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源:
老式方法:UDP传输设定超时未N秒,发送一个请求后等待N秒钟,若超时都没有收到确认,则重发请求,重发一定次数后便丢弃。
老式方法不合理的原因:由于网络上影响因素的不同,可能RTT差别较大,设定一个固定的超时时间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
较好的方法:根据实测的RTT及其他因素考虑在内来估计超时时间。
术语
RTO:重传超时
Srtt:平滑化的RTT估算因子
Reevar:平滑化平均偏差估
转载
2023-12-18 19:33:52
186阅读
问题1:当UDP包以很高的数据速度(大于2Mb/s)传入时,数据包开始丢失,尤其当CPU还需要处理其他的任务时。解答: 当UDP数据包传输速率足够大时,Labview将无法维持UDP的套接字缓冲区。这个问题只有当labview把缓冲区中的数据转移到队列或者写入文件中时发生。那么,可以通过增加操作系统的套接字缓冲区的大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会提供更多的时间让labview来处理缓冲区的数据
转载
2023-12-13 15:02:02
36阅读
前言 在进行UDP编程的时候,我们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就是,一次发送多少bytes好? 当然,这个没有唯一答案,相对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要求,其得到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这里仅对像ICQ一类的发送聊天消息的情况作分析,对于其他情况,你或许也能得到一点帮助。网络原理 首先,我们知道,TCP/I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包括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UDP属于运输层,下
转载
2024-01-10 16:28:28
83阅读
[url]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t=46066[/url]
众所周知~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因此靠它来传输的话是不可靠的,即使是数据包丢失也不会报错。但是,在编写Linux上的socket程序时,却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在应用层实现超时重传,让UDP可靠一
转载
精选
2009-05-04 22:02:21
10000+阅读
TCP的RTT算法从前面的TCP重传机制我们知道Timeout的设置对于重传非常重要。设长了,重发就慢,丢了老半天才重发,没有效率,性能差;设短了,会导致可能并没有丢就重发。于是重发的就快,会增加网络拥塞,导致更多的超时,更多的超时导致更多的重发。而且,这个超时时间在不同的网络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设置一个死的值。只能动态地设置。 为了动态地设置,TCP引入了RTT——Round Trip Tim
转载
2024-07-23 13:34:58
76阅读
# 超时重传的Java实现
互联网通信中,数据包传输需要可靠性保障。然而,由于网络延迟、丢包等情况,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超时重传(Timeout Retransmission)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控制方法。当发送方未在设定时间内收到确认消息(ACK)时,便会重发数据包。本文将介绍如何在Java中实现超时重传的基本思路及代码示例。
## 工作原理
超时重传的基本流程如下:
UDP实现简单的超时重传众所周知~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因此靠它来传输的话是不可靠的,即使是数据包丢失也不会报错。但是,在编写Linux上的socket程序时,却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在应用层实现超时重传,让UDP可靠一些。(这次说的方法最好用于两个程序间通信——也许只能用于两台机器通信)首先~我介绍一下Linux下,I/O操作的阻塞模式:在Linux下,I/O操作有四种模式,分别为:阻塞式I/O,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是TCP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超时重传时间RTO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TCP的传输效率。 如上图所示的通信过程,A首先向B发送数据报文段0,并接收来自B的确认报文段,这中间的时间称为往返时间RTT,因此我们选择的超时重传时间RTO应当略大于往返时间RTT,如果太小了就会导致A在收到确认报文之前就进行了重传。 但网络是很复杂的,基于一次样本的测量是无法确定RTO的,
转载
2023-08-30 10:37:09
145阅读
RTT(Round Trip Time):一个连接的往返时间,即数据发送时刻到接收到确认的时刻的差值; RTO(Retransmission Time Out):重传超时时间,即从数据发送时刻算起,超过这个时间便执行重传。 若TCP先于RTT开始重传,可能会在网络中引入不必要的重复数据,反之,若延迟 ...
转载
2021-10-11 11:09:00
866阅读
2评论
引言对于网络中的传播效率来说,重传超时中的超时时间一定是十
原创
2022-07-01 00:19:20
634阅读
# Python实现超时重传
## 概述
在网络通信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包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延迟到达。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常常需要实现超时重传机制。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超时重传。
## 流程图
下面是整个超时重传的流程图: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Client
participant Serv
原创
2024-01-03 13:17:23
470阅读
对每个连接,TCP管理4个不同的定时器 重传定时器使用于当希望收到另一端的确认。 坚持定时器使窗口大小信息保持不断流动,即使另一端关闭了其接收窗口。。 保活定时器可检测到一个空闲连接的另一端何时崩溃或重启。 2MSL定时器测量一个连接处于TIME_WAIT状态的时间。
原创
2021-07-08 15:45:22
724阅读
# 实现Java UDP超时
## 1. 引言
本文将指导刚入行的开发者如何实现Java中的UDP超时操作。首先,我们需要了解UDP超时的概念和实现原理。接下来,我们将使用一步步的流程指导来展示如何实现UDP超时,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和注释说明。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学会如何在Java中实现UDP超时操作。
## 2. UDP超时的概念和实现原理
在UDP通信中,发送方发送数据包到接收方,并且不需
原创
2023-08-05 06:16:15
176阅读
# Java UDP 超时
在使用UD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时,可能会遇到超时的问题。超时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期望的数据包,此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本文将详细介绍Java中如何通过设置超时时间来解决UDP通信中的超时问题,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UDP简介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在网络通信中广泛应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音视频
原创
2023-08-04 10:09:18
326阅读
一、UDP通信原理
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协议,它在通信的两头各建立一个Socket对象,但这两个Socket对象只是发送,接收数据的对象。
转载
2022-04-20 10:45:00
83阅读
# 如何实现 “Python TCP 只有超时重传,没有快速重传”
在计算机网络中,TCP 协议是最常用的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通常情况下,TCP 会实现自动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经典的重传机制包含超时重传和快速重传。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我们可能只希望实现超时重传,而不使用快速重传。这篇文章将带你一步一步了解如何在 Python 中实现这个功能。
## 实现流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数据的可靠性传输ACK机制 -- 保证对端接收数据重传机制 -- 对端未接收到就重传序号机制 -- 由于网络本身包会前后到达对端重排机制 -- 根据需要保证数据的顺序窗口机制 -- 等待对端可以进行数据接收,针对对端缓冲区可用空间,用于控制发送端发送速度,避免接受方的缓冲不够大导致溢出,同时控制流量避免网络拥塞。发送方的窗口大小由接受方确定。ARQ协议 -- Automatic Repeat-re
转载
2024-04-29 16:49:58
53阅读
一、引言对于每个TCP连接,TCP管理4个不同的定时器 重传定时器用于当希望收到另一端的确认。坚持 (persist) 定时器使窗口大小信息保持不断流动,即使另一端关闭了其接收窗口。保活 (keepalive) 定时器可检测到一个空闲连接的另一端何时崩溃或重启。2MSL定时器测量一个连接处于TIME_WAIT状态的时间。二、往返时间测量TCP超时与重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一个给定连接,如何测量往...
原创
2021-05-30 19:27:30
694阅读
引言TCP提供可靠的运输层。它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确认从另一端收到的数据。但数据和确认都有可能会丢失。TCP通过在发送时设置一个定时器来解决这种问题。如果当定时器溢出时还没有收到确认,它就重传该数据。对任何实现而言,关键之处就在于超时和重传的策略,即怎样决定超时间隔和如何确定重传的频率。超时与重传的简单例子首先观察TCP所使用的重传机制,我们将建立一个连接,发送一些分组来证明一切正常,然后拔掉电缆,
原创
2021-04-16 13:04:48
405阅读
任神的书确实不错, 以IPC的角度把以前零碎的东西做一次复习,加深了理解。以下是读书笔记。 1.进程与线程 进程:android一般一个程序占有一个进程,但可以通过给四大组件指定android:process属性 开启单独,一个进程会运行在 线程: 在一个应用 中耗时操作一般要开启子线程去操作,也就是说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能够进行IPC的数据库型: 基本数据类型、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