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v2(RIP 第 2 版)是本课程介绍的第一个无类路由协议,在 RFC 1723 中可以找到其定义。右图列出了 RIPv2 及其它路由协议各自所属的协议类型。尽管 RIPv2 路由协议适用于某些环境,但与 EIGRP、OSPF 以及 IS-IS 等路由协议相比,它显然处于劣势,不仅功能要少得多,扩展性也较差。

 
虽然没有其它路由协议应用广泛,但前后两个版本的 RIP 在某些场合仍然有其用武之地。尽管 RIP 的功能远远少于在它之后出现的协议,但它的简单性以及在多种操作系统上的广泛应用使得 RIP 非常适用于需要支持不同厂商产品的小型同构网络,尤其是 UNIX 环境。
 
无论您将来是否会应用到 RIPv2,您都必须了解此协议。本章将着重讲述有类路由协议 (RIPv1) 和无类路由协议 (RIPv2) 之间的差别,而不是单独讲述 RIPv2 的详细内容。RIPv1 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有类路由协议。如您所知,有类路由协议在路由更新中不包含子网掩码,因此在不连续子网或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的网络中会造成问题。而 RIPv2 是无类路由协议,它会在路由更新中包含子网掩码,因此 RIPv2 对当今路由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RIPv2 实际是对 RIPv1 的增强和扩充,而不是一种全新的协议。其中一些增强功能包括:
路由更新中包含下一跳地址
使用组播地址发送更新
可选择使用检验功能
 
与 RIPv1 一样,RIPv2 也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这两个版本的 RIP 都存在以下特点和局限性:
使用抑制计时器和其它计时器来帮助防止路由环路。
使用带毒性反转的水平分割来防止路由环路。
在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使用触发更新加速收敛。
最大跳数限制为 15 跳,16 跳意味着网络不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