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之前我们有一篇文章《一文读懂多维分析技术(OLAP)的进化过程》为大家介绍了多维分析技术(即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简称OLAP)的前世今生及发展方向。正是由于多维分析技术在业务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中的不可替代性,随着商业智能系统的深入应用,分析系统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原有依赖硬盘IO处理性能(包括传统数据库、多维立方体文件)的多维分析技术遭
当一个样本数据集的特征数目较多时,通常会造成运行速度缓慢,尤其是在做回归分析的时候,还有可能产生多重共线性,虽然我们可以用岭回归的方法来减小多重共线性,但是仍然存在,那我们何不找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于是乎,技术应运而生通过,我们可以将高维特征缩减至低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在于可以节约计算机运行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可以方便的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在前一期的聚类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
转载 2024-02-01 20:37:52
71阅读
一,首先介绍下多维列表的def flatten(a): for each in a: if not isinstance(each,list): yield each else: yield from flatten(each)if __name__ == "__main__": a = [[1,2],[3,[4,5]],6] print(list(flatten(a)))二、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多维迭代器的'''遇到问题没人解答?小编创建了一个Python
转载 2021-07-21 17:50:32
927阅读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python数据预处理方式 :数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数据为何要数据可以降低模型的计算量并减少模型运行时间、降低噪音变量信息对于模型结果的影响、便于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归约后的维度信息并减少数据存储空间。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面临高数据时,都需要对数据处理。数据有两种方式:特征选择,维度转换特征选择特征
转载 2023-08-09 17:49:04
170阅读
# 原数组 a = np.arange(20) #作用:生成等差数组,返回值为数组。而range函数返回值为list,列表。 print(a) #变成多维数组 a1 = a.reshape([4, 5]) print(a1) #尝试,失败 a2 = a1.reshape(1,20) print(a2) #尝试,失败 a3 = a1.reshape(20,1) print(a3)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的目的正所谓每一个结果的出现都是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的,当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时候,有时候数据特征异常复杂,这就需要经常用到数据技术,下面主要介绍一些的主要原理。1. 的目的在实际的机器学习项目中,特征选择/是必须进行的,因为在数据中存在以下几个 方面的问题:数据的多重共线性:特征属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关系。多重共线性会导致解的空间不稳定, 从而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
数据:定义:特征的数量减少特征选择:原因:1、冗余部分特征相关性高,容易消耗计算机性能2、噪声:部分特征对预测结果有负影响工具:1、Filter(过滤式):VarianceThreshold   (sklearn.feature_selection.VarianceThreshold)2、Embedded(嵌入式):正则化、决策树3、Wrapper(包裹式)方差大小来考虑P
1. 纬度  纬度是数据集中特征的数量。2.   是对给定数据集进行(特征)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数据集有100列/特性,并将列数减少到了20-25列。2.1 的好处  随着特征数量的增加,数据点的数量也会成比例地增加。即越多的特征会带来更多的数据样本,模型的性能会提升。当数据纬度过大时,会造成“纬度灾难”,导致模型的性能降低。因此应当对数据进行处理,使模型性能达到最优。它有助
转载 2024-01-02 11:17:27
97阅读
#python打卡##Python数学编程##python# 【必知必会1】python官网python官网地址:https://www.python.org/ python官网是学习python的一个重要学习资源,它提供了不同系统的不同版本的python安装包,python2.X和python3.X都可以在这里进行获取(目前python官网已只更新python3
主成分分析(PCA)PCA 是一种基于从高维空间映射到低维空间的映射方法,也是最基础的无监督算法,其目标是向数据变化最大的方向投影,或者说向重构误差最小化的方向投影。它由 Karl Pearson 在 1901 年提出,属于线性方法。与 PCA 相关的原理通常被称为最大方差理论或最小误差理论。这两者目标一致,但过程侧重点则不同。 最大方差理论原理 将一组 N 向量降为
# Python数据的实现流程 下面是Python数据的实现流程的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导入必要的库 | | 2 | 加载数据 | | 3 | 数据预处理 | | 4 | 实施算法 | | 5 | 可视化结果 |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解释每个步骤所需的代码及其注释。 ## 1. 导入必要的库 在之前,我们需要导入一些必要
原创 2023-07-14 03:34:44
103阅读
在原始的空间中,包含冗余信息以及噪音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总会产生误差,降低了准确率,我们希望减少冗余信息所造成的误差,提升识别精度。又或者希望通过算法寻找内部的本质结构特征。数据的目的:维度降低便于可视化和计算,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有效信息的特征提取以及无用信息的抛弃。线性映射:PCA以及LDA:PCA:通过某种线性投影,将高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中,并希望在所投影后的维度数据方差最大,以此使用较
转载 2023-12-26 17:30:18
23阅读
作者:豌豆花下猫 列表大意可理解为 ,例子如下:oldlist = [[1, 2, 3], [4, 5]] # 想得到结果: newlist = [1, 2, 3, 4, 5]原始数据是一个二列表,目的是获取该列表中所有元素的具体值。从抽象一点的角度来理解,也可看作是列表解压或者列表。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怎么写才比较优雅呢?# 方法一,粗暴拼接法: newlist = oldlist
转载 2024-08-11 08:37:30
23阅读
JavaScript多维数组方法全解析:本文详细介绍了5种多维数组的技术方案,包括
numpy将多维数组成一 一、总结 一句话总结: 可以用reshape方法,但是感觉flatten方法更好 pridict_y [[14.394563 ] [ 4.5585423] [10.817445 ] [12.291978 ] [26.076233 ] [20.033213 ] [11.
转载 2020-09-12 02:27:00
809阅读
2评论
数据为何要数据可以降低模型的计算量并减少模型运行时间、降低噪音变量信息对于模型结果的影响、便于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示归约后的维度信息并减少数据存储空间。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面临高数据时,都需要对数据处理。数据有两种方式:特征选择,度转换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经验,直接在原有的维度中挑选一部分参与到计算和建模过程,用选择的特征代替所有特征,不改变原有特征,也不产生
转载 2023-10-04 14:22:01
139阅读
背景与原理:PCA(主成分分析)是将一个数据的特征数量减少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最多信息的方法。所谓,就是在说对于一个$n$数据集,其可以看做一个$n$维空间中的点集(或者向量集),而我们要把这个向量集投影到一个$k<n$维空间中,这样当然会导致信息损失,但是如果这个$k$维空间的基底选取的足够好,那么我们可以在投影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数据集的信息。数据的目的在于使得数据更直观、更易读
来自:宋天龙《PYTHON数据分析与数据化运营》,以下内容比较简陋,方便日后翻阅。1. python实现数据数据的情况: 1.维度数量 2.建模是否需要保留原始维度,保留:特征选择;不保留:特征转化(PCA,LDA) 3.对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时效性 的方式:特征选择,特征转换,特征组合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
转载 2023-08-31 19:27:34
128阅读
本文包括两部分,使用python实现PCA代码及使用sklearn库实现PCA,不涉及原理。总的来说,对n数据进行PCA维达到k就是:对原始数据减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求协方差矩阵;求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选取特征值最大的k个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乘以选择的特征向量,获得结果。 实验数据数据data.txt使用[2]中编写的数据,以下是部分数据
转载 2023-08-10 11:37:47
229阅读
写在前面:看完这篇文章,你会知道: ①为什么要用PCA?②PCA的原理?③slearn中的PCA如何使用?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及课堂讲义;欢迎讨论和补充~1 背景1.1 数灾难在做数据挖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数据体量过大的情况,这种大体量往往会在两方面:样本量过大(表现为行多);样本特征过多(表现为列多);从而在处理的时候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空间,耗费大量的成本。数灾难(Course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