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其实有3种方法,即静态方法(staticmethod),类方法(classmethod)和实例方法,如下: def foo(x):
print("executing foo(%s)"%(x))
class A(object):
def foo(self,x):
print("executing foo(%s)" % (self.x))
@classmethod
转载
2024-01-08 13:56:43
23阅读
一、集群介绍集群(cluster)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通过集群技术,可以在付出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在性能、可靠性、灵活性方面的相对较高的收益,其任务调度则是集群系统中的核心技术。集群是一组相互独立的、通过高速网络互联的计算机,它们构成了一个组,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像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集群配置是用于提高可用性和可缩放性。 伸缩性(Sca
转载
2023-07-10 15:11:49
107阅读
一、简介sentinel模式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生产的需求,具备高可用性。但是当数据量过大到一台服务器存放不下的情况时,主从模式或sentinel模式就不能满足需求了,这个时候需要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片,将数据存储到多个Redis实例中。cluster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单机Redis容量有限的问题,将Redis的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多台机器。 Redis Cluster
是
Redis
转载
2023-05-29 09:42:09
161阅读
# 连接Redis Cluster应用
Redis Cluster是Redis数据库的一种分布式部署方式,它允许在多个节点之间分配数据以提高可伸缩性和容错性。在实际应用中,连接到Redis Cluster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配置和代码实现。本文将介绍如何连接到Redis Cluster,并提供代码示例。
## 什么是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原创
2024-03-08 06:35:35
58阅读
1. 数据分布1.1 数据分布理论(1)分布式数据库首先要解决把整个数据集按照分区规则映射到对个节点上的问题,每个节点负责整体数据的一个子集。 (2)节点取余分区。使用Redis 的键或者用户ID,再根据节点数据量N 使用公式:hash(key)%N 计算出hash值。问题:当节点数变化时,入扩容或者收缩节点,数据到节点的映射需要重新计算,导致数据迁移。 (3)常用的数据库分表规则:一般采用预分区
转载
2023-11-06 22:24:40
79阅读
前言接上篇 图解 Redis 哨兵模式,整个 Redis 的高可用方案还剩下Cluster 集群模式(后面统称为Cluster)没有弄。Cluster 相关的话计划是用两篇来弄,第一篇就是今天这个关于Cluster 模式下的hash slot算法。基本上把这个算法的原理弄清楚整个Cluster 就基本差不多了。关于这个hash slot会通过最基本的hash算法、一致性hash算法到hash sl
转载
2023-08-08 13:58:29
146阅读
目录原理简述特性节点间的内部通信机制基本通信原理gossip 协议ping 消息深入分布式寻址算法hash 算法一致性 hash 算法hash slot 算法redis cluster 的高可用与主备切换原理判断节点宕机从节点过滤从节点选举一、实操搭建二、安装ruby三、启动6个实例四、创建集群五、测试验证原理简述 公司有些项目会用到redis,
转载
2023-08-09 21:25:58
106阅读
1. 集群选举的处理 在 RedisCluster 集群实现原理 中提到过从节点通过选举晋升为主节点的过程,其处理大致如下:Slave 节点在每个周期任务中都会检查 Master 节点是否 FAIL,如是则尝试进行 Failover,以期成为新的 Master。不过在此之前需要过滤可用的 Slave 节点,具体做法就是检查每个 Slave 节点与 Master 节点断开连接的时间,如果超过了clu
转载
2023-07-09 16:29:03
258阅读
转载
2023-08-14 22:27:29
52阅读
外部评价法 外部评价方法意味着评判聚类算法的结果是基于一种预先指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反映了人们对数据集聚类结构的直观认识。每个数据项的分类标记已知。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两种 F-measur...
转载
2021-02-23 17:14:00
1506阅读
2评论
数据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资产,所以好多公司在架构设计上不仅要保证业务系统的高可用,同时还要考虑数据存储的高可用以及安全性。在职公司是一家创业型公司,之前的应用系统是由.Net 和SQLserver组合的架构,由于存在业务量的增长,技术部门采用Java重构整个应用系统。数据库选择开源数据库MYSQL,从刚开始都现在踩了相当多的坑,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环境介绍:服务器:阿里云主机磁盘类型:SSD操作系统
原创
2017-04-13 15:00:05
2137阅读
作者:王多鱼 作者介绍知乎@王多鱼京东的一名推荐算法攻城狮。主要负责商品推荐的召回和排序模型的优化工作。一、GBDT算法原理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是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所输出的结果是由其包含的若干棵决策树累加而成,每一棵决策树都是对之前决策树组合预测残差的拟合,是对之前模型结果的一种“修正”。梯度提升树既可以用于回归问题(此时被
转载
2023-11-24 12:58:58
61阅读
个人感觉匈牙利算法(KM算法)并不好理解,想搞懂需要花一些时间。如果只是想用,那直接使用Matlab版本的链接里的代码即可几个非常有用的连接:1 https://www.topcoder.com/community/data-science/data-science-tutorials/assignment-problem-and-hungarian-algorithm/#!2 &nb
日期生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批量生成日期,方法有很多,这里分享两段代码获取过去 N 天的日期import datetime
def get_nday_list(n):
before_n_days = []
for i in range(1, n + 1)[::-1]:
before_n_days.append(str(datetime.date.today() - d
转载
2024-09-20 15:31:57
111阅读
一、直接采样直接采样的思想是,通过对均匀分布采样,实现对任意分布的采样。因为均匀分布采样好猜,我们想要的分布采样不好采,那就采取一定的策略通过简单采取求复杂采样。 假设y服从某项分布p(y),其累积分布函数CDF为h(y),有样本z~Uniform(0,1),我们令 z = h(y),即 y = h(z)^(-1),结果y即为对分布p(y)的采样。直接采样的核心思想在与CDF以及逆变换的应用。在原
本文对scikit-learn中常用的class 和function做一个总结。一、sklearn.cluster 聚类算法class:cluster.KMeans([n_clusters, init, n_init, …])KMeans(n_clusters=8, init='k-means++', n_init=10, max_iter=300, tol=0.0001,
precompute
转载
2023-12-25 13:25:18
88阅读
前言:出自于学校课程数据挖掘与分析布置的实验小作业,案例经典,代码注释较全,供大家参考。题目:现有西瓜挑选数据文件:dataset.txt,编程实现朴素贝叶斯算法,并判断有如下特征的瓜是否好瓜:
青绿,稍蜷,浊响,清晰,凹陷,硬滑。实验数据如下: 要求:1、自行采用一种语言编程实现算法(注意:计算条件概率、判别分类等核心算法需自己编程实现)
2、用课堂例子进行正确性检验
3、用户界面友好,要
转载
2023-08-10 07:02:32
100阅读
首先,我们正式描述算法应用通常分为表述问题和解决过程两个阶段, 表述问题即需要运用数据挖掘能够理解和处理的语言来阐述业务问题, 最重要的是能够用正确且符合实际的方式把业务问题转化成数据挖掘问题, 这往往决定了后续工作是否能有效的展开, 尝试解决一个不符合实际的业务问题往往会使得数据挖掘的工作陷入数据的海洋中, 既费时费力又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而解决过程, 顾名思义就是将表述清楚的问题通过
转载
2024-01-16 18:19:59
4阅读
本文介绍了FCM算法的公式推导和Python源码实现,并在鸢尾花数据集上做了验证。源码和笔记已经上传至Github:https://github.com/datamonday/ML-Algorithm-Source-Code/基于划分的聚类,层次聚类等都属于硬聚类,即始终将样本分配给单个聚类。相对地,软聚类则不同,其旨在将每个样本与一个向量相关联,该向量通常表示样本属于某个聚类的概率。模糊C均值(
转载
2024-01-17 13:03:10
143阅读
一、背景煤矿地磅产生了一系列数据: 我想从这些数据中,取出最能反映当前车辆重量的数据(有很多数据是车辆上磅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我于是想到了聚类算法KMeans,该算法思想比较简单。二、算法步骤1、从样本中随机取出k个值,作为初始中心2、以k个中心划分这些数据,分为k个组3、重新计算出每个组的中心,作为新中心4、如果初始中心和新中心不相等,则把新中心作为初始中心,重复2,3。反之,结束注意
转载
2023-08-06 10:30:13
9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