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te与delete[]需要注意的地方1:首先来说一个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定义:int *p=new int;这个大家一看就知道,在内存中分配了一个int类型的空间,没错。但是我想说的是,操作系统在堆在分配了一个int类型空间给p指向的空间,但是p本身的值是在栈上,我觉的明白这个很重要。比如,你需要处理一个海量数据,这个数据需要用二维数组来表示,你如果这样定义int&nb
其实搭建Openwrt编译环境也有很多的帖子,大家觉得我写的不好,也可以去看别人的,因为本文的初衷是  希望帮搭建搭建编译环境而已....系统大家可以选择:Ubuntu10.10  12.04    14.10    这些版本,CentOS6.X的也可以。只是Ubuntu10.10已经停止更新了,所以选择12.04 32的版本.....虚
不能在opencv目录下直接执行 cmake . ,会报错,需要新建目录,在opencv的目录下新建一个目录叫做 build,cd进入该目录然后执行 以下笔记来自于为以后方便参考,就把文章复制两过来,原来文中有个地方有点错位,我已用红色的字体标记出来。 二、OpenCVOpencv_contrib的编译安装1、安装依赖在终端依次执行以下三条命令,安装所需要的依赖sudo ap
选择适合自己的OpenCV教程,需要考虑自己的编程经验和技能水平、教程的难度和深度、教程的类型和格式、推荐和口碑以及实践机会和支持等因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OpenCV教程?选择适合自己的OpenCV教程可以参考以下几点:自己的编程经验和技能水平:如果您是一个初学者,建议选择入门级别的OpenCV教程,逐步学习基础概念和函数,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如果您已经有一定的编程经验,可以选择更高
前言因为本人经常用MinGW编译器,而且习惯用64位,但是上网搜索配置方法发现很多都是32位的,而且版本差距太大的话成功率的也不是很高,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然后在面向浏览器搜索了两天之后,也摸索出了一个成功率比较高的方式 文章末尾附编译好的 库或ffmpeg文件 下载方式(编译好的库有 344/450/454 64&32 )提示:以下是本篇文章正文内容,下面案例可供参考一、适用版本M
转载 2024-08-03 13:09:10
1210阅读
工具链工具链是导师已经给好了,他直接给我了一个环境,让我在虚拟机里进行交叉编译。那么这一段就不详细叙述了。使用Vmware运行环境,下载opencv及contrib包,需要统一版本,然后将contrib解压到opencv文件夹中,并在其中建立build和install。需要注意的是,虚拟机的内存需要8G以上,4G肯定不够操作时最好一直使用root用户cmake-gui下载cmake-gui并打开,
在官网中并没有给出opencv3.1.0版本的32位的库(lib),但最近在做一个项目,对方要求32位的opencv,所以在这里写一个编译32位的opencv动态库,并且给出vs2015配置32opencv动态库的过程,最后以一个读取图片的小示例做一个结尾。下载地址Cmake官网下载地址:CMAKE OpenCV3.1.0官方下载地址:OpenCV3_1_0 VS2015官方下载地址:VS201
一 概述 我需要将视频第一帧的图片保存下来当做视频的缩略图。但是我需要32位的环境,因为我朋友的电脑有可能不支持64位。官网下的windows版的环境只有64位。 二 实操 (一).下载openCV源文件 下载地址:https://opencv.org/releases/ 【注】不用下最新的,比新的旧一个版本最好。新的坑让烈士去踩吧,我们需要稳
转载 2024-04-07 00:04:14
73阅读
最近准备学习opencv,就装了一个没有contrib模块的版本,然后就不能使用SURF,后来又捣鼓了好久终于重新装上了。为此,准备给自己写一份安装的记录,以备以后用到。本文借鉴并且的Opencv学习笔记(八)--opencv3.1.0+opencv_contrib编译(windows)文章一、下载opencv从官网上下载:https://opencv.org/releases.html&nbsp
转载 2024-06-16 08:26:06
131阅读
哈哈哈~ 咚咚咚~ 移植OpenCV其实并不是很难,官方释放的结合cmake工具的脚本能够实现基本功能的编译,对于交叉编译仅仅需要弄清安装路径和编译器,不和本地OpenCV弄混,理论上来讲就没问题了。由于本次项目需要利用OpenCV的视频读写模块,这给交叉编译增添了许多前期工作。 好,废话不多说,下面请看具体的过程。主机开发环境:Ubuntu 14.04 64 位 交叉编译工具链版本:arm-no
 核心函数:(后面标明号的,下面有解析) int cvFindContours( Iplimage* img,//这是输入函数,必须是8bit,单通道的图像---1 CvMemStorage* storage,// 已分配的内存,用来存这个函数所搜索到的轮廓 ---2 CvSeq** firstContour,//此处的指针不需要自己分配,只需在外面定义一个该类型的指针即可--3
Amber有话说: 如何安装配置 VIsual Studio2010 + openCV2.4.10。上次偶然看到了Julia集和Mandelbrot集,就想自己实现下。所以开始学习使用openCV。第一步就是搭建环境。因为读研期间的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所以浅墨这段时间闭门研究了很多OpenCV和图像处理相关的知识与内容。眼看自己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了,于是决定开始开设这个OpenCV系列专栏,总结自己
让电脑删除文件时可以直接彻底进行删除的方法是什么?我们使用电脑时删除的资料、文件都是会转存到回收站里面的,想要彻底删除还需要到回收站进行删除,不少用户感觉太麻烦了。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直接彻底删除文件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两种可以直接彻底删除文件的操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彻底删除文件的方法一:1、首先我们在键盘上使用“Win+R”组合键调出运行,在运行中输入“gpedit.msc”,再点击确定,打
linux彻底删除oraclehttp://www.oklinux.cn/html/sql/other/20080317/49465.html1.用oracle用户登录如果要再次安装, 最好先做一些备份工作。包括用户的登录脚本,数据库自动启动关闭的脚本,和Listener自动启动的脚本。要是有可能连创建数据库的脚本也保存下来2.使用SQL*PLUS停止数据库[oracle@ora920 oracl
我们每天使用电脑。要接触的最多的肯定是电脑键盘,相信对此也是很熟悉,但是你们知道了解键盘的详细功能吗? 其实我们了解了键盘的内容,可以很方便我们日常的操作哦!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电脑键盘功能介绍一:  一、常见用法:  F1 显示当前程序或者windows的帮助内容。  F2 当你选中一个文件的话,这意味着“重命名”  F3 当你在桌面上的时候是打开“查找:所有文件” 对话框  F
【IT专家网独家】删除文件或者重新格式化磁盘并不会破坏敏感数据,即使被删除这些数据也可以恢复。彻底删除某些无用数据是好事,但是如果删除的是财务数据、银行帐号密码或者分类公司信息而无法彻底删除就很危险,本文将介绍一些能够在Linux Ubuntu操作系统中安全删除文件的工具。  Shred  虽然shred命令有一些限制,但是shred命令可以很有效地彻底删除文件,使文件很难或者无法恢复。Shred
转载 2023-08-24 15:30:07
164阅读
近日我在公司的服务器里发现了这个用户帐户server$,估计的被人当成肉鸡了……这个帐户不属于任何组,不属于GUESTS,也不属于ADMINISTRATORS,但权限是管理员的权限。然后我就删除这个帐户,可问题是删不掉(但可以重命名和禁用),提示说“用户不属于此组”,CMD下删除也是同样的提示。我就试着把Server$添加到其他的组,再打开的“属性”对话框,单击切换到“隶属于”,里面依然空空的。心
转载 2024-04-28 16:56:19
36阅读
从图库中删除照片和视频后,它们会放在“最近删除”相簿中并保留所显示的天数,然后才会永久删除。您可以在该时间段结束前恢复项目。如果打开了 iCloud 照片,您可以在 30 天内从 iCloud 恢复照片和视频,之后它们会从 iCloud、Mac 和使用 iCloud 的其他设备中移除。如果没有使用 iCloud 照片,将仅从 Mac 中移除删除的照片和视频。您还可以手动删除“最近删除”相簿中的项目
转载 2023-11-22 16:36:30
90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UEFI和GPT双系统下Ubuntu EFI分区及启动项的删除。 1、查看电脑分区信息 电脑分区信息如我上一篇博客所示,打开win10磁盘管理器,可以看到相应分区信息,具体如下图(根据个人分区方式会不同): 这里说明下,磁盘1中标红色的为Ubuntu下各分区信息,分别为:swap分区,EFI分区,/home分区,/usr分区和/分区。这里可以直接删除swap分区,/home分区,/u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手机来拍照,而这样一来,手机里的图片越来越多,如何才能有效的进行管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清理无用图片有时候查看相册,会发现一些多余的图片,这些图片是怎么来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让这些图片出现呢?1、关闭锁屏杂志手机里的“锁屏杂志”,有时候会自动更换,这些下载的壁纸,就都会自动保存到图库中。想要清除这些图片也会简单。在“设置”中找到“锁屏杂志与壁纸”,关闭“锁屏杂志”功能就可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