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码器原理如果两个信号相位差为90度,则这两个信号称为正交。由于两个信号相差90度,因此可以根据两个信号哪个先哪个后来判断方向、根据每个信号脉冲数量的多少及整个编码轮的周长就可以算出当前行走的距离、如果再加上定时的话还可以计算出速度。2、为什么要用编码器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TI,T2一前一后有个90度的相位差,所以当出现这个相位差时就表示轮子旋转了一个角度。但有人会问了:既然都是脉冲,为什
6.联轴器什么是联轴器? 联轴器是机械传动中主要用来连接两个转动轴,从而达到传递扭矩或旋转角度的机械零部件。联轴器的种类?1.刚性联轴器(无补偿能力) 刚性联轴器,顾名思义,实际上是一种扭转刚性的联轴器,即使承受负载时也无任何回转间隙,即便是有偏差产生负荷时,刚性联轴器还是刚性传递扭矩。刚性联轴器要求用于联接两轴能严格对中,工作时不发生相对错位的场合,因此在电机测试系统中比较少。当然,如果相对位移
基于STM32f4的编码器应用简介(1)增量型: 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通常为A相、B相(某些包括Z相)输出。A相、B相为相互延迟1/4周期的脉冲输出(即正交信号),根据延迟关系可以区别正反转,而且通过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进行2或4倍频。Z相为单圈脉冲,即每圈发出一个脉冲,常用于校正累计误差。 (2)绝对值型: 对应一圈,每个基准的角度发出一个唯一与该角度对应二进制的数值,
转载 2024-09-13 11:31:40
357阅读
首先打开timer2的encoder模式:配置系统时钟。配置具体定时的参数:选择的encoderMode是 TI1和TI2模式。这种模式下,AB两相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会计数,所以计数值是实际值的4倍,需要做分频。也就是第一个参数,分频值设为3,实际上是3+1=4分频。还有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我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把这里的设置没搞清楚,看Polarity参数设置的是Rising Edge。这个参数的意思是在检测到上升沿的时候就触发encoder捕获AB相的值,而并不是这里设置的是上升沿就只检测AB
转载 2021-06-08 14:40:39
1689阅读
一、前提背景        这篇文章记录了当时在实习期间做了一个四驱的智能移动平台,通过四路PWM控制电机转速,8个IO口控制电机方向。由于起初电机内部霍尔传感精度较差,所以选择外部扩展增量式编码器,然后通过与电机同轴的编码器反馈实时转速,从而实现电机的闭环PID控制方法。二、了解编码器     &nbsp
STM32F103C8T6编码器测速1、模块 本文采用编码电机为GM25-370(12V,130转/min,扭矩1.43),主控为STM32C8T6,蓝牙模块(显示测速值)。2、硬件连接 编码电机编码器供电3.3V,电机控制可接驱动,为了测试可以直接接12V以内,两个编码电机AB相分别连单片机PA0、PA1,PB6、PB7。蓝牙模块的RX连单片机PB10,TX连单片机PB11。3、蓝牙调试助手 推
文章目录一、编码器原理二、为什么要用编码器三、STM32编码器配置相关四、STM32实战代码五、经验之谈参考 一、编码器原理如果两个信号相位差为90度,则这两个信号称为正交。由于两个信号相差90度,因此可以根据两个信号哪个先哪个后来判断方向、根据每个信号脉冲数量的多少及整个编码轮的周长就可以算出当前行走的距离、如果再加上定时的话还可以计算出速度。二、为什么要用编码器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TI1,
1. 编码器概述编码器是一种将角位移或者角速度转换成一连串电数字脉冲的旋转式传感 ,我们可以通过编码器测量到底位移或者速度信息。编码器从输出数据类型上 分,可以分为增量式编码器和绝对式编码器。从编码器检测原理上来分,还可以分为光学式、磁式、感应式、电容式。常 见的是光电编码器(光学式)和霍尔编码器(磁式)。2. 编码器原理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
文章目录一、编码器接口简介二、正交编码器三、通用定时框图四、编码器接口基本结构五、工作模式六、实例(均不反相)七、实例(TI1反相)八、编码器接口测速电路设计关键代码 一、编码器接口简介Encoder Interface 编码器接口编码器接口可接收增量(正交)编码器的信号,根据编码器旋转产生的正交信号脉冲,自动控制CNT自增或自减,从而指示编码器的位置、旋转方向和旋转速度每个高级定时和通用定
layout: post tags: [STM32] comments: true文章目录@[toc]什么是正交解码?编码器接口模式标准库接口TIM_TimeBaseInitTypeDefTIM_ICInitTypeDef寄存接口检测方法标准库配置关于计数溢出的情况总结什么是正交解码?对于常用增量式编码器,光学编码器,采用带槽圆盘,一侧是发射光线的发射端,而光电晶体管在相对的一侧。当圆盘转动时
  本文介绍X-CTR100控制的电机正交编码器,X-CTR100具有2路32位AB项正交编码器和3路16位正交编码器,共5路。 可用于电机转速和角度测量,用于智能车、机械臂、机器人制作。 原理 什么是正交?如果两个信号相位相差90度,则这两个信号称为正交。由于两个信号相差90度,因此可以根据两个信号哪个先哪个后来判断方向。 正交编码器(Quadrature Encoder)是一种用于
选择编码器接口模式的方法是:如果计数只在TI2的边沿计数,则置TIMx_SMCR寄存中的SMS=001;如果只在TI1边沿计数,则置SMS=010;如果计数同时在TI1和TI2边沿计数,则 置SMS=011 TI1FP1和TI2FP2是TI1和TI2在通过输入滤波和极性控制后的信号;如果没有滤波和变相,则TI1FP1=TI1,TI2FP2=TI2。根据两个输入信号的跳变顺序,产生了计数脉冲
转载 2月前
442阅读
实现功能:PA8随意延时驱动led灯闪烁,并且将PA8用杜邦线连接到PA7口,PA7是通用定时TIM3的2通道,在TIM3_CH2触发中断程序中取反连接到PD2口的led灯,指示中断程序运行,并且每次进入中断后改变触发捕获的极性。实现两个led灯会交替闪烁。   先有必要了解stm32定时的输入触发模块,如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一眼望去一个定时似乎有8个通道,左
转载 5月前
114阅读
 15.1 输入捕获概述系统滴答定时一般用来提供“心跳”作用,而STM32定时最基本功能也是定时,可以设置不同时间长度的定时。定时除了最基本的定时功能外,定时与GPIO有挂钩使得它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比如可以输出不同频率、不同占空比的方波信号、PWM信号,同时做为输入捕获功能时,可以测量脉冲宽度、实现电容按键检测等等。STM32的输入捕获,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检测 TIMx_CHx(
转载 2024-10-21 10:03:49
487阅读
文章目录前言一、正交编码器信号二、使用步骤1.代码2.使用编码器模式和不使用编码器模式对比总结 前言STM32编码器模式可以利用硬件的设置滤除正交编码器产生信号的杂波,提高精确度一、正交编码器信号对于一般的正交编码器有5根信号线,如下图所示。 A相:脉冲信号,编码器旋转一圈有固定的脉冲信号 B相:脉冲信号,编码器旋转一圈有固定的脉冲信号 Z相:编码器旋转一圈输出一个脉冲二、使用步骤1.代码编码器
转载 2024-09-21 08:03:33
1946阅读
文章目录一、电机介绍二、STM32CubeMX配置三、Keil代码介绍:四、调试遇到的问题:总结: 这个电机是我毕设的很关键的部分,因为他负责两个指标的采集:转速和发电电压。转速的采集就是采用输入捕获,而电压的采集选就是开一路ADC。 一、电机介绍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电机是96线的,也就是分辨率为360/96=3.75度。然后编码器的引脚如下图所示: 两个电机线用来测量电机所产生的
转载 5月前
338阅读
1.输入捕获模式可以用来测量脉冲宽度或者测量频率。STM32的定时,除了TIM6和TIM7,其他定时都有输入捕获功能。STM32的输入捕获,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检测TIMx_CHx上的边沿信号,在边沿信号发生跳变(比如上升沿/下降沿)的时候,将当前定时的值(TIMx_CNT)存放到对应的通道的捕获/比较寄存(TIMx_CCRx)里面,完成一次捕获。同时还可以配置捕获时是否触发中断/DMA 等.2
  这个我实在网上找了好久找了一个可用的程序,大部分,你搜索编码器程序出来的都是电机的相关程序,而我要的是旋钮式的,PEC11-4020F-S0018型号的编码器。  这个代码写得挺完善的,就是没有写主函数,因此调用问题上,还是费了好些神才弄出来,关键它里面的一些定义,我很久没有些程序,都不清楚了,如:typedef struct tagspin {     RotateStatus rotat
Ⅰ关于编码器编码器的种类有很多,什么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值编码器,有轴或者无轴编码器,电压输出、推拉输出、集电极开路输出等等。但不管什么类型的编码器,其目的都类似,得到转动的角度,角速度、位移等。本文讲述常见的增量式编码器,增量式编码器也可以叫正交编码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其A、B的相位知道编码器是正转,还是反转,还可以根据编码器参数得出旋转了多少角度等。常见的增量式编码器A、B、Z三根线代表什么意思
 视频演示 #define ROTATE_A PAin(2) #define ROTATE_B PAin(3) s16 DATA=0; void EXTI2_IRQHandler(void) { if(EXTI_GetITStatus(EXTI_Line2) != RESET) { if(ROTATE_A!=ROTATE_B) { DATA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