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博客开发
这是上个星期接受ZDNET CIO频道的一个采访节目,企业需不需要IT团队:http://cio.zdnet.com.cn/cio/2009/0205/1335394.shtml 并且还准备给网友们赠送签名的4本《走出软件作坊》,物以稀为贵啊。送给精华提问的网友们。大家可以在这里提问:http://forums.cweek.com.cn/thread-1044466-1-1.html
做管理软件实施的人是很辛苦的,简单的说是两头受气,公司这里在乎的是你能不能回款,用户这里在乎的是你能不能让系统顺利运行创造价值。阿朱通过给一位朋友介绍项目运做的实施经验,道出了很多传统项目管理书中看不到的细节,体现了一个项目经理的智慧和中国式狡猾。
一、员工咋激励,二、需求咋分析,三、CTO要做啥,四、做小公司为啥什么行业好做?我个人以为,发改委直接下属的那些行业,或者大规模中档服务行业,或者大规模中档产品制造行业,低档产品制造和低档服务业是农民工人海战术,信息化需要量不大。如果是高档的服务或产品,是需要个性化的高素质的人员来Care的,比较小众,也信息化不太重要。很高兴,我的《走出软件作坊》这么多人厚爱,并形成网上线下激烈的讨论,并且受到这么多业界高人的指点,而且能在短短不够一个月的时间销售突破5000册。现在,在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界正在不断重读与思考《大败局》,而中国IT业目前也遇到了一些寻找再次突破的瓶颈,哪本书会是中国IT业的《大败局》呢?我也在寻找,如果谁有适合阅读的书,给我推荐一下。
阿朱提出小团队做项目,就不能学微软,例如开发和测试都是1:1的比例,这个在中国的很多所谓大的软件公司肯定都是很难保证的。
以前也一直有注意《走出软件作坊》的连载,但由于项目管理的知识目前还没有用到的需要所以一直也就没有跟踪阅读,但看了这篇之后才知道这本书并非是纯粹的讲项目管理,顿时决定一定要买来看一看!
刘铁锋 看完了阿朱这本书,我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 一、为什么项目做不好? 既然是软件作坊,一般来说,都还是谈不上什么软件产品的。能说的,也就只有项目而已。 但是,为什么项目做不好? 在我的第一个项目中,带领10余程序员工作大半年。 得到的,不仅仅是客户的白条和责难。更多的是,让一支生机勃勃的开发团队几乎信心全毁。为什么? 在看到《走出软件作坊》之前, 我一直在苦
……。
有位神秘网友这样留言: 演示技巧、报价技巧,里面讲到的技术也有一定深度。书中涵盖了许许多多方面的内容,却又浑然一体,似乎缺了哪一章都是一个缺憾,但合起来,又显得这本书 透彻,我看这本书得有”。 4月份和周老师的接洽。7月三月的猛整理猛发,8月1个月的业界专家锤炼,稿件主线、每篇的立意、每篇的结构,都开始健壮起来。blog上的一样。我说不。书稿经过周老师和众编辑众专家的锤炼,已经升华。如果正式
我的2008年,几乎是以《走出软件作坊》这本书串起所有的记忆。 2008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英雄会。阔别IT界多年的我,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为了公司生存远离朋友远离主流IT,扑在客户行业业务学习与研究、客户行业会议参与、客户方案制作、项目会议、项目组织、人员协调、资源申请、利益集团博弈,都是工作中很反复但又不得不去摆平的事情。看着眼前这么济济一堂的IT英雄,大家热烈的讨论着各种技术有根
阿朱先生也说过,他写这部小说也是基于以前很多自己的笔记而写成的。 我没有进入过真正的软件公司,暑假里的时候跟着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帮别人建站,那是比三五个人十来条枪还要简陋,特别是通讯,就一个QQ,想想那真是噩梦。那天下午的交流更加让我看到了很多程序员遇到的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和书中讲到的简直如出一辙。 我记得我在很早的时候就买了一本杰克•韦尔奇先生的自传,那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那时我是初中,而之后看到的很多书都很流于形式,即便是我高中看过的《蓝海战略》挂上了哈佛商学院的书,也免不了一些虚空的部分。 而阿朱先生的书则很不同,大家在评价这本书的时候也都很犯难,这十本好书,但那时好在哪里呢?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恐怕也只能用“怪”了。 书里面什么内容都有,什么人都适合看,都能得到很多启发。
阿朱的系列博文“三五个人十来条枪 如何成为开发正规军”,我几乎是追着看完的。 一开始,我很诧异,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连续数周接连不断的不受工作影响而发表博文,且篇篇深刻。读到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些博文的内容,并不是阿朱这几周一时半会的即时感悟,而是他长久以来在IM上,邮件中与人沟通,与团队交流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工作成果。此系列博文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是阿朱这么多年工作以来的宝贵经验之谈,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走出软件作坊,书虽然已经出版,但传奇扔在继续。关于中小软件企业如何生存与成长的话题是永远不会终结的,所以我们仍然在继续,仍然在路上。 以下是一位朋友写的思考,写的非常好,所以转了过来。 看完了这本书,我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 一. 为什么项目做不好? 既然是软件作坊,一般来说,都还是谈不上什么软件产品的.能说的
编者按:2008年12月4日—2008年12月6日,武汉博文视点编辑一行携阿朱先生的新书《走出软件作坊》北上在九华山庄参加了SD2.0大会。三天之行匆匆,新朋旧友在这个明媚阳光的冬天里再度相逢。或奔走在各个课程之间,或在茶歇,饭余谈论着金融寒冬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不论是软件业、互联网,还是IT出版业。不一样的冬天,我们感受了什么呢? “每来一次,都能感到希望在增加。因为,每个人都在学着打开心灵哦,
大家看看哪个封面比较好看? 第一种封面 第二种封面 第三种封面
过去一直做项目,也就是说,没有东西,先有方案,方案客户同意签单,才开始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安装、培训、支持。营销部对这种模式也是很熟悉了。 但从前年开始做产品。也就是说,没有明确的客户,也没有特定的客户调研,开发出来客户到底需要不需要不知道,客户买不买单不知道,客户希望多少钱购买也不知道。这就让营销部没有底儿了。 不能让产品闷死在研发部啊。我得想辙。老板和营销部也都认可公司应该
1996年,Gartner提出了SOA概念。 Gartner还曾提出两个很著名的概念: ERP,企业资源计划。以企业资源的角度来组织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此概念产生于大生产时代MRP之后,号召把企业的上下游也纳入到企业通盘战略考虑当中。因为社会已经变成了产业链,从原材料到生产到物流到销售到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影响生产企业。生产已经变的不是第一重要了,供不应求时代已经结束。进入营销渠道的时代。
有很多网友特奇怪我为什么能有时间来写博客,甚至还能接受网友的IM交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他们都觉得自己每天忙死了,相信我作为部门的头公司的高层,估计更忙的不见人影,怎么回事呢? 我总结了总结,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每天的工作主要干什么? 1每日接受开发组长报告给我的进度报告、功能需求设计报告,我来提出调整建议和指导。对于报告的问题,我会给出建议的处理方法。如果需要我出面动手解决,那我
我一直在想办法提升管理软件的销售价。 在软件产品方面,分了高级版、标准版、简化版。并且引入了测试,提高产品质量。引入了文案,制作了产品白皮书、操作帮助说明、安装说明、配置说明、维护说明、新版本更新说明、操作视频、演示版。在软件UI方面,引入了美工。在实施方面,引入了金牌实施顾问、银牌实施顾问、铜牌实施顾问。在服务支持方面也亦然。一切的一切,都旨在一个产品,面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进行裁减组合,销售不同
SOA BPEL ESB的前生后世 我不是卖中间件的,所以我也不必鼓吹SOA概念和大道理。我也不是准备写一本SOA书的,所以我也不必写博客心得分享时咬文嚼字。 这篇文章涉及到SOA、SCA、SDO、工作流、BPEL、ESB、消息中间件、WebService、EAI、分析设计方法、面向对象、面向组件众多技术,不仔细看,你仍然会混淆SOA=WebService=EAI。BPEL=工作流。ESB=消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文案人员,我一下子想起了王文华写过的一篇小说《蛋白质女孩》,因为我们要找的文案就是这个样子。 “她日月座是狮子和双鱼,同时会讲日文和法语。她早起,起床后先跑半小时,吃了麦片才去公司。她贤慧,每天做一打火腿三明治,带到公司请同事们吃。她有礼,快递脸上有雨时递上面纸,清洁妇来吸地时抬起椅子。她准时,和你约会前一天打电话确认,第二天寄卡片谢谢你点的果汁。她纯情,爱像宋词唐诗,意境
我们公司开始也是没有测试的。 公司是创业公司,我空降的时候连卖什么东西都不确定。公司的创业仅仅出于老板对原公司的一口气,觉得还不如自己单干快活,公司要成为什么公司,可能想法很多。咨询?培训?认证?通信?数据挖掘?我从老板的书架上找到过这些书。但是真正卖什么?卖这不好卖,卖那不好卖。误打误撞就进了软件这一行当,但软件这行是否可以持续走,是否要持续走,老板还不确定,如果卖的不好就不做软件了,改做别的
我是从1993年开始学习电脑的。当时5寸盘要退出历史舞台了,但还在用,3寸盘是流行。 黑色的屏幕,黄色或白色的字。DOS的操作系统。当时中文Windows3.2还没有发布。当时是CCED和WPS和CCDOS(向老前辈王缉志、严援朝致敬)的天下,UCDOS(鲍岳桥、雷军等各位英雄不是当时在做什么)当时我还没听说过(当时菜鸟阶段眼界太窄)。当时巨人在造电脑还是在造脑白金还是在盖高楼还是在卖汉卡,我也懒
这个是讲软件研发过程管理的系列,目标人群是那些身处研发管理位置或想成为研发管理的人。所以我不希望这个系列中出现代码,也不希望出现和某种技术密切相关的代码技巧。 但是没有办法,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有个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软件代码编写。不编写代码,说的天花乱坠,管理做的再扭,也成为不了软件。 最近blog好友到了上限,所以无法加入好友了。于是就加入了N多QQ网友。大多数刚出道一两年,还有不少在校学生,
上几次涂鸦写了几篇博文,没想到引起大家很大的反响。在这里,首先谢谢各位的厚爱。也接到许多来自学生朋友和刚出校门1-2年的朋友的邮件和QQ交流。 有人说,我写的太意识流,看了很多当年流行的技术,都被看晕了,不知道如何去选择自己适合的技术。 有人说,说的有些随意,不够严谨,有些地方有偏见,没有真正去查数据论证。 确实是,因为只是自己偶尔心得体会,就在网页上直接敲的文字 ,只是希望给大家
前几个月,公司旁边的写字间又搬进一家公司,好似也是做软件的,而且好像是刚成立的公司,程序员们天天加班,神情很年轻,头发很油,穿着大背心大裤衩人字拖,男的女的都有,经常站在通道里成群的吸烟,或者干脆席地而坐围成一堆开会,都不下食堂吃饭,都订盒饭,中午晚上都是如此,我经常晚上下班,看见他们不时有人捧着一个盒饭从办公室走出来把吃完的饭盒扔进垃圾筒,不知道他们会工作多晚。 近来发现,他们开始有人正常下班
好多人都说:你这个方法根本就不是三五个人十来条枪的方法,项目经理,公共代码开发员,测试员,文档员,那得多少人的公司才能配得齐这样的团队。 嗯。其实,我们的团队也不怎么大,我们本身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小企业。 &nb
我一直在商业软件公司工作,所有的产品开发目的都是为了让企业赚更多的钱。所以,我研究的工程方法和技术,都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而且我更窄的是在企业管理软件行当,所以关注的面更窄,所以不能帮助我解决我平时工作问题加快我工作效率提高我的产品销售竞争力的方面,我都忽略了。 &nb
去年,我们要让软件开发团队管理上台阶。 我们由于处于企业管理软件开发领域,而对日外包大部分接的单子都是管理软件之类的单子,但是人家的项目管理、进度、质量都比我们好,如果他们再配合管理咨询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再加上大规模的服务呼叫中心,像我们之类岂有出路? &nb
Copyright © 2005-2024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