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雾协同计算架构实现指南 在现代计算环境中,随着物联网(IoT)设备的大量增加和数据量的激增,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协同工作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实现“云雾协同计算架构”,并为新手提供简单易懂的代码示例。 ## 流程概览 实施“云雾协同计算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步骤编号 | 步骤名称 | 描述
原创 2024-09-11 06:13:48
236阅读
简介: 本文来自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屹平)的分享原文,阐述了他对边缘计算的理解、阿里云边缘计算的布局及云端三体协同网络的融合与挑战。本文来自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张毅萍(屹平)的分享原文,阐述了他对边缘计算的理解、阿里云边缘计算的布局及云端三体协同网络的融合与挑战。分享主要包括以下几块内容: 一、边缘计算顺势而生 二、阿里云四层边缘计算技术栈与挑战 三、关于云--端协同网络 四、边缘计算
物联网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求很高,怎么能够从庞大的数据海中挖掘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物联网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等等都将发挥其左右。今天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雾计算吧。 1 Q:什么是雾计算A:雾计算,是一种分布式的计算模型,作为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IoT)设备/传感器之间的中间层,它提供了计算、网络和存储设备,让基于云的服务可以离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更近。雾计算的概念的引入
另外,建筑物生命周期中75% -80%的成本与其后期运营有关。现在很多商业住宅和办公大楼都有自动化控制或管理系统,例如通暖、中央空调以及嵌入传感器的智能照明系统等,它们都能与云平台或者边缘层级的主系统交互。其中,边缘服务器或网关通常用于发回云平台分析的结果,优化设备的操作或者调度。总之,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为建筑物提供了更加智能的资源管理。构建云解决方案面临的挑战虽然边缘计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
很多人喜欢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混为一体。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并不是同一种事物。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是互补协同的关系。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缘计算也是云计算的一部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集团公司和地方办事处的关系。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各有所长。云计算擅长把握整体,聚焦非实时、长周期大数据的数据分析,能够在长周期维护、业务决策支撑等领域发挥优势。而边缘计算则专注局部,聚焦实时、短周期
## 云协同计算网络架构 随着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迅速发展,云协同计算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该架构通过将云计算、边缘计算和终端设备上的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实现了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处理和服务提供。 ### 云协同计算的背景 在传统的计算模式中,数据通常由终端设备上传到云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以及对实时性和低延迟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云计算模式逐渐暴露
原创 2024-01-22 06:51:28
193阅读
协同架构 协同架构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架构模式,它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相结合,实现了边缘设备和云端资源的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服务。本文将介绍协同架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一个代码示例来展示其应用。 1. 协同架构的概念 协同架构是一种将边缘设备和云端资源相连接的网络架构模式。边缘设备是指位于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云端资源是指云服务器
原创 2024-01-25 13:37:14
190阅读
2019 年边缘计算备受产业关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很多人把 2019 年称作边缘计算的元年。理性来看,造成如此火爆局势难免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毕竟边缘计算的概念存世也已多年。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工业互联网的大力推动、 5G 大规模商用的持续酝酿等因素,让整个产业对 IT 和 OT 的深度融合充满信心和期待。这种情况下,也许边缘计算不火也难。云协同的新浪潮1
摘要:“协同”,即云端与边缘的协同。通过云通道,部署在边缘节点上,并实现在云端远程管理应用,保障部署在边缘的应用能够正常运行,并通过与云端的连线,将业务执行结果在云端呈现。作者:Jan-tao 。协同协同”,即云端与边缘的协同。通过云通道,部署在边缘节点上,并实现在云端远程管理应用,保障部署在边缘的应用能够正常运行,并通过与云端的连线,将业务执行结果在云端呈现。IoT边缘优势就近
转载 2024-03-10 18:34:40
143阅读
## 云协同 架构实现步骤 为了帮助你理解和实现“云协同 架构”,我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展开讲解,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步骤1: 设计架构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设计整个架构的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架构示意图: ```mermaid graph LR A[云端服务器] -- 同步数据 --> B((边缘设备)) B -- 数据处理 --> C((边缘服务器)) C -- 请求
原创 2023-09-26 09:35:49
175阅读
随着AI、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不断增加,基于云、、端协同架构的部署需求也越来越多。TSINGSEE青犀视频的智能分析网关/云平台,不仅融合了AI智能识别技术,同时依托云、、端协同架构优势,由终端负责数据感知,边缘负责局部的数据分析,而云端则汇集所有边缘的感知数据、业务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最终完成场景下的态势感知、分析结果输出、数据分发等服务。1、AI智能识
|在面向物联网、大流量等场景下,为了满足更广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求,云计算正在向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节点组合形态进阶,边缘计算成为其向边缘侧分布式拓展的新触角。探析云协同的九大应用场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徐恩庆?董恩然2019年边缘计算备受产业界关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很多人把2019年称作边缘计算的元年。理性来看,造成如此火爆局势难免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毕竟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系统中、端协同逻辑架构1)KubeEdge作为运行在边缘节点的管理程序,负责管理在边缘节点上应用负载的资源、运行状态和故障等。KubeEdge为EdgeX Foundry服务提供所需的计算资源,同时负责管理EdgeX Foundry端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2)EdgeX Foundry是由KubeEdge管理的一套IoT SaaS平台。该平台以微服务的形式管理多种物联网终端设备。同时,Ed
原创 2023-01-28 06:51:14
264阅读
边缘计算系统中云、协同逻辑架构1)Kubernetes控制节点沿用云部分原有的数据模型,保持原有的控制、数据流程不变,即KubeEdge所运行的节点在Kubernetes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普通节点。Kubernetes可以像管理普通节点一样管理KubeEdge所运行的节点。2)KubeEdge之所以能够运行在资源受限、网络质量不可控的边缘节点上,是因为KubeEdge在Kubernetes控制节
原创 2023-01-28 06:51:25
275阅读
## 端协同架构的探索与实践 ### 背景描述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端协同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架构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端、、云的协同作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服务。以下是我们对该架构的分析框架: 1. **端**:终端设备,承担数据采集和初步处理。 2. ****:边缘计算节点,负责数据预处理和实时决策。 3. **云**:云计算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
原创 5月前
112阅读
# 云协同架构 ## 引言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云端。然而,将所有数据都发送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堵和延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协同架构应运而生。云协同架构计算任务在云端、边缘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什么是云协同架构? 云协同架构是一种将计算任务在云端、边缘和终端设备之间分配的架构。它基
原创 2023-09-15 22:32:15
331阅读
近日,第二届边缘计算开发者大赛已启动(查看启动仪式),全球揭榜挂帅火热招募中。华为云IoT Edge · 协同赛道受到了广大开发者的关注,赛程时间将从9月持续到12月,赛道奖金池高达40万元。还在迷茫不知如何参赛?一文带你进入大赛精彩世界:赛道玩法科普协同赛道中,基于华为云IoT Edge开发平台和技术,为参赛者提供了两条通道,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科创团队,开放式
背景随着万物互联场景的逐渐普及,边缘设备的算力也不断增强,如何借助云计算的优势满足复杂多样化的边缘应用场景,让云原生技术延伸到端和边缘成为了新的技术挑战,“云协同”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技术焦点。本文将围绕 CNCF 的两大开源项目 KubeVela 和 OpenYurt,以一个实际的 Helm 应用交付的场景,为大家介绍云协同的解决方案。OpenYurt 专注于
文章目录一、物联网云协同1.IoT云协同设计2.物联网平台设计3.物联网平台实现二、部署环境1.节点配置2.版本信息三、IoT云协同部署1.部署Kubernetes集群2.部署KubeEdge3.部署ThingsBoard集群4.部署Node-RED边缘网关4.1.边缘网关功能4.2.部署EMQX4.2.部署Node-RED5.配置边缘网关5.1.ThingsBaord创建网关5.2.No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云计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边缘计算应运而生。边缘计算是指将计算和数据处理等任务从中心服务器移到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上,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降低延迟。而云、、端三协同则是指将云计算、边缘计算和终端设备相结合,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本文将探讨云、、端三协同下的边缘计算的应用和意义。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