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数据集与机器学习组成 机器学习组成:模型、策略、优化《统计机器学习》中指出:机器学习=模型+策略+算法。其实机器学习可以表示为:Learning= Representation+Evalution+Optimization。我们就可以将这样的表示和李航老师的说法对应起来。机器学习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即:表示(模型)、评价(策略)和优化(算法)。表示(或者称为:模型):Represe
sklearn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库,主要功能包括:分类、回归、聚类、降维、模型选择和预处理。从实际项目中看,主要有分类、模型选择和预处理使用的比较多,分别进行介绍。1 分类 分类包含二分类和多分类分类的模型常用的有线性模型和树模型。1.1 线性模型逻辑回归,LogisticRegression。逻辑回归一般采用sigmoid函数处理二分类,也可以处理多分类。 from skle
本文从传统的机器学习工作流程出发,整理了在ML每一步中经常或可能用到的sklearn函数,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刚入门的小伙伴快速开始你的sklearn机器学习之旅。   传统的机器学习任务从开始到建模的一般流程是:获取数据 -> 数据预处理 -> 训练建模 -> 模型评估 -> 预测,分类。本文我们将依据传统机器学习的流程,看看在每一
贝叶斯一、介绍二、GaussianNB分类简单实践三、理论1)公式及概念2)朴素贝叶斯法的参数估计A、极大似然估计B、贝叶斯估计3)例子四、python实现五、在scikit-learn中 一、介绍朴素贝叶斯分类是一种直观而强大的分类任务算法。朴素贝叶斯分类是在应用贝叶斯定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征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假设。朴素贝叶斯分类用于文本数据分析(如自然语言处理)时,产生了良好的结果。朴素贝
1. KNN算法1.1 定义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似(即特征空间中最邻近)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1.2 距离公式两个样本的距离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又叫欧式距离 还有曼哈顿距离、明科夫斯基距离(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都是明科夫斯基距离的一种特殊情况)1.3 K值的影响K值过大,受样本不均衡的影响;K值过小,容易受异常点的影响;2. sklearn中KNN
import itertools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np.random.seed(1)# Set the number of samples, the means and# variances of each of the three...
原创 2022-08-01 20:22:42
178阅读
具体算法公式啥的这里就不赘述啦,大家就自行学习理解叭,我们今天主要是说如何使用sklearn包来实现GBDT以及简单的调参演示,话不多说上代码~1、导入各种包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seaborn as sn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
转载 2024-03-27 09:39:03
65阅读
一、K邻近算法的基本概念  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最邻近(距离)的K个样本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二、sklearn使用欧氏距离实现KNN算法 # 倒入sklearn库中的KNN算法类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创建KNN算法实例并设置K值 KNN_classifier = KNeighb
一、classification_report简介  def classification_report(y_true, y_pred, labels=None, target_names=None, sample_weight=None, digits=2, output_dict=False)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testY, predictions
# 使用Python和Scikit-Learn构建分类器 在机器学习领域,分类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算法,用于预测数据的类别。Python的Scikit-Learn库提供了丰富的工具,使得构建分类器变得简单而高效。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和Scikit-Learn构建一个基本的分类器,并提供代码示例。 ## 什么是分类器? 分类器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它的目标是预测数据的类别。在训练过程中,
原创 2024-07-18 05:25:53
42阅读
特征工程数据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的上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逼近这个上 限而已。根据特征使用方案,有计划地获取、处理和监控数据和特征的工作称之为特征工程,目的是 最大限度地从原始数据中提取特征以供算法和模型使用。根据特征选择的形式又可以将特征选择方法分为3种:用sklearn中的feature_selection库来进行特征选择Filter:过滤法:按照发散性或者相关性对各个特征进行评分,设定阈值或者
转载 2024-07-17 09:31:43
40阅读
文章目录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数据说明实验过程朴素贝叶斯分类决策树决策树概念简介神经网络SVM 实验目的巩固4种基本的分类算法的算法思想:朴素贝叶斯算法,决策树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算法;能够使用现有的分类器算法代码进行分类操作学习如何调节算法的参数以提高分类性能;实验内容及步骤利用现有的分类器算法对文本数据集进行分类 实验步骤: 1.了解文本数据集的情况并阅读算法代码说明文档; 2
1 概述1.1 集成算法概述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是时下非常流行的机器学习算法,它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的机器学习算法,而是通 过在数据上构建多个模型,集成所有模型的建模结果。基本上所有的机器学习领域都可以看到集成学习的身影,在 现实中集成学习也有相当大的作用,它可以用来做市场营销模拟的建模,统计客户来源,保留和流失,也可用来预 测疾病的风险和病患者的易感性。在现在的各种算法竞赛
目录 支持向量机0. 前言1. 算法综述2. 算法原理3. 基本步骤3. 分步解释4. 代码实例支持向量机0. 前言一般来说,我们进行机器学习大致上有三种算法:1.监督式学习 监督式学习算法包括一个目标变量(也就是因变量)和用来预测目标变量的预测变量(相当于自变量)。通过这些变量,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模型,从而对于一个自变量得到对应的因变量。重复训练这个模型直到它能在训练数据集上达
分类学习输入:一组有标签的训练数据(也称观察和评估),标签表明了这些数 据(观察)的所署类别。输出:分类模型根据这些训练数据,训练自己的模型参数,学习出一个 适合这组数据的分类器,当有新数据(非训练数据)需要进行类别判断,就 可以将这组新数据作为输入送给学好的分类器进行判断。划分数据集训练集(training set):顾名思义用来训练模型的已标注数据,用来建 立模型,发现规律。测试集(testi
编者按:Pete Warden是TensorFlow移动团队的技术负责人。曾在Jetpac担任首次技术官。Jetpac的深度学习技术经过优化,可在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上运行。该公司已于2014年被谷歌收购。Pete还曾在苹果公司从事GPU优化领域的图像处理工作,并为O'Reilly撰写多本数据处理方面的书籍。本文为Pete Warden为一般大众撰写的如何用TensorFlow构建图片分类器(Tens
1、sklearn数据集1.1 数据集划分机器学习一般的数据集会划分为两个部分 训练数据:用于训练,构建模型 测试数据:在模型检验时使用,用来评估模型是否有效1.1.1 sklearn数据集划分APIsklearn.model_selection.train_test_split功能将数组或矩阵拆分为随机的训练子集和测试子集 。输入和输出输入:1、arrays: 具有相同长度的可索引序列,x-y的
在上一期5分钟学会使用支持向量机 (Using SVM)的文章中,我们讲述了LibSVM的基本用法,那个时候我们针对的分类问题是二分类。实际上,svm经过合适的设计也可以运用于多分类问题,sklearn中的svm模块封装了libsvm和liblinear,本节我们利用它进行多分类。01—SVM回顾SVM算法最初是为二值分类问题设计的,当处理多类问题时,就需要构造合适的多类分类器。目前,构造SVM多
文章目录KNN分类模型K折交叉验证 KNN分类模型概念: 简单地说,K-近邻算法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k-Nearest Neighbor,KNN)这里的距离用的是欧几里得距离,也就是欧式距离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
转载 2023-10-11 10:09:30
70阅读
传统的机器学习任务从开始到建模的一般流程是:获取数据 -> 数据预处理 -> 训练建模 -> 模型评估 -> 预测,分类。本文我们将依据传统机器学习的流程,看看在每一步流程中都有哪些常用的函数以及它们的用法是怎么样的。希望你看完这篇文章可以最为快速的开始你的学习任务。1. 获取数据1.1 导入sklearn数据集  sklearn中包含了大量的优质的数据集,在你学习机器学习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