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 Socket 分包与详解 ## 1. 前言 Socket 是实现网络通信的一种方式,它提供了一种机制,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网络通信。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 `java.net` 中的 `Socket` 类来实现 Socket 编程。在进行网络通信时,数据的传输往往是以数据(Packet)的形式进行的。数据是网络通信中的基本单位,它含了需要传输的数据以及其
原创 2023-08-05 19:50:04
130阅读
3)创建File 对象,调用其exsit()方法即可返回是否存在,如:System.out.println(new File(“d:\t.txt”).exists());4)示例代码如下://读文件: FileInputStream fin = new FileInputStream(“e:\tt.txt”); byte[] bs = new byte[100]; while(true){ int
转载 2024-08-14 15:25:54
14阅读
“知物由学”是网易云易盾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词语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人,能力有高下之分,学习才知道事物的道理,而后才有智慧,不去求问就不会知道。“知物由学”希望通过一篇篇技术干货、趋势解读、人物思考和沉淀给你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希望打开你的眼界,成就不一样的你。 以下为文章正文:想知道Android App常见的保护方法及其对应的逆向分析方法吗? 网易云易盾资深安全工程师
今天是学习python的第五条 今天的知识点倒不是特别多 但是会有一个用函数写的学生管理系统 以下是今天的知识点:0. 列表 推导式格式: 列表变量 = [表达式 for 变量 in range(10)] 表达式中需要使用后面的变量使用列表推导式来完成列表的创建 c_l = [i for i in range(100)] c_l = [x for i in range(100)] # 注意,表达的
socket,如果是做tcp连接,可能会遇到粘与半包的问题,TCP属于传输层的协议,传输层除了有TCP协议外还有UDP协议。那么UDP是否会发生粘或拆的现象呢?答案是不会。UDP是基于报文发送的,从UDP的帧结构可以看出,在UDP首部采用了16bit来指示UDP数据报文的长度,因此在应用层能很好的将不同的数据报文区分开,从而避免粘和拆的问题。而TCP是基于字节流的,虽然应用层和TCP传输
socket.socket(family=AF_INET,type=SOCK_STREAM,proto=0,fileno=None)使用给定的地址族,套接字类型和协议号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 family: 地址系列应为AF_INET(默认值),AF_INET6,AF_UNIX,AF_CAN或AF_RDS。   (AF_UNIX 域实际上是使用本地 socket 文件来通信) type: 套接字类型
Socket一般实现的功能为 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UD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Socket基于各种协议实现的功能本质上是客户机或服务器端将应用层的内容传入传输层 由传输层进行通讯Socket实现套接字比较重要 套接字可以看作是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通道 Sokcet通讯简单来说就是将服务绑定到本地节点 然后连接远程的节点() TCP连接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可靠传输&
1. Client/Server NetworkingJava通过socket来完成它所有的网络底层的通讯,socket是一种通讯的通道,通过它可以将数据通过特定的端中发送及接收。Java中的socket可以分成二大类:(1) Datagram Sockets:数据socket;(2) Stream Sockets:流socket;1.2 Datagram SocketDatagram sock
转载 2024-03-07 16:02:42
38阅读
在实际应用中,socket发送的数据并不是按照一行一行发送的,比如我们常见的报文,那么我们就不能要求每发送一次数据,都在增加一个“\n”标识,这是及其不专业的,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是采用数据长度+类型+数据的方式,在我们常接触的热Redis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五:socket 指定长度发送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数据在TCP/IP协议下的socket都是采用数据流的方式进行发送,那么在发送过程中就要求
转载 2023-09-09 17:09:12
104阅读
socket 接收大数据”,在win系统上能够运行,并且解决了大数据量的数据传输出现的问题,但是运行在linux系统上就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情况:就是服务端两次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第一次发送是时准备发送数据的字节大小,第二次是数据内容)粘在一起了,这是socket中的粘:查看服务端代码就能知道发生粘的原因:import socket,os server = socket.socket() s
转载 2023-06-08 10:10:56
266阅读
# Java 包教程 作为一名新手开发者,学习如何将Java项目打包成可分发的格式是提高你编程技能的重要一步。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引导你完成“Java”的整个过程,并提供所需的代码和详细说明。 ## 流程概述 下面是用表格展示的整个Java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2024-10-16 03:30:34
8阅读
socket广播代码实现1.基本概念 单播(unicast): 是指封包在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中,目的地址为单一目标的一种传输方式。它是现今网络应用最为广泛,通常所使用的网络协议或服务大多采用单播传输,例如一切基于TCP的协议。 播(multicast): 也叫多播, 多点广播或群播。 指把信息同时传递给一目的地址。它使用策略是最高效的,因为消息在每条网络链路上只需传递一次,而且只有在链路分叉的时
播,就是有一主机,一个主机发送数据,内其他的主机都会收到。首先,根据上图讲述播的原理:我们把路由器192.168.0.1端口也看做一台主机,这样就有四台主机连接到交换机上。根据以太网的原理,交换机不知道IP地址的存在,只知道MAC地址。交换机会根据数据中的目的MAC地址把数据包转发到某个端口上,保证只有这个MAC地址的主机会收到数据。因此,MAC地址控制了交换机转发数据。winsock中
之前讲解了socket应用最基础的用法以及给出了一个代码框架,本篇进一步提升一下长链接、短连接概念:(此概念是对客户端而言的)1、长链接就是基础篇贴出来的代码一般,即建立连接后就不断开,一直循环收发工作;2、短链接是发送一次报文后主动断开链接,然后再建立链接再发送......(即只有在数据传输时才建立链接)粘概念:因为tcp协议是流协议,数据与数据之间是没有边界的,在接收这些如流水一般的数据时不
转载 2023-10-14 20:52:44
202阅读
 第一步 充分理解Socket1.什么是socket所谓socket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应用程序通常通过"套接字"向网络发出请求或者应答网络请求。以J2SDK-1.3为例,Socket和ServerSocket类库位于java.net中。ServerSocket用于服务器端,Socket是建立网络连接时使用的。在连接成功时,应用程序两端都会
转载 2023-07-25 10:41:49
121阅读
先看代码 session=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在定义socket对象的时候 有两个参数 一个是   socket地址家族,另一个是处理类型socket.SOCK_STREAM,注意是  ‘stream’:流那既然是流处理类型,理解上就是 水流式  处理数据。 这个时候数据是没有
通过Windows套接字启用多播编程。 Windows套接字通过使用套接字选项或IOCTL,在IPv6和Internet管理协议版本2(IGMPv2)和3(IGMPv3)上启用多播侦听器发现(MLD)版本1(MLDv1)和2(MLDv2)。 本节介绍Windows实现,解释如何使用Windows套接字启用多播编程,并提供编程示例以说明其用法。IGMP的第二版本(以下称为IGMPv2)使主机能够加
TCP是字节流协议,原始数据之间是没有边界的。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更加高效的的发给接收端,于是采用了优化算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数据量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所谓粘问题本质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粘问题解决方案:0、发送和接收都定义固定大小。1、发送方接收方都协商定义数据结构,每次发送
TCP粘问题由于TCP协议是基于字节流且无边界的传输协议, 因此很有可能产生粘问题, 问题描述如下   对于Host A 发送的M1与M2两个各10K的数据块, Host B 接收数据的方式不确定, 有以下方式接收:   先接收M1, 再接收M2(正确方式)&nbs
转载 2024-05-16 04:54:00
37阅读
、拆发生原因发生TCP粘或拆有很多原因,现列出常见的几点,可能不全面,欢迎补充,1、要发送的数据大于TCP发送缓冲区剩余空间大小,将会发生拆。2、待发送数据大于MSS(最大报文长度),TCP在传输前将进行拆。3、要发送的数据小于TCP发送缓冲区的大小,TCP将多次写入缓冲区的数据一次发送出去,将会发生粘。(服务端出现粘)4、接收数据端的应用层没有及时读取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造成一
转载 2023-12-06 22:45:01
85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