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看一看OpenCV的使用。 第四篇一、图片的自由缩放以及边缘裁剪二、图像色调的调整三、图像的旋转、平移和翻转四、使用OpenCV扩大图像数据库1、色彩的随机变换2、对鼠标的监控 今天使用的图如下:一、图片的自由缩放以及边缘裁剪# 1、对于图片的扩缩,OpenCV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函数:cv2.resize img = cv2.imread("2.jpg") dst = cv2.res
转载 2024-04-18 13:44:38
68阅读
基于距离的分水岭分割流程:代码:粘连对象分离与计数/* 读取图像,将原图上进行pyrMeanShiftFiltering()处理,保留更多的边缘信息, 在平滑区进行滤波,保证后面二值化时的效果更好, 转成单通道,二值处理,进行距离变换,将距离变换的结果归一化,找到山峰 再一次进行二值化处理,转到CV_8U类型的图像 进行轮廓发现,绘制轮廓,每次绘制轮廓时用不同的值对每个轮廓进行标记 关键:画一个圆
转载 2024-04-22 21:29:02
63阅读
Tomcat(三) Tomcat安装配置:Tomcat+Nginx+keepalived 实现动静分离、Session会话保持的高可用集群《Tomcat(一) Tomcat是什么》 以及 《Tomcat(二) Tomcat实现》中,了解到了Tomcat的配置及技术实现,而在《nginx+keepalived 实现主备+双主热备模型的高可用负载均衡代理服务》等Nginx系列文章中了解到了Nginx的
什么是包? 首先明确,TCP才可能会产生包,UDP不会产生包。 所谓包,就是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回显可能只有一部分,但是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回显的另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包 产生包的原因? TCP协议中的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因网卡的MTU(最大传输单元)如果小于 ...
转载 2021-08-04 15:24:00
311阅读
2评论
TCP的包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上图中的第一根bar所示,服务端一共读到两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是完成的,并没有发生粘包的问题,这种情况比较好处理,服务器只需要简单的从网络缓冲区去读就好了,每次服务端读取到的消息都是完成的,并不会出现数据不正确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服务端仅收到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包含客户端发出的两条消息的完整信息,这个时候基于第一种情况的逻辑实现的服务端就蒙
转载 2023-11-25 12:58:47
48阅读
包现象 在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会有以下问题出现。 client: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 8101)) # 连续发送数据 s = "我爱你" sk.send(s.encode("utf-8 ...
转载 2021-04-24 22:25:00
420阅读
2评论
# 实现 iOS 包基本教程 在iOS开发中,"包"现象常常影响到数据传输的流畅性,这里我们将介绍如何在iOS中处理包问题。我们将分步指导您如何实现,从基本概念到代码实现。 ## 整体流程概述 在处理包问题时,一般流程如下表所示: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09-06 04:56:59
56阅读
# Java 粘包处理指南 在网络编程中,"粘包"现象是一个常见而复杂的挑战。粘包是指在 TCP 协议中,由于数据包的特性,多个连续的数据包可能会在网络中组合成一个包,导致接收方无法正确区分出每一个单独的消息。这篇文章将引导初学者如何在 Java 中处理粘包现象,我们将分步讲解具体的实现过程。 ## 处理粘包的流程 我们将通过以下流程来处理粘包问题: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10-15 03:39:17
48阅读
一、包 1、tcp有包现象 表现两种情况 发送的数据过小且下面还有一个发送数据,这两个数据会一起发送 发送的数据过大,超过最大缓存空间,超出的部分在下一次发送的时候发送 原因: tcp是面向流的,根据算法,自动把数据拆分、组合,没有保护边界 2、udp无包现象 表现形式 发送的数据包大小超出最
原创 2021-07-14 10:41:55
129阅读
## Java Bio包处理指南 在使用Java的BIO(同步阻塞I/O)模式进行网络编程时,"包"和"拆包"问题常常会影响数据的正确性。包是指将多个数据包粘在一起发送,接收方无法准确区分各个数据包的边界。因此,了解包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本文将指导你一步步实现包处理。 ### 处理流程 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 步骤 | 描述
原创 2024-09-05 03:37:49
32阅读
# 深入理解 Android Socket 的粘包现象 在进行网络编程时,我们常常使用 Socket 来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然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尤其是在TCP协议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粘包”现象。那么,什么是粘包现象呢?它是如何产生的?并且我们该如何处理它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什么是粘包现象? 在TCP协议中,数据是以字节流的形式进行传输
原创 10月前
56阅读
前言最近参加了"拉勾教育Java高薪训练营",学习到自定义RPC一节,老师讲了各种IO的特性和案例。我自己在写BIO代码中遇到一些问题,在此记录总结一下。1 最简单的BIO代码1.1 IOServer public class IO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首先创建了一个serverSo
1.四次挥手(补充)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个请求消息,断开连接(代表客户端没有数据传输了) 服务端接收请求,发出响应 等到服务端所有数据收发完毕之后 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断开连接的请求 客户端接收请求后,发出响应 等到2msl,最大报文生存时间之后 客户端与服务端彻底断开连接 2.socket soc
原创 2022-06-17 07:01:36
175阅读
一.要求成品展示视频链接二.实现思路因为ministm32板载资源有限,摄像头模块需要占用大量的IO口,同时调试过程中需要用到LCD,因此我们使用了ministm32+c8t6串口通讯共同控制小车。我们使用的是正点原子官方的ov7725,默认输出是QVGA的RGB图像,但为了加速处理的速度,我们将画面进行了裁剪,变成了160*160,且因为我们只需要道路的二值化图像,因此我们直接配置ov7725寄
完成一个聊天室,首先需要有服务端,然后客户端接入服务端,才能看到显示的数据。因为有多个客户端要接入到服务端,所以要服务端开启多线程。首先来搭建一个服务端,这里我使用的是TCP协议。这里我新建了一个C#项目,名为“聊天室-服务端”,其中有两个.cs类,一个为Client.cs,另一个为Program.cs.首先这里列出Client.cs类,该类用于描述客户端,因为有多个客户端接入,所以我们将每个客户
转载 2024-09-25 17:20:47
68阅读
最近在做Unity局域网时,用到了Socket通信基于TCP协议,然后使用异步方式,主要用到了BeginAccept和BeginReceive方法然而就可以实现异步通信,然而还是要解决粘包和分包问题这里我先说明一下什么是分包和粘包,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所以当我们发送数据在短时间内比较频繁并且数据量比较小时,TCP为了优化内存资源,会将多条数据粘成几个包来进行处理,相比发送的消息
序:为了用Python实现诗词格律的分析,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诗律和词律,现做整理分享给大家,以供需实现此类需求的朋友“快速”、完整地理解格律。目录18.对与就古体诗而言,是完全不用讲究对(nián)的,一些诗人还故意安排平仄来避免出现对。所以对与主要是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在上面的名词解释中,我们已经知道,“对”是出句与对句的关系,“”上联与下联的平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对此进行详细说明。所谓“对”,就是出句的平仄与对句的平仄相反,即相对立;这个平仄相反,只需要符合之前所讲述的“二四六分明”.
原创 2021-08-26 10:27:30
436阅读
序:为了用Python实现诗词格律的分析,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诗律和词律,现做整理分享给大家,以供需实现此类需求的朋友“快速”、完整地理解格律。目录18.对与就古体诗而言,是完全不用讲究对(nián)的,一些诗人还故意安排平仄来避免出现对。所以对与主要是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在上面的名词解释中,我们已经知道,“对”是出句与对句的关系,“”上联与下联的平仄关系,那么我们现在对此进行详细说明。所谓“对”,就是出句的平仄与对句的平仄相反,即相对立;这个平仄相反,只需要符合之前所讲述的“二四六分明”.
原创 2022-03-28 13:51:30
171阅读
01 必须软件:Cmake/VisualStudio。系统环境 :win10 企业版 Build 14393。Thinkpad x240 8GB内存 I5处理器,256GBssd系统盘,5400转硬盘,生成工程文件后,使用vs2015编译单一版本大约10分钟左右。 使用 cmake-3.4.0-win32-x86.exe,下载地址:https://cmake.org/files/v3.4/cma
菌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自然启发算法,广泛应用于路径规划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使用菌算法在Python中实现路径规划,包括其背景、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及应用场景。 在开始之前,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菌算法的历史。菌(Physarum polycephalum)是自然界中一种具有良好分布能力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在环境中寻找食物而形成最优路径。这一现象启发了研究人员开发出菌算法,旨在为复杂的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