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并发是系统架构中必须考虑的的因素,是指通过设计使系统尽可能多的同时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例如12306抢票。处理高并发的方式有3种途径,可以共同使用。1.主要处理硬件层面的。2.对数据库下手的。3.对软件代码下手。我们的系统架构一般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系统刚刚上线的时候,用户很少,一般就是最简单的架构。如下图。随着用户量的增多,并发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这个架构明显就不够用了。第一种途径就登场了。第一种
转载
2023-08-30 13:24:09
65阅读
目 录1. 高并发1.1 负载均衡1.2 池化技术1.3 流量过滤2. 高性能2.1 使用缓存2.2 磁盘问题处理3. 高可用3.1 采用微服务架构3.2 采用分布式+集群部署3.3 同城双活、异地多活3.4 主从切换3.5 熔断限流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 高并发是根因,而高性能和高可用是结果。 通俗点来说,就是指为了解决高并发这一现象,怎么做,才能保证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系统在巨大的流
转载
2024-01-01 06:13:30
142阅读
知识分享,以技会友。大家好,我是Tom哥。阅读本文大约需要 15 分钟。软件开发通常会提到一个名词 “三高”,即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具体的指标定义,如:高并发方面要求QPS 大于 10万;高性能方面要求请求延迟小于 100 ms;高可用方面要高于 99.99%。接下来,我们重点来介绍这 三高高并发我们使用 QPS(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率)来衡量系统承载能力。架构策略有
转载
2023-09-08 23:12:09
30阅读
什么是分布式、高并发、集群、负载均衡、高可用 2018年10月17日 11:00:02 空空空如也空空空如也 阅读数 1340 网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以下转自博客 侵权立删 分布式(不一定有集群):是指将不同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应用服务器)。集群cluster:一群机器的集合。 1 负载均衡(集群):(Load balance cluster, LBC)(负载均衡器)根据规则(平均)分配各
转载
2023-12-18 22:19:17
57阅读
# 高并发高可用IoT架构的探索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物联网(IoT)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多种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设备数量的急剧增加,IoT系统面临高并发和高可用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高并发高可用IoT架构的设计思路,并提供示例代码,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 高并发高可用性的挑战
1. **设备数量激增**:随着智能设备数量的增加,IoT系统需处理大量并发请求。
软件开发通常会提到一个名词 “三高”,即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具体的指标定义,如:高并发方面要求QPS 大于 10万;高性能方面要求请求延迟小于 100 ms;高可用方面要高于 99.99%。接下来,我们重点来介绍这 三高高并发我们使用 QPS(Queries Per Second,每秒查询率)来衡量系统承载能力。架构策略有哪些?1、负载均衡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高并发撑场面的首选方案就是集群化
转载
2024-01-22 00:40:25
121阅读
**高可用 并发架构**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高可用性和并发架构是任何互联网服务的核心要素之一。高可用性意味着系统能够在遇到故障时自动恢复,并保持持续可用。而并发架构则是指系统能够有效处理多个用户同时发起的请求。
实现高可用性和并发架构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系统架构和使用适当的技术手段。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高可用性并发架构。
### 系统架构
我们以一个简单的Web服务为例,
原创
2024-07-10 05:18:16
24阅读
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业务架构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量的持续增长、业务场景的日益复杂和差异化、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都对平台架构和系统设计的演进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架构师在设计系统时要考虑到业务功能的实现,保证系统的高并发性和高可用性。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什么是高并发?什么是高性能?什么是高可用?1、商城高并发(High Concurrency)图片来自互联网
转载
2023-09-18 11:45:04
94阅读
互联网三高架构: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面向互联网的三高系统,最关注的软件质量属性是:性能、可用性、伸缩性、扩展性、安全性。而构建此类系统,最常见的架构模式有:横向分层、纵向分割、分布式化、集群化、使用缓存、使用异步模式、使用冗余、自动化(发布、部署、监控)。具体来说,可以在不同层次常用的技术有:前端架构浏览器优化技术:合理布局,页面缓存,减少http请求数,页面压缩,减少 cookie 传输。1)
转载
2023-12-18 16:10:21
64阅读
一个大型网站应用一般都是从最初小规模网站甚至是单机应用发展而来的,为了让系统能够支持足够大的业务量,从前端到后端也采用了各种各样技术,前端静态资源压缩整合、使用CDN、分布式SOA架构、缓存、数据库加索引、读写分离等等。 这些技术是高并发系统所必须的,但是今天先不细说,而先谈谈在这些架构既定的情况下,一些高并发业务/接口实现时应该注意的原则,以及通过工作中一个6万QPS的秒杀活动,来介绍一下秒杀业
转载
2023-09-26 20:14:16
127阅读
1.高负载的解决之道
1>硬件:处理能力的提升,内存带宽和容量,部署多核、更高效率和高速缓存的CPU。
2>软件:服务器分离,数据库集群。根据业务分离,如静态页面网站和对安全性比较高的系统
3>环境:系统占用资源少,优先nginx,给mysql做对应的优化,加载尽可能少的php模块
4>测试:使用webbench,apachebench模拟并发,进行压力测试,查看
转载
2024-04-23 10:51:52
26阅读
架构设计三大定律墨菲定律 – 任何事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 所有的事都会比预计的时间长 – 可能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 – 担心某种事情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康威定律 – 系统架构师公司组织架构的反映 – 按照业务闭环进行系统拆分/组织架构划分,实现闭环、高内聚、低耦合,减少沟通成本 – 如果沟通出现问题,应该考虑进行系统和组织架构的调整 – 适合时机进行系统拆分,不要一开始就吧系统、服务拆分
转载
2024-06-16 13:18:43
122阅读
分层冗余分隔异步分布式安全自动化集群缓存1、分层 分层是企业应用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架构模式,将系统在横向维度上切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负责一部分相对简单并比较单一的职责,然后通过上层对下层的依赖和调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网站的分层架构中,常见的为3层,即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应用层具体负责业务和视图的展示;服务层为应用层提供服务支持;数据库提供数据存储访问服务,如数据库、缓存、文件、搜索
转载
2024-05-17 09:11:54
29阅读
注:前提是知道什么是消息队列。不懂的去搜索各种消息队列入门(activeMQ、rabbitMQ、rocketMQ、kafka) 1、为什么要使用MQ?(MQ的好处:解耦、异步、削峰)(1)解耦:主要解决系统间的耦合度场景是系统A会产生用户ID:userId,要把userId通过调用系统B\C\D的接口传给他们做业务处理。若添加新系统,也需要此userId,则要再加一个接口调用。耦合严重。
转载
2023-07-13 20:14:50
153阅读
文章目录一、如何清晰定位当前系统面临的问题并绘制出架构图谱,同时制定明确可执行的架构设计目标二、掌握中小企业到亿级流量架构原则和关键层级三、从100并发到千万级并发亿级流量的15次架构演进四、亿级流量系统架构的演进过程分析五、分布式应用+Docker容器完整环境搭建六、数据架构设计:受控环境下架构实现【一】MySQL数据库读写分离架构设计【二】Redis集群缓存服务设计【三】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
转载
2024-05-14 22:31:13
75阅读
1.集群部署,通过负载均衡减轻单机压力; 2.多级缓存架构,包括静态数据使用CDN,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等,以及对缓存场景中的热点key、缓存穿透、缓存数据一致性等问题处理; 3.分库分表和索引优化,以及借助搜索引擎解决复杂查询问题; 4.考虑nosql数据库的使用,比如Hbase、mongodb等,但是团队必须要熟悉这些组件,并有较强的运维能力。 5.异步化,将次要流程通过多线程、MQ、甚至延时
转载
2023-07-14 16:43:38
104阅读
# 高并发下系统高可用架构的实现
高并发系统设计是软件工程中的一项挑战,特别是在互联网应用中,需要考虑到用户访问的激增,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本文将为刚入行的小白讲解如何实现高并发下的系统高可用架构。
## 整体流程概述
在实现高可用架构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步骤,以确保整体设计合理、系统稳定。以下是实现过程中需要的步骤概览:
| 步骤 | 描述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构建“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的架构已经成为每个技术团队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增加,传统的单体架构和服务设计已无法满足业务的急速发展。因此,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承载高吞吐量并具备高可用性的系统架构,成为了我在这篇博文中深入探讨的主题。
## 背景描述
在我们的日常开发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流畅稳定的体验。为了理解这一需求,我采用了四象限图的方式
高可用包括: 分布式事务 分布式Session 负载均衡 压力测试 服务降级 高并发包括: 缓存Redis HTTP缓存 异步并发 队列 动静分离
原创
2021-08-05 16:40:01
774阅读
一、高可用1、负载均衡1)DNS负载均衡:通过一个域名绑定多个IP实现2)硬件负载均衡:专门的硬件‘3)代理服务器负载均衡:Nginx、Haproxy,(四层负载均衡:TCP/UDP,七层负载均衡:HTTP)2、隔离术1)线程隔离:Hystrix2)进程隔离:微服务3)资源隔离:k8s,cpu、内存的隔离4)读写隔离:Redis读写分离,数据库读写分离5)动静隔离:静态资源和动态内容隔离6)热点隔
转载
2023-07-04 22:16:52
1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