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同”,即云端与边缘的协同。通过通道,部署在边缘节点上,并实现在云端远程管理应用,保障部署在边缘的应用能够正常运行,并通过与云端的连线,将业务执行结果在云端呈现。作者:Jan-tao 。协同协同”,即云端与边缘的协同。通过通道,部署在边缘节点上,并实现在云端远程管理应用,保障部署在边缘的应用能够正常运行,并通过与云端的连线,将业务执行结果在云端呈现。IoT边缘优势就近
转载 2024-03-10 18:34:40
143阅读
2019 年边缘计算备受产业关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很多人把 2019 年称作边缘计算的元年。理性来看,造成如此火爆局势难免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毕竟边缘计算的概念存世也已多年。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工业互联网的大力推动、 5G 大规模商用的持续酝酿等因素,让整个产业对 IT 和 OT 的深度融合充满信心和期待。这种情况下,也许边缘计算不火也难。协同的新浪潮1
## 协同 架构实现步骤 为了帮助你理解和实现“协同 架构”,我将按照以下步骤来展开讲解,并提供相应的代码示例。 ### 步骤1: 设计架构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设计整个架构的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架构示意图: ```mermaid graph LR A[云端服务器] -- 同步数据 --> B((边缘设备)) B -- 数据处理 --> C((边缘服务器)) C -- 请求
原创 2023-09-26 09:35:49
175阅读
协同架构 协同架构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架构模式,它将边缘计算和计算相结合,实现了边缘设备和云端资源的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服务。本文将介绍协同架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一个代码示例来展示其应用。 1. 协同架构的概念 协同架构是一种将边缘设备和云端资源相连接的网络架构模式。边缘设备是指位于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云端资源是指服务器
原创 2024-01-25 13:37:14
190阅读
随着AI、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不断增加,基于、端协同架构的部署需求也越来越多。TSINGSEE青犀视频的智能分析网关/平台,不仅融合了AI智能识别技术,同时依托、端协同架构优势,由终端负责数据感知,边缘负责局部的数据分析,而云端则汇集所有边缘的感知数据、业务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最终完成场景下的态势感知、分析结果输出、数据分发等服务。1、AI智能识
|在面向物联网、大流量等场景下,为了满足更广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求,计算正在向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节点组合形态进阶,边缘计算成为其向边缘侧分布式拓展的新触角。探析协同的九大应用场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徐恩庆?董恩然2019年边缘计算备受产业界关注,一度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很多人把2019年称作边缘计算的元年。理性来看,造成如此火爆局势难免有一些炒作因素在推波助澜,毕竟边缘计算
摘要:从边缘计算诞生开始,就一直有声音说边缘计算是计算的“终结者”。但经过时间的验证,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关系更加清晰:由于边缘计算解决了在边缘资源中云计算应用的应用问题,成为了计算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支撑,边缘计算与计算势必彼此融合,随之而来的就是“协同”。边缘计算是对计算的有效补充实时或更快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更接近数据来源,而不是在外部数据中心或云端进行,因此可以减少延迟时间
转载 2024-07-26 09:29:39
55阅读
文章目录一、物联网协同1.IoT协同设计2.物联网平台设计3.物联网平台实现二、部署环境1.节点配置2.版本信息三、IoT协同部署1.部署Kubernetes集群2.部署KubeEdge3.部署ThingsBoard集群4.部署Node-RED边缘网关4.1.边缘网关功能4.2.部署EMQX4.2.部署Node-RED5.配置边缘网关5.1.ThingsBaord创建网关5.2.No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计算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边缘计算应运而生。边缘计算是指将计算和数据处理等任务从中心服务器移到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节点上,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降低延迟。而、端三协同则是指将计算、边缘计算和终端设备相结合,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数据处理和应用。本文将探讨、端三协同下的边缘计算的应用和意义。
边缘计算系统中云、协同逻辑架构1)Kubernetes控制节点沿用部分原有的数据模型,保持原有的控制、数据流程不变,即KubeEdge所运行的节点在Kubernetes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普通节点。Kubernetes可以像管理普通节点一样管理KubeEdge所运行的节点。2)KubeEdge之所以能够运行在资源受限、网络质量不可控的边缘节点上,是因为KubeEdge在Kubernetes控制节
原创 2023-01-28 06:51:25
275阅读
# 协同架构 ## 引言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到云端。然而,将所有数据都发送到云端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堵和延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协同架构应运而生。协同架构将计算任务在云端、边缘和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什么是协同架构协同架构是一种将计算任务在云端、边缘和终端设备之间分配的架构。它基
原创 2023-09-15 22:32:15
331阅读
## 端协同架构的探索与实践 ### 背景描述 在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端协同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架构模式,日益受到重视。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端、协同作用,提供灵活且高效的服务。以下是我们对该架构的分析框架: 1. **端**:终端设备,承担数据采集和初步处理。 2. ****:边缘计算节点,负责数据预处理和实时决策。 3. ****:计算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
原创 5月前
112阅读
近日,第二届边缘计算开发者大赛已启动(查看启动仪式),全球揭榜挂帅火热招募中。华为IoT Edge · 协同赛道受到了广大开发者的关注,赛程时间将从9月持续到12月,赛道奖金池高达40万元。还在迷茫不知如何参赛?一文带你进入大赛精彩世界:赛道玩法科普协同赛道中,基于华为IoT Edge开发平台和技术,为参赛者提供了两条通道,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科创团队,开放式
背景随着万物互联场景的逐渐普及,边缘设备的算力也不断增强,如何借助计算的优势满足复杂多样化的边缘应用场景,让原生技术延伸到端和边缘成为了新的技术挑战,“协同”正在逐渐成为新的技术焦点。本文将围绕 CNCF 的两大开源项目 KubeVela 和 OpenYurt,以一个实际的 Helm 应用交付的场景,为大家介绍协同的解决方案。OpenYurt 专注于
 01研究背景在边缘AI领域,联邦学习概念最先由google提出并在学界和业界得到广泛的讨论和发展。对于边缘AI,数据异构和数据隐私是两个主要的挑战,而将联邦学习应用在边缘计算中,可以协助解决这些挑战。FedAvg通过主动选择每一轮参与训练的clients,避免了通信不可靠的问题,减少了通信过程中的压力。同时client只需要上传训练的gradients,防止了用户原生数据的泄露。但Fe
作者:良名原生与边缘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 K8s 为代表的原生概念越来越被企业所接受,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其所倡导的不可变基础设施,以资源为管理对象,描述性的 API,最终一致性等等理念,已经成为行业对基础设施的统一认知标准。边缘计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很早就被提出并且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很多实现的一种架构模式。旨在将算力尽量推进到数据产生的源头,以避免由于网络或者是其他硬件
很多人喜欢将边缘计算和计算混为一体。但边缘计算和计算并不是同一种事物。边缘计算和计算是互补协同的关系。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边缘计算也是计算的一部分。边缘计算和计算的关系可以比喻为集团公司和地方办事处的关系。计算和边缘计算各有所长。计算擅长把握整体,聚焦非实时、长周期大数据的数据分析,能够在长周期维护、业务决策支撑等领域发挥优势。而边缘计算则专注局部,聚焦实时、短周期
本文整理自《通信世界》对 EMQ 联合创始人金发华的专访作者:舒文琼在一座无人工厂,金属板与机床的按压声不断传来,设备状态指示灯泛着微微亮光,AGV 小车自动穿梭行进,生产秩序有条不紊。在空旷的机场停机坪上,无人驾驶的拖车装载着行李箱开往候机楼,遇到障碍物时能够自动避让,即使在信号微弱的地方也能够正常行驶。在协同、开源理念等的加持下,上述物联网应用场景正在从理想落地为现实。而从美好设想转化为现
导语 | 中心计算正如火如荼竞争着,边缘竞争又开始了。本文主要内容是介绍掌握业务上必备知识计算及服务模式;以及基于边缘计算“--端”的框架,理解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再结合在自动驾驶场景下的交付落地,了解“边缘计算+5G+AI”能做什么。引言(一)计算定义计算的概念是Google CEO埃里克于2006年提出的,同年AWS成立计算落地。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产生了海量数据,据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设备连接总数将达到1000亿,集中式处理模型下核心网络无法承载如此大的数据量传输,数据也无法在云中心存储计算,因此基于端的架构模式成为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一、建设目标推进算网融合,支持经济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以5G、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需求为牵引,通过、端的高效协同,提供算网一体化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
转载 2024-04-18 07:59:27
3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