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参考对象并计算距离打开一个新文件,将其命名为distance_between.py,插入以下代码:# import the necessary packages from scipy.spatial import distance as dist from imutils import perspective from imutils import contours import numpy
转载 2024-03-12 13:57:18
140阅读
图像基础操作 获取像素值和修改像素值获取图像属性图像ROI(region of interest,感兴趣的区域)拆分和合并图像通道为图像制作边框(填充)。含:RGB和BGR互换。图像上的数学运算 图像相加图像混合按位运算性能测量和改进技术 利用opencv测量性能opencv默认优化性能优化技术1.图像基础操作1-1. 获取像素值和修改像素值例1,读取图像,根据像素的行和列的坐标
文章目录引言一、什么是社交距离二、使用OpenCV、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进行社交距离检测2.1 项目架构2.2 配置文件2.3 使用OpenCV检测图像和视频流中的人2.4 使用OpenCV和深度学习实现社交距离检测器三、局限性和未来改进   在本教程中我们使用OpenCV、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实现一个社交距离检测器。本教程是阅读国外文章的翻译版本。   项目地址: ://gi
原标题:用 Python 和 OpenCV 来测量相机到目标的距离几天前,一个叫 Cameron 的 PyImageSearch 读者发来邮件询问摄像头测距的方法。他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但是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我很能体会 Cameron 的感受。几年前我做过一个分析棒球离手飞向本垒的运动的小项目。我通过使用运动分析和基于轨迹的跟踪方法来确定或者估计小球在视频帧中的位置。并且因为棒球的大小是已知的,所以
转载 2024-03-04 13:48:29
0阅读
一、双目相机拍照后使用Matlab进行双目标定必看: USB双目相机的具体标定过程:  感谢大佬的分享!!!(*≧ω≦)!!二、标定后生成深度图,之后在进行测距(这里主要是对双目参数的解读)1、导入相关库和相机的标定参数首先导入需要的相关库以及双目相机标定的各项参数:#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 利用OpenCV实现单目测距——物体距离的计算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测距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OpenCV库,通过单目相机实现物体距离测量。我们将展示代码示例,并对测距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借助Gantt图和旅行图来更好地理清整个过程。 ## 理论背景 单目测距是指使用单一相机估算目标物体与相机之间的距离。这种方法的基础是透视投影原理,具体来说: - **焦距**:
原创 9月前
667阅读
Mahalanobis距离是数据所在的空间的协方差的度量,或者是任务把数据所在空间进行"扭曲拉伸"然后进行度量.如果你值得Z-score,就可以把Mahalanobis距离看作多维空间中Z-Score的类型物.图13-4(a)展示了三个数据集的初始分布,看起来竖直方向上的那两个集合比较接近.在我们根据数据协方差归一化空间之后,如果13-4(b),实际上水平方向上的两个集合比较接近.这中情况经常发生
距离测量 使用 OpenCV 测量 图像中 对象 之间的 距离hotdog29.com 在 2019年7月31日 上张贴 由 hotdog发表回复距离测量 使用 OpenCV 测量 图像中 对象 之间的 距离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关于测量图像中对象大小和 计算对象之间距离的三部分系列的最后一部分 。 距离测量两周前,我们通过学习如何(正确)使用Python和OpenCV以顺时针方式
Python:OpenCV4识别一个蓝色的圆并估算到相机的距离参考:用 Python 和 OpenCV 来测量相机到目标的距离 这位博主对实现过程以及思路解释的很清楚,这里记录下自己的实现过程以及自己的一些理解注:这个方法有些缺陷,需要参照物体,提前求出一些参数。识别一个蓝色的圆直接用画图做了个圆,因为这样情况比较理想,不用反复调参数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
GAO RFID宣布推出了一款新的远距离RFID阅读器,该公司称,这款阅读器能够在100米(328英尺)的距离识别其2.45 GHz电池供电的射频识别标签。该系列的产品还包括具有Wi-Fi功能的2.45 GHz增益可调式RFID阅读器(产品编号:217002),手持式2.45 GHz RFID阅读器(产品编号:217005),它也可以作为一个条码扫描器使用,便携式USB 2.45 GHz RFID
转载 2024-03-16 13:03:58
92阅读
蓝牙信标(Bluetooth Beacon)可以结合室内导航、即时推播广告等创新应用,它以标准化的格式发送广播数据包,并且最常见的是在只发送模式下运行。 蓝牙是蓝牙技术中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功能之一,蓝牙信标技术的广泛应用也预示着蓝牙设备市场将会逐年扩大。作为蓝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牙信标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呢?如何计算蓝牙信标接近距离?蓝牙信标有哪些部署原则?如何规划安装蓝牙
   一  手机APP测试基本思路:   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执行: 工作,而是,先熟悉下整个项目的流程,把大致的框架过一遍,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再问开发,把流程都掌握了,再对照已有的文档给予项目立项(测试计划、测试方案),用例不必写的太过于详细(app模块变动较大,过于详细维护成本太高,而且项目经理给你的时间短,会浪费项目执行时
目标在这个章节,我们将理解FAST算法的基本原理并在openCV中使用FAST算法的函数.原理我们看到了几个特性检测器,其中很多都非常好. 但是从实时应用的角度来看,它们还不够快. 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要在计算资源有限的移动机器人上应用SLAM技术 (即使定位和地图构建技术) 将出现问题。一个解决方案就是采用FAST算法,由Edward Rosten和Tom Drummond在他们2006年的论文
双目测距的基本原理如上图所示,双目测距主要是利用了目标点在左右两幅视图上成像的横向坐标直接存在的差异(即视差 )与目标点到成像平面的距离Z存在着反比例的关系:Z=fT/d。“@scyscyao :在OpenCV中,f的量纲是像素点,T的量纲由定标板棋盘格的实际尺寸和用户输入值确定,一般是以毫米为单位(当然为了精度提高也可以设置为0.1毫米量级),d=xl-xr的量纲也是像素点。
转载 2023-09-24 22:00:52
36阅读
文章目录1.测距公式2.参数解析3.备注信息 1.测距公式双目测距公式:dis=f*b/disp2.参数解析dis:距离信息,描述相机到目标点深度数据 f:相机焦距,焦距信息为像素距离 b:双目相机之间距离(厘米) disp:视差矩阵3.备注信息视差就是从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点上观察同一个目标所产生的方向差异。从目标看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叫做这两个点的视差角,两点之间的连线称作基线。只要知道视差角度和
转载 2023-09-21 22:32:43
378阅读
# 在 Android 中使用 OpenCV 实现测距功能 在现代科技中,图像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实践场景,而 OpenCV 是一个强大的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探讨如何在 Android 应用中使用 OpenCV 实现测距功能。下面是整个流程的概述。 ## 流程概述 以下是实现 Android OpenCV 测距的主要步骤: | 步骤 | 描述 | |-----
原创 9月前
85阅读
关键词:相机位姿估计,单目尺寸测量,环境探知用途:基于相机的环境测量,SLAM,单目尺寸测量文章类型:原理说明、Demo展示@Author:VShawn@Date:2016-11-28@Lab: CvLab202@CSU目录《相机位姿估计0:基本原理之如何解PNP问题》《相机位姿估计1:根据四个特征点估计相机姿态》《相机位姿估计1_1:OpenCV:solvePnP二次封装与性能测试》《相机位姿估
基于OpenCV的双目测距系统实现The BinocularMeasure System Based on OpenCVAbstract:This passage mainly describes how to measure distanceby two camera,which bases on OpenCV library.Key words: OpenCV; Measure Distanc
Pine 量子位 | 一个镜片就搞定AR功能,夹在眼镜上就能直接用!戴上它后,你眼里的世界是这样的:还可以拍摄照片或者视频:必要的时候,还能够即时回放视频:此外,这款AR设备还拥有超级变焦,能够将视野放大至16倍:这是Brilliant Labs推出的一款新AR设备,名为Monocle,它只有15g重,夹在眼镜上是酱紫的:并且,随AR镜片配备的还有一个类似蓝牙耳机一样的充电仓,能够实现6次充电,合
小飞机的板子画成这样:然后就开始溜号了。。。真心希望有小伙伴能来一起搞一下啊~溜号是因为这次想在马达控制中加入电流闭环,所以就想测一下720空心杯带桨和不带桨状态下用锂电池供电的电流,正当要测时发现手上的万用表没电了,很是恼火。并且我的万用表也无法连续记录数据,这样就无法得到锂电池的放电曲线,所以干脆自己做一个吧!方案一MCU + ADC + OP AMP有不少专为电流测量的放大器,比如TI的IN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