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 大样本 Z 检验指南 在统计学中,Z 检验是一种用于确定样本均值是否与已知总体均值显著不同的方法。尤其在大样本情况下,即样本量大于30时,Z 检验可以有效地使用。本文将详细指导你如何使用 Python 实现大样本 Z 检验。 ## 1. Z 检验的流程 在进行 Z 检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步骤。你可以参考以下的流程表格以及相应的流程图: | 步骤 | 描述
原创 9月前
199阅读
一、简单介绍A/B测试A/B测试为同一个目标制定两个版本,一部分用户使用A版本,另一部分用户使用B版本,记录用户使用数据,比较各个版本对于改进目标的转化效果,选择更好的版本。二、数据集介绍有两种键盘的布局A版和B版,给随机抽取的用户A组和B组使用,这是独立的双样本。两组人数均为25人,记录各组实验者在规定时间内记录打错字的数量。三、描述统计分析#A/B测试 import numpy as np i
One Sample t-test单样本t检验用于检测一个总体的均值\(\mu\)是否等于某个特定值。通常该总体均值\(\mu\),未知不易测量,我们通过抽样得到样本均数\(\bar{X}\)来代表总体均数\(\mu\)。通常抽样存在一定误差,不太可能等于总体均数\(\mu\),所以我们需要关注样本均数\(\bar{X}\)与特定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案例若我们想知道某地乌龟的平均重量是
# 大样本正态性检验及其在R语言中的应用 在统计学中,正态性检验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尤其是在进行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时。大样本正态性检验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其中样本数量大于等于30时,样本平均值趋向于服从正态分布。从而,我们有必要掌握如何使用R语言进行大样本正态性检验。 ## 什么是正态性检验? 正态性检验是用来检验一个数据集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常见的正态性检验方法包括: 1. Sha
原创 8月前
342阅读
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检验)How the Mann-Whitney test worksMann-Whitney检验又叫做秩和检验,是比较没有配对的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思想是这样的:假定要检验两组数据之间有没有差异。首先,不管分组把所有数据排序。按照数值大小给定一个值叫做秩。最小的值秩为1,最大的为N(假定两个样本总共有N个观察值)。如果有相同的值,就得到相同的秩。相同
  在Python中实现敏感词匹配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步骤,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步骤一:数据准备  首先,你需要一个包含敏感词和非敏感词的语料库。这个语料库应该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集,例如CSV文件,其中包含文本字段和对应的标签(敏感或非敏感)。步骤二: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是机器学习任务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对于文本数据,预处理通常包括去除停用词、标点符号
文章目录@[toc]1 小样本大样本数据的比较2 大样本OLS假定2.1 线性假定2.2 渐进独立平稳过程2.3 预定解释变量2.4 满秩条件2.5 鞅差分序列2 大样本OLS估计量推导3 大样本OLS估计量性质3.1 一致性3.2 渐进正态性4 大样本OLS假设检验1 小样本大样本数据的比较采用小样本数据估计线性模型参数存在如下缺陷:小样本要求严格外生性,即解释变量与任意时期扰动项均不相关(
 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让正负样本在训练过程中拥有相同的话语权,比如利用采样与加权等方法。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数据集中样本较多的那一类称为“大众类”,样本较少的那一类称为“小众类”。  解决方式分为: 一、相关方法总结 1、采样 采样方法是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处理使其从不平衡的数据集变成平衡的数据集,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对最终的结果带来提升。采样分为上采样(Oversamp
大样本统计 我们对 0 到 255 之间的整数进行采样,并将结果存储在数组 count 中:count[k] 就是整数 k 的采样个数。 我们以 浮点数 数组的形式,分别返回样本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其中,众数是保证唯一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位数的知识: 如果样本中的元素有序,并 ...
转载 2021-10-14 00:08:00
140阅读
2评论
接上次import pytorch 失败 使用命令: conda install torchvision=0.2.1 就成功啦数据读取与数据扩增1 数据扩增介绍 在深度学习中数据扩增方法非常重要,数据扩增可以增加训练集的样本,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模型过拟合的情况,也可以给模型带来的更强的泛化能力。数据扩增为什么有用? 在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中,数据扩增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有深度学习的参数非常多,一
转载 2024-02-25 06:08:29
125阅读
题目:原题链接(中等)标签:数学、双指针解法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执行用时Ans 1 (Python)O(256)O(256)O(256)O(256)O(256)O(256)52ms (78.26%)Ans 2 (Python)Ans 3 (Python)
原创 2022-02-24 15:15:05
82阅读
题目:原题链接(中等)标签:数学、双指针解法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执行用时Ans 1 (Python)O(256)O(256)O(256)O(256)O(256)O(256)52ms (78.26%)Ans 2 (Python)Ans 3 (Python)解法一:class Solution: def sampleStats(self, count: List[int]) -> List[float]: n1, n
原创 2021-08-26 10:26:46
150阅读
本人只是个小白,此帖子只是在搜帖子搜不到最终答案的情况下,翻阅了书籍,并将积累的内容对大家做诠释。一、研究背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获取数据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统计学理论,在针对分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上,可以使用卡方检验,来检验两组分类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二、探索结果本次使用了chat-GPT等大模型工具搜索答案,chat-GPT给出的答案只是基于一些资料及课本上的内容,真实情况需对它进行不断的训练,
一、当给定了检验的显著性水平a=0.05时,如果检验时要检验是否相等,就是双侧检验,允许左右各有误差,即a/2=0.025。此时要查尾部面积是0.025时的Z值。但是我们参考书中说明表中间的数字是指从最左面一直到右侧某一点的面积,而Z值是指从中间均值所在的位置往右计算的长度。所以当Z=0时,中间的面积=0.50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要的是从右边尾部面积查Z值。当右边尾部面积是0.025时,左边的面
转载 2023-07-31 17:41:01
1088阅读
# 使用Python导入CSV数据并绘制直方图 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领域,Python以其强大的库和简单易用的语法而受到广泛欢迎。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从CSV文件中导入数据,并绘制直方图。同时,我们还会创建饼状图和时序图,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 第一步:导入必要的库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导入一些必要的Python库。常用的库有`pandas`用于数据处理,`matplot
原创 2024-08-04 05:07:52
79阅读
# Z检验Python中的应用 ## 引言 在统计学中,Z检验是一种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用于判断样本均值是否与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它的原理基于正态分布的特性,通过计算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并考察这个差异是否由抽样误差引起。 本文将介绍Z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在Python中的应用。我们会使用`numpy`和`scipy`这两个常用的科学计算库来实现Z检验的计算过程,并最终通过一个实例来
原创 2023-08-18 13:01:34
667阅读
# 使用Python进行Z检验的入门指南 Z检验Z-Test)是一种统计方法,用来确定样本平均值与已知总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对于刚入门的开发者来说,使用Python实现Z检验并不复杂。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整个过程。 ## 流程概述 在进行Z检验前,我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10-27 04:41:10
126阅读
显存占用不是和batch size简单成正比增大batch size能减缓梯度震荡,需要更少的迭代优化次数,收敛的更快,但是每次迭代耗时更长。要想收敛到同一个最优点,使用整个样本集时,虽然迭代次数少,但是每次迭代的时间长,耗费的总时间是大于使用少量样本多次迭代的情况的。 实际上,工程上在使用GPU训练时,跑一个样本花的时间与跑几十个样本甚至几百个样本的时间是一样的!当然得益于GPU里面超多的核,超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假设检验的一种类型:双独立样本检验。一、案例测试背景:两款布局不一样的手机键盘(A版本,B版本),想知道哪种键盘布局的用户体验更好。衡量目标:用户打错字的数量。数据采集:随机抽取实验者并将其分成2组,每组25人,A组使用键盘布局A,B组使用键盘布局B。让他们在30秒内打出标准的20个单词文字消息,然后记录打错字的数量。数据集说明:数据记录在CSV文件中,A列是使
 当分布已知且符合一定条件时,比较均值采用z检验,t检验,比较方差采用F检验。 z检验用于比较两样本均值X^\bar, Y^_\bar。两独立正态样本,方差已知。样本比较大时可舍弃正态条件。  t检验比较均值X^\bar, Y^_\bar。使用前提是两样本X_i, Y_i独立,且样本均值X^\bar, Y^_\bar都服从正态分布。除非数据分布是对称的(如双
转载 2023-11-17 21:22:36
35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