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DP消息透传在Java中的实现
## 简介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传输协议,适用于需要快速传输数据但不需要保证安全性的数据通信。相较于TCP协议,UDP更加轻量和高效,非常适合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比如网络游戏、视频会议等。本文将介绍如何在Java中实现UDP消息的透传,并通过代码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 UDP的特点
- **无连接**:UDP协议是无连接的
目录方法一重点思路:Server.java代码:Client.java代码:方法二发送方的主要操作流程:接收方的主要操作流程:Java代码实现:方法一重点思路:用接收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发送的时间得到一个时间差——发送...的时长,在一个循环体内通过这个时间差判断发送的东西是否丢失,是否超时重传,是否成功接收并模拟相应操作。Server.java代码:package ...;
import jav
转载
2023-09-28 10:24:52
51阅读
以下为E103-W10作为 softAP实现 UDP串口服务器无线数据透传的举例,E103-W10作为 station 可同理实现透传。
1.透传
默认仅在TCP client单连接或UDP传输模式时,支持透传。1.1.TCP Client 单连接透传1.配置WiFi模式使用指令AT+CWMODE=3//SoftAP+Station mode,如图表11所示。图表11 
转载
2024-07-09 22:02:59
208阅读
透传,无线透传
原创
2022-11-18 00:00:11
563阅读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ESP 01s,实际上就是一块WiFi透传模块,只能挂在单片机上,起到一个沟通和桥梁的作用。今天,我们来介绍ESP家族另一款非常常用的芯片:ESP8266-12系列。 这个想邮票一样的芯片就是我们的12E,可以看出他与01s差不多,都是不带底板的小芯片。但是他的功能与01s不可同日而语。内置Tensilica L106 超低功耗 32 位微型 MCU,主频支持 80
转载
2024-04-25 18:49:28
158阅读
> 此博客将会记录三种不同的测试场景下的 UDP 透传ESP 设备开启 Wi-Fi AP + UDP Server 模式ESP 设备开启 Wi-Fi AP + UDP Client 模式ESP 设备开启 Wi-Fi Station + UDP Client 模式ESP 设备开启 Wi-Fi Station + UDP Server 模式1 ESP 设备开启 Wi-Fi AP + UDP Se
转载
2024-05-23 16:59:31
579阅读
1. 目的此程序的目的是使用WIFI模块进行透传。2. 平台和SDK版本硬件:88MC200+88W8801SDK版
转载
2024-05-02 16:48:33
60阅读
概述: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是指为了给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建立一个接口标准,在工业控制设备与控制软件之间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取规范。它给工业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标准数据访问机制,将硬件与应用软件有效地分离开来,是一套与厂商无关的软件数据交换标准接口和规程,主要解决过程控制系统与其数据源的数据交换问题,可以在各个应用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访问。作用:OPC诞生以
转载
2024-03-23 14:28:13
72阅读
透传模式(SerialNet)将本地异步串口通信转换成基于TCP/UDP协议的网络通信。其主要目的是将串行通信的简单设备实现在网络上的通信,而这些设备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为此,SerialNet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参数,这些参数的定义实现了网络连接所需要的属性。当DTU工作在SerialNet模式时,在设备串口与网络之间他的工作方式就象路由器的路由过程。 DTU进入SerialNet模式后,
转载
2023-07-03 21:08:22
424阅读
在transparent模式允许进行a、vlan转换b、双层vlanc、vlan 透传 transparent 模式是上次应用层取的名字本质是允许该端口嵌入外层vlan。 //--------------------------------------------------------------------------------------什么叫vlan透传呢?就是不管你
转载
2023-08-03 12:24:02
23阅读
透明数据传输是指:上位机与模块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格式,没有像指令字头、结束符等数据包信息,只要上位机串口有数据输出,模块就把串口的数据以无线方式编码发送,当接收模块接收到发射模块发送的无线数据信号后进行解码,把解码后的数据按发送端的格式从串口输出。也就是说模块对使用者是开放的,透明的,实际上,在点对多点的组网通信中,我们完全可以将无线数据透明传输方式等同于有线连接的总线方式。不同点是无线连接方式存
转载
2023-11-13 15:03:55
206阅读
JAVA发送HTTP请求的几种方式以下4种分别可发送get和post请求的方法:第1种:HttpURLConnection、第2种:URLConnection、第3种:HttpClient, HttpClient常用HttpGet和HttpPost这两个类,分别对应Get方式和Post方式。 使用DefaultHttpClient类的execute方法发送HttpGet和HttpPost这两个类的
转载
2021-06-29 09:37:05
244阅读
这个问题如今是个政治问题,说什么都会有人反对。我只能说个人看法,那就是:如果谈数据传输,XML 相对 JSON 没有任何优势,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很多当下的 XML 支持者可能都忘了,XML 一开始不是为网络传输设计的,而是为了替代 HTML。所以它才会如此强调结构化(相对 HTML 4 的混乱结构而言容易分析)和格式中内建编码信息(便于跨国数据交换)。但是 XML 诞生后在这方面一直不温不
转载
2024-05-15 12:47:10
32阅读
Java8的新特性Lambda 表达式 Lambda 允许把函数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方法引用 方法引用允许直接引用已有 Java 类或对象的方法或构造方法函数式接口 有且仅有一个抽象方法的接口叫做函数式接口,函数式接口可以被隐式转换为 Lambda 表达式。通常函数式接口 上会添加@FunctionalInterface 注解。接口允许定义默认方法和静态方法 从 JDK8 开始,允许接口中存在一个
转载
2023-09-18 20:39:30
121阅读
DMA重定向硬件一般位于Root Complex中,Root-Complex是PCIe系统中引入的概念,它将CPU、内存子系统和PCIe子系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而Root Complex则经常被集成到CPU芯片上、MCH(Memory Controller Hub)上或者是IOH(I/O hub)上。DMA重定向硬件将来自于I/O子系统的内存访问请求分为两类:不带地址空间ID的请求(Reques
转载
2024-04-22 08:56:22
140阅读
为什么要转发,因为直接内网穿透在如今的架构已经无法实现了,比如说网上的nat穿透,现在内网出口的端口随机变得所以根本无法建立长连接。所以只能选择转发。 转发必备必须有一台中间机器,必须有公网ip。需要将客户端安装在内网。 简单转发原理以远程桌面3389为例 1.服务端建立服务端口10010 用远程桌面连接服务器的端口比如192.168.1.189:10010 这时候会有个socketclient连
转载
2023-09-08 21:41:11
313阅读
一:通信数据转发程序HTTP/1.1 规范允许一台 HTTP 服务器搭建多个 Web 站点,一个服务器使用虚拟主机的功能,可以假想已具有多台服务器。客户端在发送 HTTP 请求时,必须在 Host 首部内完整指定主机名或域名的 URI。1:代理代理是一种有转发功能的应用程序,它扮演了位于服务器和客户端“中间人”的角色,接收由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转发给服务器,同时也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并转发给客户端。
转载
2023-12-10 22:02:43
59阅读
※HTTP 隧道※--------HTTP是基于文本的通过浏览器检索网页的协议。 大多数情况下你躲在代理服务器的后面,通过LAN接入互联网。 在IE的Connection Option中, 你给出你的LAN的设置。 这个代理服务器运行着基于文本的协议, 你从它那里可以得到外界的网络HTTP相关的数据。是的, 用HTTP通过它上面的小的望孔可以连接到外部世界, 并用二进制协议得到你想要的数据, 或
转载
2023-10-08 20:42:33
87阅读
一、网络层透传工具 1、icmpsh icmpsh 是一个简单的反向 ICMP shell 工具,支持在 Windows 和 Linux 平台上运行。 由一个主控端和一个从属端组成。主控端运行在攻击者机器上,而从属端则运行在目标机器上。主控端
转载
2024-08-22 20:24:56
88阅读
1. Socket是什么?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通过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连接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作为BSD UNIX的进程通信机制,通常也称做“套接字” ,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实现不同程序之间的发出请求和应答请求。对于文件用【打开】【读写】【关闭】模式操作。- 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通过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连接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作为BSD UNIX的进程通
转载
2023-07-09 14:00:03
15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