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封装十分简单,只要为加上同步信号、一些地址信息,以及在结尾加上检验码即可。相对而言,802.11封装就比较复杂,因为无线介质必须将有线网络所没有的类型,以及各式管理功能纳入考虑。802.11主要有三种类型。数据好比 802.11驮马,负责在工作站之间传输数据数据可能会因为所处网络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控制通常与数据搭配使用,负责区域清空、信道取得以及载波监听
以太网结构在网络通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则是一种基于标签交换数据传输技术。在现代网络中,以太网结构与MPLS技术常常相互结合,为网络通信提供了更高效和可靠解决方案。 以太网结构是在以太网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时所使用数据包格式。它包括了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字段和数据字段等重要部分。在以太网网络中,数据
原创 2024-02-23 11:23:52
123阅读
以太网数据格式与封装解封一、数据封装      当我们应用程序用TCP传输数据时候,数据被送入协议栈中,然后逐个通过每一层,知道最后到物理层数据转换成比特流,送入网络。而再这个过程中,每一层都会对要发送数据加一些首部信息。整个过程如下图。          如图可以
历史上以太网格式有五种: 1 E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 2 Ethernet II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以太网标准格式。Cisco名称为:ARPA。这是最常见一种以
转载 2023-10-25 13:18:37
171阅读
一、它们之间关系 TCP/IP协议是分层以太网数据在链路层,IP包在网络层,TCP/UDP在传输层,TCP/UDP中数据在应用层。应用层TCP/UDP中数据传输层TCP/UDP网络层IP包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物理层 上一层数据连同该层控制信息打包交给下一层,直到最底层。所以他们之间关系:以太网{IP包{TCP/UDP{数据}}}。 二、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目前
转载 2023-07-30 22:29:25
240阅读
链路层3.2.2 以太网格式校验序列/循环冗余校验大小802.1p/q:虚拟局域和Oos标签802.1AX :链路聚合(以前802.3ad) 3.2.2 以太网格式48位(6字节)目的地址(DST)和源地址(SRC)字段 他们也叫MAC地址,链路地址,物理地址。 以太网目的地址也允许寻址到多个站点(广播或组播)源地址后面跟着一个类型字段,或者长度字段,在多数情况下,它用于确定
摘要300PLC借助兴达易控MPI转以太网模块(MPI-ETH-XD1.0)模块,通过NI OPC Servers和兴达易控CHNetS7 OPC,测控软件NI LABVIEW实现了与西门子S7-300通讯和监控。关键词兴达易控MPI转以太网模块MPI-ETH-XD1.0 连接西门子 S7-300通过 NI OPC Servers 连接 (1)编辑 OPC 1. 打开 NI OPC Server
以太网以太网格式 很多人将局域(Local Area Network,LAN)和以太网(Ethernet)混为一谈,这个误解大概是因为和其他局域网技术比较起来,以太网技术使用得是如
转载 2011-09-09 09:33:08
1469阅读
以太网格式如下: 802.3 以太网结构 前导码 开始符 MAC 目标地址 MAC 源地址 802.1Q标签 (可选) 以太类型或长度 负载 冗余校验 间距 10101010 7个octet10101011 1个octet6 octets6 octets(4 octets)2 octets46–1500 octets4 octets12 octets 64–1522 octets 72–1530 octets 84–1542 octets 1、前导码和开始符: 一个以7个字节前导码和1个字节开始符作为开始。...
转载 2013-09-25 20:47:00
521阅读
2评论
解析以太网数据关键是获取类型字段,然后根据类型字段将数据字段数据交给上层协议进行处理,同时保存下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以供后续其他使用。以太网数据格式:1.前同步码前7B都是10101010,最后1B是10101011。用于将发送方与接收方时钟进行同步,由网卡适配器接收时同步时钟使用,不会在接收方显示。由于有不同以太网类型和不完全精确发送、接收速率,因此在传输前需要进行时
首先应该明白,封装以太位于OSI七层模型第二层,也就是数据链路层,wireshark可以把完整以太抓起来,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打开wireshark找到自己ip对应网卡,点开,随便点一个协议,这里以UDP协议为例子,截图如下 上面: Frame, Ethernet II,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User Datagram Protocol。
转载 2024-05-30 09:35:28
1109阅读
根据rfc894说明,以太网封装IP数据最大长度是1500字节,也就是说以太网最大长应该是以太网首部加上1500,再加上7字节前导同步码和1字节开始定界符,具体就是:7字节前导同步码 + 1字节开始定界符 + 6字节目的MAC + 6字节源MAC + 2字节类型 + 1500 + 4字节FCS。    按照上述,最大应该是1526字节,但是实际上我们
转载 2024-03-11 16:11:09
269阅读
OSI 模型数据链路层(第 2 层)实际上由两个子层组成:媒体访问控制 (MAC) 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 (LLC) 子层。 MAC 子层控制设备交互。 LLC 子层处理寻址和复用。网络连接物理寻址存在于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传输协议单元称为(frame)。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位组合成称为实体。 以太网等网络拓扑存在于数据链路层。 网络交换机是数据链路层最常见网络设备。以太网概述在以
1、简介 以太网,指以太网链路上传输数据包。以太网有前导码、帧首定界符、以太网头部、数据、校验和组成,其中前导码、帧首定界符是物理层封装。2、格式 前导码:调整时钟,使目的主机接收器时钟与源主机发送器时钟同步。由二进制10交替组成。帧首定界符:标志着从帧首定界符以后数据都是以太网数据,前6bit是二进制1和0交替组成,最后两位是11。目的MAC地址:下一跳接口MAC地
目录一、前言二、以太网格式Preamble(前导码):SFD(开始定界符):Destination Address,Source Address:Type/Len(类型/长度):Data(数据):FCS(Frame Check Sequence)(校验码):一、前言以太网格式对于我们理解mac地址与局域网间通信有着很大帮助。这篇博客主要记录了以太网格式与各个字段对应内容。二、以
转载 2023-06-08 17:21:06
177阅读
现在主要用是Ethernet II(以太网2)格式目标地址(6字节)源地址(6字节)类型(2字节)数据(46~1500字节)校验位(4字节)类型说明该帧封装是什么格式数据数据段,存放本次传输数据大小fcs:数据校验位问题:为什么数据是从46开始?因为以太网需要有46位填充位,当实际数据为空时候就使用46个无意义数据填充到数据段上。所以从此可以得到以太网最大传输数据量为:6+
原创 2022-09-04 14:27:17
590阅读
untagged|DA|SA|TYPE|DATA|CRC|6B-6B-2B-?-4B最小64B,最大1518Bvlan Tagged|DA|SA|TAG|TYPE|DATA|CRC|6B-6B-4B-2B-?-4B最小68B,最大1522B
原创 2011-07-02 12:00:31
541阅读
历史上以太网格式有五种: 1 E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 2 Ethernet II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以太网标准格式。Cisco名称为:ARPA。这是最常见
原创 2021-07-06 10:33:02
2281阅读
历史上以太网格式有五种: 1 E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 2 Ethernet II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以太网标准格式。Cisco名称为:ARPA。这是最常见
原创 2022-03-16 11:32:04
1018阅读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和以太网是当今网络通信中最常用两种技术。它们各自具有独特优势和应用领域,同时也可以结合使用,发挥更大作用。 MPLS技术是一种基于标签网络传输技术,通过为数据包加上标签,实现路由决策跳跃式转发,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质量。MPLS技术在传统IP网络中具有很多优势,其中包括快速转发、可优化路径选择、负载均衡、服务质量保证等。因此,MPLS常被用于构建大型企业
原创 2024-02-23 09:35:34
99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