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主要做了:树莓派用GPIO控制灯泡,还有用linux虚拟机通过USB转TTL向树莓派串口写消息以及控制树莓派。 控制灯泡那个整体还算OK:有控制自身携带的ACT LED:,整体做下来没有问题,zero也没有关系可以做下去出结果,控制的是电源红灯旁边那个黄灯。其他的GPIO实验还要买LED灯、各种模块、面包板、杜邦线等装备。如果有装备就可以点亮装备上的灯。串口连接那个花了很大功夫才想通一个问题,
转载 2024-01-03 10:42:05
27阅读
注意!这个博客里给出的文件是 在matlab2012版本里使用的,而我学习时使用的时matlab2018b,因此发现了很多新版本不兼容的问题,但我没有给出修改后能直接在新版本中用的代码。另外,matlab要安装voicebox才可以正常进行实验!还有一件事,录音文件要修改好文件名和文件目录,不然会检测不到。  这个实验在没有同学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一共花了大概两周多(也没
孤立识别系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实进行训练(训练的是这10个,因此其余的不能检测)8、之前的16000采样率较高数据量较大,
原创 2022-08-18 17:52:06
137阅读
语言类型学分类范本1.分析语,孤立语(易和孤立语言混淆,建议少用),词根语2.综合语,屈折语(不称曲折语)3.黏着语(不称胶着语)4.抱合语(多式综合语)编插语  复综语多式综合语等等①越南语、苗语、华语是典型的分析语文法的词根语类型②拉丁语、梵语、俄语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屈折语类型③蒙古语、韩语、日语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黏着语类型④因纽特语(爱斯基摩)是典型的综合语文法的抱合语类型分析
转载 6月前
51阅读
在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中,语音识别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会探讨如何基于 Python 实现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完成孤立识别。这个过程不仅会涵盖背景描述,还将详细介绍技术原理、架构解析、源码分析以及扩展讨论,最后会给出一个展望。 ### 背景描述 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智能助手、语音控制等诸多领域。孤立识别是一种基本的语音识别任务,指的是
原创 5月前
80阅读
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应用中,孤立识别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在项目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需求,尤其是在实时语音识别系统中。结合动态时间规整(DTW, Dynamic Time Warping)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孤立识别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以下是我整理出来的解决“python dtw 孤立”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希望通过这篇博文,能够帮助到同样面临类似技术挑战的
原创 6月前
73阅读
(1)采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的方法。这是一种运算量较大,但技术上较简单,正识率也较高的方法。其中的失真测度可以用欧氏距离(适于短时谱或倒谱参数),也可以用对数似然比距离(适于LPC参数).决策方法可用最近邻域准则. (2)采用矢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
转载 2018-11-20 10:02:00
181阅读
2评论
  著名的,人手一本的西瓜书(就是这本)的作者周志华老师,于2008年在第八届IEEE数据挖掘国际会议上提出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 算法,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孤立森林: 「假设我们用一个随机超平面来切割(split)数据空间(data space), 切一次可以生成两个子空间(想象拿刀切蛋糕一分为二)。之后我们再继续用一个随机超平面来切割每个子空
(1)采用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的方法。这是一种运算量较大,但技术上较简单,正识率也较高的方法。其中的失真测度可以用欧氏距离(适于短时谱或倒谱参数),也可以用对数似然比距离(适于LPC参数).决策方法可用最近邻域准则. (2)采用矢量量化(Vector Quantization)的方法.它既可用于语音通信中的波形或参数的压缩,也可用于语音识别.尤
目录 文章目录目录前言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1)汉语词汇的特点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2)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3)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4)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5)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6)汉语的分词与频度统计(7) 前言硕士生涯结束,开始专心做一件自己觉得有用的工具,先做工程,后搞理论。 自然语言处理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同时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接下来会记录一系列自然语言处理的笔记,来自于
前言现有的异常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样本的描述,给出一个正常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区域,对于不在这个区域中的样本,视为异常。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异常检测器只会对正常样本的描述做优化,而不会对异常样本的描述做优化,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大量的误报,或者只检测到少量的异常。异常具有两个特点:异常数据只占很少量,异常数据特征值和正常数据差别很大。而孤立森林不再是描述正常的样本点,而是孤立异常点。在孤立森林中,
要理解yield的作用,您必须理解生成器是什么。在理解生成器之前,必须先理解迭代器。迭代器当您创建一个列表时,您可以逐个读取它的项。逐项读取其项称为迭代:>>> mylist = [1, 2, 3] >>> for i in mylist: ... print(i)1 2 3mylist是一个可迭代的对象。当你使用列表解析式时,你创建了一个列表,因此也是一
# Python孤立森林 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是一种用于检测异常值和离群点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基于孤立树的概念,通过将异常点与正常点分离开来构建一棵孤立树,从而检测异常值。孤立森林在异常检测、欺诈检测和异常行为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孤立森林的原理 孤立森林的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 异常点往往比正常点更容易被随机分割。 2. 异常点在树中的深度相对较小。
原创 2023-07-28 10:50:20
350阅读
1. 模版比较法计算距离比较距离2. 特征提取 红色框内为一帧信号,通常是20-50ms微观上足够长:至少包含2-3个周期宏观上足够长:在一个音素之内(例如:你好,包含了4个因素 ne yi he ao)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频谱特征,其有精细结构和包络精细结构反映音高,用处较小包络(整体)反映音色,是主要信息通过三角滤波得到包络信息,因为识别因素只需要音色信息。 最后通过log和DCT(离散余
基本概念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是一种基于异常检测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点。孤立森林算法在异常检测、网络入侵检测、金融欺诈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并且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维数据时表现出色。孤立森林的基本思想的前提是,将异常点定义为那些 容易被孤立的离群点:可以理解为分布稀疏,且距离高密度群体较远的点。从统计学来看,在数据空间里,若一个区域内只有分布稀疏的点,表示数
前言现有的异常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样本的描述,给出一个正常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区域,对于不在这个区域中的样本,视为异常。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异常检测器只会对正常样本的描述做优化,而不会对异常样本的描述做优化,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大量的误报,或者只检测到少量的异常。异常具有两个特点:异常数据只占很少量,异常数据特征值和正常数据差别很大。而孤立森林不再是描述正常的样本点,而是孤立异常点。在孤立森林中,
一,Jieba    对于结巴而言,使用的人比较多,支持三种分词模式,繁体分词,自定义词典,MIT授权协议。三种模式分词import jieba s_list = jieba.cut("江南小镇的青砖白瓦风景秀美如画", cut_all=True) print("Full Mode: " + " ".join(s_list)) # 全模式 s_list = jieb
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算法,2008年由刘飞、周志华等提出,算法不借助类似距离、密度等指标去描述样本与其他样本的差异,而是直接去刻画所谓的疏离程度(isolation),因此该算法简单、高效,在工业界应用较多。Isolation Forest 算法的逻辑很直观,算法采用二叉树对数据进行分裂,样本选取、特征选取、分裂点选取都采用随机化的方式。喜欢本文记得收藏、关注、点赞。【注】
孤立森林算法介绍 孤立森林中的 “孤立” (isolation) 指的是 “把 异常点 从所有样本中孤立出来” 什么是异常数据?异常数据一般有下面两个特性: 异常数据跟样本中大多数数据不太一样。 异常数据在整体数据样本中占比比较小。 孤立森林是用于异常检测的机器学习算法。这是一种 无监督学习 算法,通过隔离数据中的离群值识别异常。 孤立森林的原理是
经常用得到的机器学习算法 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是一个基于Ensemble的快速异常检测方法,具有线性时间复杂度和高精准度,是符合大数据处理要求的state-of-the-art算法。其可以用于网络安全中的检测,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疾病侦测,和噪声数据过滤等。 该算法用于挖掘异常数据的无监督模型,利用坏用户与规律相比的差异来划分。每次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