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学习目标一、极坐标变换原理1.1、笛卡儿坐标转换为极坐标1.2、极坐标转换为笛卡儿坐标1.3、利用极坐标变换对图像进行变换二、常见极坐标变换函数2.1、线性极坐标函数linearPolar()2.2、对数极坐标函数logPolar()三、 总结 学习目标 熟悉极坐标变换原理 了解常见极坐标变换函数 C++实现极坐标变换案例一、极坐标变换原理  之前介绍的几种
转载 2024-05-21 12:43:44
715阅读
1点赞
选择题1 答案:D2 答案:A 此代码为PHP语言。3 答案:A4 答案:D 当一个优先级高的线程进入就绪状态时,它只是有较高的概率能够抢到CPU的执行权,不是一定就能抢到执行权。 当前线程调用sleep()方法或者wait()方法时,只是暂时停止了该线程的运行,进入阻塞状态,不是终止线程。 当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时,该线程也加入到了抢占cpu执行权的队伍中,但是是否能抢到,并不清楚。 线程
# 使用 OpenCV 实现极坐标转换的完整指南 极坐标是一种以角度和距离来描述位置的坐标系,适用于许多图像处理应用。OpenCV 是一个强大的计算机视觉库,它提供了许多图像处理的功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 OpenCV 实现极坐标转换。接下来,我会详细介绍整个流程,并提供实现步骤及代码示例。 ## 整体流程 我们可以将实现极坐标转换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原创 9月前
198阅读
在医学图像处理,尤其是在处理血管断层扫描类(如OCT、IVUS等)图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极坐标变换,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转圆”。同样,我们可以使用极坐标变换的反变换实现“圆转方”极坐标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关键在于,根据极坐标变换前的图像(我们称为“方图”)确定极坐标变换后的图像(我们称为“圆图”)上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也即是找到“圆图”和“方图”间几何坐标的对应关系。1、极坐标变换(方转
 一、项目背景最近在做一个人脸检测项目,需要接入百度AI的系统进行识别和检测。主要流程就是往指定的URL上post图片上去,之后接收检测结果就好了。百度的检测结果包含这样的信息:人脸区域离左边界的距离  top - 人脸区域离上边界的距离  width - 人脸区域的宽度  height - 人脸区域的高度  ratation 人脸框相对于竖直方向的顺时针旋转角[-180, 180].如
# 用Python实现OpenCV极坐标变换的完整指南 ##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坐标变换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极坐标变换能让我们在另一种坐标系统下处理图像数据。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及OpenCV库实现极坐标变换,帮助刚入行的小白快速掌握这一技术。 ## 流程概览 在实现极坐标变换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整个流程。以下是整个项目的步骤: | 步骤 | 描述
原创 7月前
131阅读
看完今年高考数学,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如果仅仅学习数学教材上的知识,而不去遵循规律梳理数学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的话,是很难得到考试的高分的。我们确实要用一些思维方式来解决高中数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白高考数学潜在的选拔机制,是数学思维的素质培养。既然数学着眼于教育数学思维方式,那么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数学思维绝对不是,通过简短的几天的练习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说,高
目录1 基础2 渲染一个立方体1 基础在上一节的摄像机标定中,我们已经得到了摄像机矩阵,畸变系数等。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估计图像中图案的姿势,比如目标对象是如何摆放,如 何旋转等。对一个平面对象来说,我们可以假设 Z=0,这样问题就转化成摄像 机在空间中是如何摆放(然后拍摄)的。所以,如果我们知道对象在空间中的 姿势,我们就可以在图像中绘制一些 2D 的线条来产生 3D 的效果。我们来看 一下怎
       立体形态的空间在现实世界中是绝对真实存在的,而无论哪种坐标系都是一个相对的基准,任何坐标系下的坐标都是相对坐标。因此,笛卡尔坐标系下,无论是二维(平面)坐标系还是三维坐标系,通过变换坐标轴的正向方向,都能够得到两种不同的坐标系:即左手坐标系(左手系)和右手坐标系(右手系)。三维坐标系下的左/右手系传说从高中到大学的课堂上,教材中所涉及的立体几何
极坐标,属于二维坐标系统,创始人是牛顿,主要应用于数学领域。极坐标是指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有时也用r表示),θ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 (ρ,θ)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通常情况下,M的极径坐标
直线检测算法LSD有比较好的效果,相比Hough变换检测直线更高效,然而有个缺点是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会断开,此时想到将检测到的直线转化为极坐标表示,然后根据极坐标的相似程度对线段合并。这里图像上的直线与极坐标下角度的范围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图像的坐标系Y轴向下,所以并不能直观地得到答案。为此,写个小程序,来获得极坐标系下直线表示的角度与直线斜率的关系。取图像中心点为原点,以图像宽度的1/4为半径
转载 2023-11-29 13:54:57
68阅读
基于OpenCV 的图像极坐标变换目的Halcon算法实现OpenCV算法实现原理极坐标变换极坐标反变换原始图像->变换->反变换代码 目的极坐标变换的主要目的为将环形区域变换为矩形区域,从而便于字符识别等操作。最初接触极坐标变换为Halcon中的例程(检测啤酒瓶瓶口缺陷* inspect_bottle_mouth.hdev*)。 本项目就是基于OpenCV将图像用极坐标表示,实现圆
转载 2024-08-29 18:01:34
18阅读
目录笛卡尔转换极坐标习题1习题2笛卡尔转换极坐标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掌握了笛卡尔坐标极坐标的转换所有公式了。这就是表示点的两种方法。笛卡尔坐标中,为了达到某一点,横坐标表征左右移动的距离。极坐标中,为了达到某一点,角度表征移动的方向。(r 可以看作是半径,表示在这个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以只是表示某一点的两种方法,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些函数用极坐标表示更为简便,而另一些函数更适合笛卡尔坐标。现在我们做几
摘要图像几何变换又称为图像空间变换, 它将一幅图像中的坐标位置映射到另一幅图像中的新坐标位置。几何变换不改变图像的像素值, 只是在图像平面上进行像素的重新安排。几何变换大致分为仿射变换、投影变换、极坐标变换,完成几何变换需要两个独立的算法过程:1、一个用来实现空间坐标变换的算法,用它描述每个像素如何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2、一个插值算法完成输出图像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放射变换 ?首先,先
转载 2023-06-06 10:23:02
837阅读
cartToPolar #include<opencv2/opencv.hpp>#include<iostream>#include <vector>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d::vector<cv::Point2f> sides;//建立容器存坐标 sides.push_back(cv:
原创 2022-01-25 11:55:01
1642阅读
一、极坐标系(polar coordinates)属于二维坐标系统,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牛顿。在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体现,该书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于1736年。极坐标系主要应用于数学领域。极坐标是指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在平面上取定一点O,称为极点。从O出发引一条射线Ox,称为极轴。
极坐标变换就是将图像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中互相变换,形式如图3-26所示,它可以将一圆形图像变换成一个矩形图像,常用于处理钟表、圆盘等图像。圆形图案边缘上的文字经过及坐标变换后可以垂直的排列在新图像的边缘,便于对文字的识别和检测。图3-26 极坐标变换示意图OpenCV 4中提供了warpPolar()函数用于实现图像的极坐标变换,该函数的函数原型在代码清单3-38中给出。代码清单3-38 wa
在 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的长度,θ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ρ叫做点M的极径,θ叫做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 (ρ,θ)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b]牛顿[/b]。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
需要用Python画极坐标等值线图,以下是所学的一些东西,特此记录-------------------------------------------------- 你应该能够像往常一样使用极地图的ax.contour或ax.contourf 。单位是弧度,传递函数的顺序是,theta,r importnumpy as npimportmatplotlib.pyplot as plt#-- Ge
极坐标是一种描述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系统,通常由距离和角度来表示。在图像处理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将图像从极坐标系统转换到直角坐标系统或相反的情况。在Python中,可以使用OpenCV库来实现这一转换。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OpenCV库,如果还未安装,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安装: ```bash pip install opencv-python ```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演示
原创 2024-05-28 04:32:57
181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