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本想去佐岸工社(中关村图书大厦)看看书,可中午去银行后有点累了,懒得一个人孤零零的再往海淀奔,便“打道回府”。第二天才知道,紧挨佐岸工社,开了一家号称北京市最大图书卖场的“第三级书局”,当天正式营业,早知道的话,我再累也得去瞧瞧热闹。报纸上介绍这家书局共有四层,分别设有时尚、人文、科教和生活四大主题馆,每层的图书检索系统就有30个,并宣称为前来抄书而非买书的顾客准备了便签和铅笔,还备有一千个马扎和百余多小凳子。来势汹汹的“第三极”,恐怕要给海淀的图书市场带来一次不小的激荡。而面对如此强势对手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也不甘人后,不仅马上在设备上做了些完善,又与他拼起了价格战:本月,“第三级书局”全场8.5折,而中关村图书大厦更打出了7.5折的低价。

  远望战火硝硝、烟云密布,兴味将过,不禁要问,这如火如荼的场面何时冷却下来?良性竞争带来的服务品质的提升再好不过,但市场争夺战产生的乌烟瘴气也确是其孪生兄弟。这一方静土决不能靠低价格来招揽生意,书店的立足之本应该是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文化味道,而不能打造成一个超级市场,到处贴着“棒”字的广告标榜自己是“京城最低价”。

  我去书店从来只说看书而不说买书,因为我一般不会设定明确的目的,我喜欢悠闲的在书架间游走,不知不觉捧起了好几本,在节奏舒缓的音乐声中走向休憩地,要上一杯饮料,爱惜的翻阅,轻松的挑选,最后选中一两本,将其余的书退回后,前去结帐。走出书店,一路上拥着,像捧个宝贝。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也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我很感激书店给我的每一次惊喜,也很庆幸不断找到开启世界的钥匙。由此,我更加渴望,书店可以回归本源,回归精神,“第三极”也好,“中关村图书大厦”也罢,热闹之余,请还给我们宁静。

 
2006年7月17日 星期一 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