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Ubuntu16.04+OpenCV3.3.1+ROS kinetic安装Ubuntu16.04 1. 下载ubuntu的ISO文件这一步相对简单,网络上面有很多的链接下载。这里贴一个ubuntu的官方网站链接,可以下载到ubuntu 16.04的iso文件https://wiki.ubuntu.com/XenialXerus/ReleaseNotes?_ga=2.66502190.169
网上的资源真的很多了,贴链接:参考博客:点击打开链接点击打开链接点击打开链接这篇写python接口的很详细:点击打开链接解决把anaconda和caffe关联起来的问题:点击打开链接解决import caffe 出现 ImportError:No module named _caff 的问题:点击打开链接有这几个差不多够了,过程中报错了的话就百度找解决方法。安装的各种坑还是得亲自踩一遍的
# CPUPython 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以其简洁和易于学习的特性而受到开发者的喜爱。在执行Python代码时,CPU(中央处理单元)作为计算机的核心组件,承担着大部分的计算任务。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CPU上高效地运行Python代码,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示例。 ## CPU基础知识 让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CPU的基本工作原理。CPU负责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处理数据
原创 9月前
56阅读
GIL 的存在一直是富有争议的,它导致 Python 程序无法真正利用现代操作系统的多进程特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 I/O 图形处理、NumPy 数学计算这样的耗时操作都发生在 GIL 之外,实际上基本不受影响,真正受影响的都是 Python 字节码的执行,GIL 会导致性能瓶颈的出现。总之,只有在使用纯 Python 做 CPU 密集的多线程运算时 GIL 会是问题。GIL是什么Pyt
CPU架构和工作原理 CPU的运行原理控制单元在时序脉冲的作用下,将指令计数器里所指向的指令地址(这个地址是在内存里的)送到地址总线上去,然后CPU将这个地址里的指令读到指令寄存器进行译码。对于执行指令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数据,会将数据地址也送到地址总线,然后CPU把数据读到CPU的内部存储单元(就是内部寄存器)暂存起来,最后命令运算单元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周而复始,一直这样执行下去。cpu、进程
转载 2024-09-02 17:16:27
39阅读
目录一、创建新环境二、导入Pytorch库三、新建项目四、测试五、准备数据集六、修改配置文件七、训练八、实例测试九、结束语默认大家都装好了Anaconda和Pycharm,且知晓基本操作一、创建新环境打开cmd窗口,输入conda create -n yolov5 python=3.7,回车等待一会,输入y,回车再等待一会,出现done,说明新环境创建成功!名字可以随便取,但是建议跟我取一样的,建
目录背景:步骤:1、安装工具2、创建安装系统的目录3、开始制作系统4、制作系统第二阶段还需要qemu工具,将其拷贝到ubuntu-rootfs目录中5、进行第二阶段的系统制作,主要是一些基本软件包的解压和安装6、切换目录到新系统中问题:执行上述命令时报错:qemu: Unsupported syscall: 4037、新系统的一些设置和所需软件安装:8、退出ubuntu20根文件系统9、制作文件
Batch Normalization原理:概念的引入: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        其主要描述的是:训练深度网络的时候经常发生训练困难的问题,因为,每一次参数迭代更新后,上一层网络的输出数据经过这一层网络计算后,数据的分布会发生变化,为下一层网络的学习带来困难(神经网络本来就是要学习数据的分布,要是分布一直在变,学习就
1 前言原料:我有两台电脑,一台是Win10系统的小米笔记本12.5(简称为A电脑),一台是Ubuntu系统的小米游戏本(简称为B电脑)。A电脑没有GPU,没有配置任何深度学习环境;而B电脑的GPU是GTX 1060,配置好了深度学习环境,已经能用CUDA代码了。A电脑和B电脑使用的IDE都是VS Code。需求:代码调试:因为B电脑有GPU,我希望能够用A电脑调试B电脑的代码。场景1(远程调试
RNN循环神经网络前言一、Slot Filling(槽填充)1.Chatbot简介2.Chatbot结构3.槽的性质二、RNN(循环神经网络)1.为什么要使用RNN?2.RNN的基本结构3.Bidirectional RNN(双向神经网络)4.RNN的缺点三、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1.LSTM的优缺点2.LSTM的结构1.遗忘门2.输入门3.输出门总结 前言本篇文章将会介绍另外一种神经网络,
【计算机视觉】关于OpenCV中GPU配置编译的相关事项标签(空格分隔): 【计算机视觉】前一段发现了OpenCV中关于GPU以及opencl的相关知识,打算升级一下对OpenCV的使用,但是发现从OpenCV官网上下载的都是没有WITH_CUDA这一选项的。于是必须进行OpenCV带CUDA的重编译!下面就记录这一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关于OpenCV版本的问题 起初直接尝试使用一直的Open
转载 2024-05-14 07:18:03
141阅读
进程和线程今天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早已进入多CPU或多核时代,而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支持“多任务”的操作系统,这使得我们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也可以将一个程序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任务,让多个子任务并发的执行,从而缩短程序的执行时间,同时也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在当下不管是什么编程语言进行开发,实现让程序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也就是常说的“并发编程”,应该是程序员必备技能之一。为此,我们需要先讨论
转载 2024-07-29 09:50:03
61阅读
最近在做一个项目,项目涉及到一些图像处理方面的要求,在前期经过调研发现OpenCV在这方面还不错,所以确定实际操作一番。OpenCV(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库,它提供了很多函数,这些函数非常高效地实现了计算机视觉算法(最基本的滤波到高级的物体检测皆有涵盖)。OpenCV 使用 C/C++ 开发,同时也提供了 Python、Ja
转载 2024-05-13 15:45:41
171阅读
CPU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知道代码是被CPU执行的,当我们的线上服务出现问题时可能首先会查看CPU负载情况。陌生的是我们并不知道CPU是如何执行代码的,它对我们的代码做了什么。本文意在简单解释我们代码的生命周期,以及代码是如何在CPU上跑起来的。编译-让计算机认识我一个漂亮 control+c 加上一个漂亮的 control+v,啪~,我们愉快的写下了代码,当代码被保存后,它就被存
转载 2024-08-23 11:34:20
455阅读
时间片即CPU分配给各个程序的时间,每个线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使各个程序从表面上看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在时间片结束时进程还在运行,则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进程。如果进程在时间片结束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而不会造成CPU资源浪费。在宏观上:我们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每个程序并行不悖,同时运行。但在微观上:由于只有一个CPU,一次只能处理
Ubuntu16下配置Anaconda虚拟环境下的TensorFlow(GPU加速版本)写在前面综合了几位同学的建议之后决定针对深度学习只了解算法结构和熟悉常用框架,会包即可有空的话对于机器学习的经典算法(SVM,BP神经网络,K-means)还需仔细阅读推导,并阅读Caffe源码tensorflow的社区资源丰富,且机器人相关环境大多基于Linux所以深度学习框架配置的博客目前只打算写一篇,即
转载 7月前
35阅读
在上一篇随笔中,使用 C# 和 Java 语言来求解一五八二年十月四日是星期几。现在,让我们在 Ubuntu 10.04 操作系统中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求解这个问题。其中有“2010年6月编程语言排行榜”中前二十名中的:Java、C、C++、(Visual)Basic、C#、Python、JavaScript、Ruby,还有排名四十以后的:Scala、F#。下面就具体讲述如何在 Ubuntu 操作系
转载 2023-11-15 17:56:28
62阅读
 将作为一名程序员,进一步确定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架构师,那么能耗必须考虑。        写代码与能耗的关系不言自明,现在假设将网络视频监控的监控识别算法放在客户端,既不利于算法的保护,也不利于算法的优化,更不利于降低能耗。    谈到能耗,每一台服务器都是吃电器,如果我不是老板,就不考虑耗电的情况,但是如果作为这个公司的一员,也
转载 2024-04-25 15:12:07
120阅读
# Spark CPU:如何优化 Spark 应用以充分利用 CPU 资源 Apache Spark 是一个强大的大数据处理框架,它允许用户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快速的迭代式计算。然而,Spark 的默认配置可能没有充分利用 CPU 资源,导致性能不佳。本文将介绍如何优化 Spark 应用,以充分利用 CPU 资源,提高计算效率。 ## 为什么需要优化 Spark 应用的 CPU 使用 S
原创 2024-07-21 09:55:12
61阅读
阅读目录前言:看看优化需要从哪里着手CPU的方面的优化:GPU的优化内存的优化更新,使用Unity Profiler工具检测内存 前言: 刚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选了一个很土的题目。。。《Unity3D优化全解析》。因为这是一篇临时起意才写的文章,而且陈述的都是既有的事实,因而给自己“文(dou)学(bi)”加工留下的余地就少了很多。但又觉得这块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地方,平时见到很多人对此处也
转载 2024-08-30 11:27:44
122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