都有,什么人都适合看,都能得到很多启发。其实这并不是阿朱先生的文章怪了,而是我们这个社会本身就是光怪陆离。中国人太多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了,而软件业又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环境,在中国大环境下,出现的问题自然是非常有中国特色,软件业的老板不了解软件,粗放式的管理,虽然是高科技的东西,做起来却还不如很多旧式公司。很多软件公司真的就像个作坊,甚至有些还不如作坊。但是这不可以。 因为中国市
推荐 原创 2009-03-04 07:21:16
897阅读
     《走出软件作坊》一书的作者用聊天的语气来叙述文章,让读者读来很是轻松。     书中不仅有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还结合了现实工作事例来说明,而且注重了很多平时不被别人关注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就会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事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所以写的具体而生动。   本书的每个标题写的生动而活泼。让读者一看到标题,便有读下去的感觉。   看这本书,有种给人以鼓
原创 2009-03-19 15:17:28
364阅读
1评论
嗯,把前几篇看完了,大体感觉是看这本书,就像在跟他聊天一样,很是轻松。这样的书不像平时学习的那样,全是专业的词语,每每总要斟字酌句,查找重点。这本书讲的好,不光是讲讲管理学的原理,而是用易懂的现实工作事例体现,而且注重了很多平时不被别人关注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就会留给人好或是不好的印象,明显他写出了自己的几十年来的真经验,因为他把经验写的这么活现,还插些一些工作中令人搞笑的失误,因为我写不出来。
原创 2009-02-26 15:53:51
652阅读
《走出软件作坊》书评 读《走出软件作坊》有感
原创 2009-03-28 22:29:34
646阅读
1评论
很早就买了这本书,也断断续续的读了一点,但很难一口气读太多,主要还是我的心境问题,总想看看具体的技术文章或者在网上闲逛。现在想想,有些东西真的很浪费时间,例如电视、电影、小说等等。记得谁说过,要想学习的话,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电视给砸了。不过这个就有点极端了。   废话就不说了,比较郁闷的是读到本书119页时,发现下一页是132页,悲剧,居然差这么多。书是在当当网买的。   只
原创 2013-06-05 01:40:47
560阅读
    读《走出软件作坊》有感    1.作者内容简介    作者:吕建伟。职务,CTO。更详
原创 2024-02-22 17:08:58
40阅读
我现在想象阿朱先生就觉得他特别像我二伯!都是那种特别神秘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很多想法,也许看起来非常老成。或许他们也做很多年轻人的事情,可是你看不出来。 他们不像我们这样喜欢去表现,总是喜欢深藏不漏。   《走出软件作坊》和绝影的《疯狂的程序员》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他们由一个一样的地方,他们都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写完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 阿朱先生也说过,他写这部小说也
原创 2009-03-04 07:14:57
483阅读
中小IT企业和创业团队的实战管理手册————《走出软件作坊》 点击进入阅读>>   这本书提供了解决国内中小型IT 企业和创业团队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管理问题的若干方法。 本书形式活泼,内容独特,以作者自身多年工作的宝贵经验,来谈IT 企业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建设,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团队文化、软件过程管理、团队激励、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规划、未来业界发展趋势、个人素质提升等,
推荐 原创 2009-02-20 14:15:41
3309阅读
11评论
1,成功的人都是在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完成的,成功的人也从来不会抱怨客观条件多么糟糕。 2,公司给你的资源,永远小于你做事需要的资源,这就是现实,
原创 2021-07-23 15:45:11
87阅读
以前也一直有注意《走出软件作坊》的连载,但由于项目管理的知识目前还没有用到的需要所以一直也就没有跟踪阅读,但看了这篇之后才知道这本书并非是纯粹的讲项目管理,顿时决定一定要买来看一看!
原创 2009-01-06 17:41:37
928阅读
2评论
读阿朱的《走出软件作坊》与阿朱是通过BLOG偶遇在CSDN,收到《走出软件作坊》一书其实已经很久了。却一直带回家放到书架上,今天拿出来的时候发现封面上都有土了。一直未读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当然是忙,最合理的理由;第二确是现在出书的太多了,压根就没看起不起眼的草根作者。习惯于在广告中寻找大师的时代,名声也许是最有价值的了。从序言看起,随着一页一页翻过,越来越感觉作者对软件开发和管理的不同的视角,尤其
原创 2009-03-01 15:11:00
373阅读
感谢大家对《走出软件作坊》书评有奖征集活动的支持,这次活动获奖名单如下:   最佳书评奖(1名)   Pwder           读《走出软件作坊》有感   优秀书评奖(7名)   Cutekids   &nb
推荐 原创 2009-04-03 16:10:01
4729阅读
3评论
看了走出软件作坊这本书,有些感受吧! 在这本书时提到了小团队合作,使我产生了很多兴趣。我是一名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在现在教学上要讲究团队合作,对这个老是掌握不好,最后往往造成了是组内一个人把布置的任务全都完成了,其它很多人根本没有参与到其中。 书来讲了一个小团队做项目的团队组织方法,提出首先确定核心,然后是专业分工,关键是每个人不要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关注别人工
原创 2009-03-04 20:29:41
1119阅读
7评论
三笑结缘---唐伯虎搞笑篇 话说明代时期,江南有四个怪才,为何说他们“怪”?原因就是这四人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完全相反,极为开放,话从和起,原因简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色”。呵呵。当然也不能抹杀掉他们的“才华”,要不怎么能被人称为“江南四大才子”。我们就来说下这个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的有趣传闻吧。。。 无锡望族华学士之夫人率婢仆乘画舫来吴中进香,正巧遇到应文征明和祝枝山相邀来游虎丘的唐伯虎。这
推荐 原创 2009-03-11 10:18:35
1853阅读
4评论
    一桌坐着5个人,其中4个是正在管软件项目的,包括我。4个人志同道合的吐着苦水。另外一个制造业管理出身的家伙很感兴趣的听我们发泄,估计他觉得这4个人倒的苦水特别不可思议。     不管其他行业的人觉得多古怪,软件行业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本质就是作坊,只不过是大作坊和小作坊的区别,一个作坊和多个作坊的区别。   
推荐 原创 2009-03-04 07:08:02
1199阅读
刘铁锋   看完了阿朱这本书,我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 一、为什么项目做不好? 既然是软件作坊,一般来说,都还是谈不上什么软件产品的。能说的,也就只有项目而已。 但是,为什么项目做不好? 在我的第一个项目中,带领10余程序员工作大半年。 得到的,不仅仅是客户的白条和责难。更多的是,让一支生机勃勃的开发团队几乎信心全毁。为什么? 在看到《走出软件作坊》之前, 我一直在苦
原创 2009-01-05 17:20:34
1032阅读
2评论
最近重读阿朱(吕建伟)老师的《走出软件作坊》。这本书是2009年,在当时很火的当当网站上买的。中间有8、9年一直放在书柜里。最近整理书柜时找到它。于是重新读了读。感悟很深。       “三五个人十来条枪 如何成为开发正规军”        我的一个朋友也看到了我的博文,他是做某个行业企业管理软件的。他说:你这个方法,在我从事的行业不适用。  我对他从事的那个信息化的行业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他们
原创 2020-12-30 16:10:10
197阅读
走出软件作坊,书虽然已经出版,但传奇扔在继续。关于中小软件企业如何生存与成长的话题是永远不会终结的,所以我们仍然在继续,仍然在路上。 以下是一位朋友写的思考,写的非常好,所以转了过来。  看完了这本书,我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         一. 为什么项目做不好?     既然是软件作坊,一般来说,都还是谈不上什么软件产品的.能说的
推荐 原创 2008-12-15 13:36:27
1029阅读
1评论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