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释一下GBDT算法的过程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全名叫梯度提升决策树,使用的是Boosting的思想。1.1 Boosting思想Boosting方法训练基分类器时采用串行的方式,各个基分类器之间有依赖。它的基本思路是将基分类器层层叠加,每一层在训练的时候,对前一层基分类器分错的样本,给予更高的权重。测试时,根据各层分类器的结果的加权得到
GBDT 是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之一,因其出色的特征自动组合能力和高效的运算大受欢迎。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GBDT 算法的原理.1、决策树的分类决策树分为两大类,分类树和回归树。 分类树用于分类标签值,如晴天/阴天/雾/雨、用户性别、网页是否是垃圾页面; 回归树用于预测实数值,如明天的温度、用户的年龄、网页的相关程度; 两者的区别:分类树的结果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晴天 晴天没有实际意义; 回归
转载 2024-05-05 07:07:07
28阅读
本文从互联网搬运,只用于本人学习记录。 决策树之GBDT1. 思想1.1. 回归树 Regression Decision Tree1.2. 梯度迭代 Gradient Boosting1.3 缩减 Shrinkage2. 优缺点3. 与Adaboost对比 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是一种迭代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由多棵决策树组成,属于 Boosti
GBDT 及其改进版本(XGboost, lightGBM)在数据竞赛中占了大半江山,网上讲解的文章也很多,但大多是文字和公式的形式,这里尝试用简单的图解形式,去理解 GBDT 的基本操作过程。参考《统计学习方法》P149中的例子,说明 GBDT 的构造和预测过程。GBDT的构造GBDT 采用的弱分类器限定了 CART,因此构造出来的都是二叉树,因为单棵 CART 树的能力有限,GBDT 通过构造
提到GBDT回归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觉得陌生,本文就GBDT回归的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并手把手、肩并肩地带您实现这一算法。完整实现代码请参考本人的github。一、原理篇我们用人话而不是大段的数学公式来讲讲GBDT回归是怎么一回事。1.1 温故知新回归树是GBDT的基础,之前的一篇文章曾经讲过回归树的原理和实现。链接如下:回归树的原理及Python实现1.2 预测年龄仍然以预测同事年龄来举例,从《回归
转载 2024-08-29 20:27:30
16阅读
GBDT详解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又叫 MART(Multiple Additive Regression Tree),是一种迭代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由多棵决策树组成,所有树的结论累加起来做最终答案。它在被提出之初就和SVM一起被认为是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较强的算法。近些年更因为被用于搜索排序的机器学习模型而引起大家关注。第
转载 2024-04-21 13:31:56
49阅读
一、原理篇1.1 温故知新回归树是GBDT的基础,之前的一篇文章曾经讲过回归树的原理和实现。链接如下:回归树的原理及Python实现1.2 预测年龄仍然以预测同事年龄来举例,从《回归树》那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需要通过一个常量来预测同事的年龄,平均值是最佳选择之一。1.3 年龄的残差我们不妨假设同事的年龄分别为5岁、6岁、7岁,那么同事的平均年龄就是6岁。所以我们用6岁这个常量来预测同事的年龄
转载 2024-04-29 09:45:32
70阅读
GBDTGBDT是boosting系列算法的代表之一,其核心是 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回归问题通俗的理解: 先来个通俗理解:假如有个人30岁,我们首先用20岁去拟合,发现损失有10岁,这时我们用6岁去拟合剩下的损失,发现差距还有4岁,第三轮我们用3岁拟合剩下的差距,差距就只有一岁了。如果我们的迭代轮数还没有完,可以继续迭代下面,每一轮迭代,拟合的岁数误差都会减小。最后将每次拟合的岁数加起来便
转载 2024-03-28 13:10:44
66阅读
        之前的很多算法(SVM、朴素贝叶斯等)的学习心得都没有来的及写。由于学校一个横向项目需要(酒店需求预测)考虑使用GBDT来做回归,今天就先写GBDT的心得体会(不久前刚写了随机森林作为铺垫)。这个算法是目前我接触到的算法当中比较难的一个了,但据说效果超级好,毕竟Kaggle竞赛的必备算法哈。      同随机森林
1.概述 GBDT基于GB算法。GB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每次建立模型是在之前建立模型损失函数的梯度下降方向。损失函数是评价模型性能(一般为拟合程度+正则项),认为损失函数越小,性能越好。而让损失函数持续下降,就能使得模型不断调整提升性能,其最好的方法就是使损失函数沿着梯度方向下降。GBDT再此基础上,基于负梯度(当损失函数为均方误差的时候,可以看作是残差)做学习。 2.原理 类似于随机森林
转载 2023-07-17 12:18:52
132阅读
GBDT即可用于解决回归问题,也能用于解决分类问题。在初步理解GBDT时,最好从回归和分类的角度分别理顺思路,发现其中的不同和关键点,就能初步明白GBDT的算法原理。接下来从回归和分类的角度分别记录下:1、回归的角度——初步:GBDT的思想可以用一个通俗的例子解释,假如有个人30岁,我们首先用20岁去拟合,发现损失有10岁,这时我们用6岁去拟合剩下的损失,发现差距还有4岁,第三轮我们用3岁拟合剩下
综述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又叫 MART(Multiple Additive Regression Tree),是一种迭代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由多棵决策树组成,所有树的结论累加起来做最终答案。它在被提出之初就和SVM一起被认为是泛化能力较强的算法。 GBDT中的树是回归树(不是分类树),GBDT用来做回归预测,调整后也可以用于分类。GBDT的思
  协同过滤仅仅使用有限的用户行为信息,逻辑回归算法模型大多引入用户行为、用户特征、物品特征和上下文特征等,从CF逐步过渡到综合不同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1)逻辑回归模型        将用户特征(年龄、性别等)、用户行为(收藏、浏览等)、物品特征(属性、描述等)和上下文特征(当前时间、地点等)转化
GBDT的决策树: 无论是处理回归任务还是二分类以及多分类任务,GBDT使用的决策树是CART回归树。因为GBDT每次迭代要拟合的是梯度值,是连续值所以要用回归树。 对于回归树算法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找最佳的划分点,那么回归树中的可划分点包含了所有特征的所有可取的值。在分类树中最佳划分点的判别标准是熵或者基尼系数,都是用纯度来衡量的,但是在回归树中的样本标签是连续数值,所以再使用熵之类的指标不再合适,
GBDT+XGBoost算法非常实用,且面试常考,应给予重视。一、GBDT1.1 GBDT的原理用下一个弱分类器去拟合当前残差(真实值-当前预测值),之后所有弱分类器的结果相加等于预测值。这里弱分类器的表现形式就是CART树。如图所示:Y = Y1 + Y2 + Y3。 1.2 GBDT回归任务【例题一】某人今年30岁了,但计算机或模型GBDT并不知道今年多少岁,那GBDT咋办呢?第一
GBDT 的全称是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梯度提升树,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中,GBDT算的上TOP3的算法。想要理解GBDT的真正意义,那就必须理解GBDT中的Gradient Boosting 和Decision Tree分别是什么?首先,GBDT使用的决策树是CART回归树,无论是处理回归问题还是二分类以及多分类,GBDT使用的决策树通通都是都是CART
 1.简介    gbdt全称梯度下降树,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里面是对真实分布拟合的最好的几种算法之一,在前几年深度学习还没有大行其道之前,gbdt在各种竞赛是大放异彩。原因大概有几个,一是效果确实挺不错。二是即可以用于分类也可以用于回归。三是可以筛选特征。这三点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导致在面试的时候大家也非常喜欢问这个算法。 gbdt的面试考
  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是一种迭代的决策树算法,该算法由多棵决策树组成,所有树的结论累加起来做最终答案。  GBDT主要由三个概念组成:Regression Decistion Tree(即DT),Gradient Boosting(即GB),Shrinkage (算法的一
理解GBDT原理主要在于三个关键点:Regression Decistion Tree(即DT),Gradient Boosting(即GB),Shrinkage(缩减) 1.DT(回归树) 工作流程 分类树:我们知道C4.5分类树在每次分枝时,是穷举每一个feature的每一个阈值,找到使得按照feature<=阈值,和feature>阈值分成的两个分枝的熵最大的feature
— 全文阅读3分钟 —在本文中,你将学习到以下内容:GBDT算法实现模型保存模型加载及预测前言GBDT属于Boosting算法,它是利用损失函数的负梯度方向在当前模型的值作为残差的近似值,进而拟合一棵CART回归树。GBDT的会累加所有树的结果,而这种累加是无法通过分类完成的,因此GBDT的树都是CART回归树,而不是分类树(尽管GBDT调整后也可以用于分类但不代表GBDT的树为分类树)。本文就是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