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空缺——压缩感知 压缩感知是近年来极为热门的研究前沿,在若干应用领域中都引起瞩目。从字面上看起来,压缩感知好像是数据压缩的意思,而实则出于完全不同的考虑。经典的数据压缩技术,无论是音频压缩(例如 mp3),图像压缩(例如 jpeg),视频压缩(mpeg),还是一般的编码压缩(zip),都是从数据本身的特性出发,寻找并剔除数据中隐含的冗余度,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这样的压缩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发
# 压缩感知 Python 实现指南 ## 引言 在本指南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 实现压缩感知压缩感知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用于从稀疏信号中恢复原始信号。我将逐步介绍整个过程,并为每个步骤提供必要的代码和解释。 ## 整体流程 下面是实现压缩感知的整体流程的表格: | 步骤 | 描述 | | ---- | ---- | | 1. | 选择合适的稀疏表示方法 | | 2.
原创 2023-11-18 14:52:51
221阅读
01 压缩感知原理和建模传统的数据采样和重构需要遵循Nyquist采样定律,即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频率带宽的2倍,才能完整的重建信号。如果采样频率低于2倍的频率带宽,信号在频域频谱搬移后就会发生混叠,产生伪影。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理论提出:如果一个信号是稀疏的,或者在其某个变换域是稀疏的,那么信号可以从远低于Nyquist采样定律的采样频率中重建出来,即稀疏或可压缩信号
up目录一、理论基础二、核心程序三、测试结果一、理论基础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指出只要信号是可压缩的或在某个变换域是稀疏的,那么就可以用一个与变换基不相关的观测矩阵将变换所得高维信号投影到一个低维空间上,然后通过求解一个优化问题就可以从这些少量的投影中以高概率重构出原信号。它包含两个特性,即不相关性和欠定性,压缩
因为学习原因,需要了解压缩感知。 找了几篇文章看了一下,结合之前稀疏表征的相关经验,简单的理解了一下,此处做个笔记,便于自己之后复习,也便于大家对压缩感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压缩感知的大体思路面对实际中的信号,它可能数据规模十分的巨大,从而不便于传输与存储,所以我们需要对该信号进行一个压缩,然后将其进行传输或存储,之后再将其进行还原。在现有的传统的信号处理模式中,信号要采样、压缩然后再传输,接收端要
UP目录一、理论基础1.1IRLS1.2OMP1.3SP1.4CoSaMP二、核心程序三、测试结果一、理论基础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mpressiveSampling MP)是D. Needell继ROMP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构算法。CoSaMP也是对OMP的一种改进,每次迭代选择多个原子,除了原子的选择标准之外,它有一点不同于ROMP:ROMP每次迭代已经选择的原子会一直保留,而C
【2】text from C&P 压缩感知介绍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有时也叫成Compressive Sampling。相对于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要求采样频率必须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或两倍以上(这就要求信号是带限信号,通常在采样前使用低通滤波器使信号带限),压缩感知则利用数据的冗余特性,只采集少量的样本还原原始数
研究生导师的方向是压缩感知,导师让我这个暑假将压缩感知尽可能的搞懂,方便开学之后研究工作。压缩感知网上资料很多,压缩感知就是将稀疏向量通过一个压缩矩阵压缩,使其存储的数据量减少,在通过压缩感知的算法吧原先的稀疏向量求解出来。具体细节网上文献也很多,我就不多赘述。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于压缩感知中一个常用算法正交匹配跟踪算法的python代码实现。关于正交匹配跟踪算法代码实现的文章我打算写三篇,写这三篇文
压缩感知介绍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有时也叫成Compressive Sampling。相对于传统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要求采样频率必须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或两倍以上(这就要求信号是带限信号,通常在采样前使用低通滤波器使信号带限),压缩感知则利用数据的冗余特性,只采集少量的样本还原原始数据。 这所谓的冗余特性,借助MLSS2014马毅老师的课件上的例子来说
在处理“压缩感知samp python”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压缩感知的背景以及它如何演进到现代技术框架中。同时,关注架构设计、性能优化、故障复盘等方面,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 背景定位 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作为一种新兴的信号获取与重构方法,其初始技术痛点在于如何有效压缩高维信号并从少量的测量中恢复出原信号。传统方法
题目:压缩感知重构算法之基追踪(Basis Pursuit, BP)        除匹配追踪类贪婪迭代算法之外,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另一大类就是凸优化算法或最优化逼近方法,这类方法通过将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求解找到信号的逼近,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基追踪(Basis Pursuit, BP),该方法提出使用l1范数替代l0范数来解决最优化问题,以便使用线性规划方
一、The Shannon-Nyquist Sampling Theorem 问题:原始数据是连续函数,是否能用有限个采样百分之百重现原始数据? 香农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原始数据中最大频率为f,如果采样频率为2f,即每隔1/(2f)秒取一次样,则可完全恢复原始数据。陆吾生教授2010年的视频中给出了非常直观的解释:图a是采样和恢复过程,图b表示原始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域分布,图c表示取样后的
压缩感知代码初学实现:1-D信号压缩传感的实现算法:正交匹配追踪法OMP(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几个初学问题 1. 原始信号f是什么?我采集的是原始信号f还是y = Af得到的y?记原始信号为f,我们在sensor方得到的原始信号就是n*1的信号f,而在receiver方采集到的信号是y。针对y=Af做变换时
转载 2024-05-21 18:47:00
126阅读
压缩感知中,总是看到"矩阵满足RIP"之类的字眼,没错,这是一个压缩感知绕不开的术语,有限等距性质(Restricted Isometry Property, RIP)。 注意:RIP性质针对的同样是感知矩阵而非测量矩阵。0、相关概念与符号1、RIP定义中文版: 英文版: 概括: (RIP)矩阵满足2K阶RIP保证了能够把任意一个K稀疏信号θK映射为唯一的y,也就是说要想通过压缩观测y恢复K稀疏
compressive sensing(CS) 又称 compressived sensing ,compressived sample,大意是在采集信号的时候(模拟到数字),同时完成对信号压缩之意。中文的翻译成“压缩感知”,意思变得至少不太好理解了。数码相机镜头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然后再压缩压缩时丢弃掉90%的数据。如果有CS,如果你的照相机收集了如此多的数据只是为了随后的删除,那么为什么不一开
去年下半年做一个鬼成像的项目,我负责“压缩感知”这一块,研究生的师妹就是做压缩感知的,一直想了解一下,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借着这个项目把压缩感知看了一下,整理一些文档。 从公开发表论文的情况看,国内外学者在信号稀疏表示、测量矩阵设计和信号重构算法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这为后续的CS(压缩感知)研究和实际系统的设计实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总体上说,对于CS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它允许从远低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所要求的采样率下重构稀疏(或可压缩)信号。这是基于信号稀疏性的先验知识。
原创 2024-03-05 15:02:32
308阅读
【代码】python实现图像压缩感知
# 压缩感知图像重建在Python中的实现 ## 引言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它允许通过少量的线性测量重建数据。图像重建是压缩感知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使用Python实现压缩感知的图像重建。 ## 流程概述 在进行图像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 步骤 | 任务描述
原创 2024-08-08 14:24:28
233阅读
   1.压缩感知引言  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又名压缩采样,利用原始场景自身的或变换到某个域后的稀疏性,采用更少的测量次数,获取足够的能重建原始场景的信息。    比如场景生成的图片有200万个像素,每个像素用8位比特表示,需要2MB的存储空间,但去除冗余后的有效像素只有10万个。那么我们找出这10万个有效像素,就能够较好的重建出原始图像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