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分类:    1 不带参函数    2 带参函数       默认带参函数       关键字参数     可变参数       字典参数    3 递归函数    4 匿名函数 1-1 不带参数函数   表示该函数不需要传递参数   def func():     print("hello world!")2-1 默认带参函数    表示该函数自带赋值了的参数,如果不传,则使
转载 2023-05-26 15:14:42
157阅读
简介:分类是指利用数据的特性将其分成若干类型的过程。监督学习分类就是用带标记的训练数据建立一个模型,然后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 一、简单分类首先,用numpy创建一些基本的数据,我们创建了8个点;查看代码X = np.array([[3, 1], [2, 5], [1, 8], [6, 4], [5, 2], [3, 5], [4, 7], [4, -1]])给这8个点的数据赋予默认的
对于计算机视觉,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名为torchvision的包,该包含有支持加载类似Imagenet、CIFAR10,MNIST等公共数据集的数据加载模块torchvision.datasets和支持加载图像数据转换模块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对于本教程,我们使用公共数据集CIFAR10,它包含10个类别:airplane、automobile、bird、cat
Python编程中,函数分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功能各异的函数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可复用性和可读性。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对Python函数进行分类,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涵盖环境配置、编译过程、参数调优、定制开发、生态集成和进阶指南。 ## 环境配置 在进行Python函数分类之前,首先需要配置仓库环境,以确保所有依赖和工具都准备齐全。 1. **安装Python
原创 7月前
28阅读
1. Introduction本文基于前文说的朴素贝叶斯原理,参考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实验编写了一个简单的朴素贝叶斯分类,并利用测试数据进行了测试。项目地址:2. 分类编写2.1数据说明采用“adult”数据集,输入文件是adult.data,测试文件是adult.test。数据中一行为一个条目,表示一个人数据集中的变量变量名意义age 年龄 type_employer 职业类型,个体,政府等等
最近在看这本书,觉得里面虫子分类也值得试试实现,因为这个方法已经包含了神经网络的核心思想。以下是实现的过程。按照《Python神经网络编程》(异步图书出版)第一章虫子分类训练的过程,模仿书中第二章的3层神经网络的实现过程,来构建一个可运行的虫子分类。首先,构造出来分类的框架,包含训练和查询.In [ ]: class BugClassifier: def __i
分类问题: 1) 本质:决策面(decision surface)2)评估分类算法的指标,正确率=正确分类个数/总数二分分类:逻辑回归输入:训练数据的特征和标签--->>>模型:逻辑回归---->>>输出:分类结果什么是逻辑函数?在0到1之间取值,逻辑回归是因为参数是逻辑函数逻辑的数值:表示分类结果是1是Y的结果决策面:大于等于0.5 或 小于0.53.Pyth
什么是决策函数?决策函数用于分类算法,尤其是在 SVC(支持向量分类)中。决策函数告诉我们超平面中点的大小。设置此决策函数后,分类将在此决策函数边界内对模型进行分类。通常,当需要特定的结果时,我们会使用决策函数。此决策函数还用于标记超平面的大小(即平面中各点的距离)。在 Python 中实现分类决策函数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内置的模块,如sklearn.tree来创建决策树模型,该模
原创 精选 2024-10-25 14:18:42
215阅读
文章导航1.收集正样本2.处理正样本3.收集负样本4.生成描述文件5.训练分类 1.收集正样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正样本图需要裁剪,使目标物体轮廓很清晰,且正样本图越多越好。2.处理正样本将正样本图片转为灰度图,方便后续处理。def convert_gray(f, **args): # 图片处理与格式化的函数 rgb = io.imread(f) # 读取图片 gray =
转载 2024-03-03 10:11:20
157阅读
本文涵盖以下主题:什么是感知?算法。Python实现。局限性。什么是感知?生物神经元示意图感知的概念类似于大脑基本处理单元神经元的工作原理。神经元由许多由树突携带的输入信号、胞体和轴突携带的一个输出信号组成。当细胞达到特定阈值时,神经元会发出一个动作信号。这个动作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类似地,感知器具有许多输入(通常称为特征),这些输入被馈送到产生一个二元输出的线性单元中。因此,感知可用于
#感知逻辑:一个二值分类问题,分别记为1(正类别)和-1(负类别).定义激励函数z=wx (w为权值,x为输入值),当Z大于阈值时为1类,否则为-1类 #用Python实现感知学习算法。步骤:1、将权重初始化为0或一个极小的随机数 2、迭代所有训练样本,计算出输出值Y,更新权重。 import numpy as np class Perceptron(object): #class 创建类 d
转载 2023-10-24 00:12:53
87阅读
目录内容:情景带入:使用Python实现线性分类内容:1. 建立机器学习算法的直觉性2. 使用Numpy, Pandas, Matplotlib读取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数据.3. 使用python实现一个线性分类 情景带入:我们将输入的信号与对应的权值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加法运算,得到输出结果.通过对比输出结果与阈值的相对大小,对数据进行分类.这就是经典的二分类问题.我们用
转载 2023-08-14 22:43:12
119阅读
你已经知道怎样定义神经网络,计算损失和更新网络权重。现在你可能会想,那么,数据呢?通常,当你需要解决有关图像、文本或音频数据的问题,你可以使用python标准库加载数据并转换为numpy array。然后将其转换为 torch.Tensor。对于图像,例如Pillow,OpenCV对于音频,例如scipy和librosa对于文本,原生Python或基于Cython的加载,或NLTK和SpaCy针对
转载 2023-07-06 13:45:42
62阅读
这篇是我暂时学的教程里的所有东西了,我也都加上了我的理解。但SVM是门学问,还要继续学的更深一点    SVM分类里面的东西好多呀,碾压前两个。怪不得称之为深度学习出现之前表现最好的算法。   今天学到的也应该只是冰山一角,懂了SVM的一些原理。还得继续深入学习理解呢。   一些关键词:&nb
转载 2023-11-28 21:16:52
7阅读
作者 | 荔枝boy【前言】:你已经了解了如何定义神经网络,计算loss值和网络里权重的更新。现在你也许会想数据怎么样?目录:一.数据二.训练一个图像分类1. 使用torchvision加载并且归一化CIFAR10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集2. 定义一个卷积神经网络3. 定义一个损失函数4. 在训练样本数据上训练网络5. 在测试样本数据上测试网络三.在GPU上训练四.在多个GPU上训练五.还可以学哪些?
【前言】:你已经了解了如何定义神经网络,计算loss值和网络里权重的更新。现在你也许会想数据怎么样?目录:一.数据二.训练一个图像分类1. 使用torchvision加载并且归一化CIFAR10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集2. 定义一个卷积神经网络3. 定义一个损失函数4. 在训练样本数据上训练网络5. 在测试样本数据上测试网络三.在GPU上训练四.在多个GPU上训练五.还可以学哪些?一、 数据通常来说,
题目:  线性分类(line)  【题目描述】  考虑一个简单的二分类问题——将二维平面上的点分为A和B两类。  训练数据包含n个点,其中第i个点(1≤i≤n)可以表示为一个三元组(x,y,type),即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类别。  在二维平面上,任意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 θ₀+θ₁x+θ₂y=0的形式,即由θ₀,θ₁,θ₂三个参数确定该直线,且满足θ₀,θ₁不同时为0。  基于这n个已知类别的
“软件工程师阅读教科书作为参考时不会记住所有的东西,但是要知道如何快速查找重要的知识点。”为了能够快速查找和使用功能,使我们在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时能够达到一定流程化。我创建了这个pandas函数的备忘单。这不是一个全面的列表,但包含了我在构建机器学习模型中最常用的函数。让我们开始吧!本附注的结构:导入数据导出数据创建测试对象查看/检查数据选择查询数据清理筛选、排序和分组统计数据首先,我们需要导入pa
得益于Python的自动垃圾回收机制,在Python中创建对象时无须手动释放。这对开发者非常友好,让开发者无须关注低层内存管理。但如果对其垃圾回收机制不了解,很多时候写出的Python代码会非常低效。垃圾回收算法有很多,主要有:引用计数、标记-清除、分代收集等。在python中,垃圾回收算法以引用计数为主,标记-清除和分代收集两种机制为辅。1 引用计数1.1 引用计数算法原理引用计数原理比较简单:
朴素贝叶斯分类文章目录朴素贝叶斯分类一、贝叶斯分类是什么?贝叶斯判定准则朴素贝叶斯分类举个栗子二、相关代码1.数据处理2.生成朴素贝叶斯表(字典)关于如何判断属性的连续或离散性根据朴素贝叶斯表计算预测标签总结 一、贝叶斯分类是什么?贝叶斯分类是以贝叶斯决策论为基础的一类分类。和频率决策论不同,贝叶斯决策论使用后验概率来计算将某个数据data分类为某一类c的风险概率。对分类任务来说,在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