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源: 老式方法:UDP传输设定超时未N秒,发送一个请求后等待N秒钟,若超时都没有收到确认,则重发请求,重发一定次数后便丢弃。 老式方法不合理的原因:由于网络上影响因素的不同,可能RTT差别较大,设定一个固定的超时时间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应用。 较好的方法:根据实测的RTT及其他因素考虑在内来估计超时时间。 术语 RTO:重传超时 Srtt:平滑化的RTT估算因子 Reevar:平滑化平均偏差估
# Python实现超时重传 ## 概述 在网络通信中,由于各种原因,数据包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或延迟到达。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常常需要实现超时重传机制。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超时重传。 ## 流程图 下面是整个超时重传的流程图: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Client participant Serv
原创 2024-01-03 13:17:23
470阅读
TCP的RTT算法从前面的TCP重传机制我们知道Timeout的设置对于重传非常重要。设长了,重发就慢,丢了老半天才重发,没有效率,性能差;设短了,会导致可能并没有丢就重发。于是重发的就快,会增加网络拥塞,导致更多的超时,更多的超时导致更多的重发。而且,这个超时时间在不同的网络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设置一个死的值。只能动态地设置。 为了动态地设置,TCP引入了RTT——Round Trip Tim
转载 2024-07-23 13:34:58
76阅读
# 如何实现 “Python TCP 只有超时重传,没有快速重传” 在计算机网络中,TCP 协议是最常用的一种传输控制协议。通常情况下,TCP 会实现自动重传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经典的重传机制包含超时重传和快速重传。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我们可能只希望实现超时重传,而不使用快速重传。这篇文章将带你一步一步了解如何在 Python 中实现这个功能。 ## 实现流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原创 11月前
67阅读
TCP和UDP是OSI七层模型中传输层的两个协议,对应了两种传输方式 UDPTCP是否连接无连接面向连接是否可靠不可靠传输,不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可靠传输,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连接对象个数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交互通信只能是一对一通信传输方式面向报文面向字节流首部开销首部开销小,仅8字节首部最小20字节,最大60字节适用场景适用于实时应用(IP电话、视频会议、直播等)适用
    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是TCP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超时重传时间RTO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TCP的传输效率。     如上图所示的通信过程,A首先向B发送数据报文段0,并接收来自B的确认报文段,这中间的时间称为往返时间RTT,因此我们选择的超时重传时间RTO应当略大于往返时间RTT,如果太小了就会导致A在收到确认报文之前就进行了重传。     但网络是很复杂的,基于一次样本的测量是无法确定RTO的,
TCP超时重传机制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对于一些出错,超时丢包等问题TCP设计的超时重传机制。基本原理:在发送一个数据之后,就开启一个定时器,若是在这个时间内没有收到发送数据的ACK确认报文,则对该报文进行重传,在达到一定次数还没有成功时放弃并发送一个复位信号。   这里比较重要的是重传超时时间,怎样设置这个定时器的时间(RTO),从而保证对网络资
RTT(Round Trip Time):一个连接的往返时间,即数据发送时刻到接收到确认的时刻的差值; RTO(Retransmission Time Out):重传超时时间,即从数据发送时刻算起,超过这个时间便执行重传。 若TCP先于RTT开始重传,可能会在网络中引入不必要的重复数据,反之,若延迟 ...
转载 2021-10-11 11:09:00
866阅读
2评论
引言对于网络中的传播效率来说,重传超时中的超时时间一定是十
原创 2022-07-01 00:19:20
634阅读
# 超时重传的Java实现 互联网通信中,数据包传输需要可靠性保障。然而,由于网络延迟、丢包等情况,如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成了一个重要问题。超时重传(Timeout Retransmission)是一种常见的错误控制方法。当发送方未在设定时间内收到确认消息(ACK)时,便会重发数据包。本文将介绍如何在Java中实现超时重传的基本思路及代码示例。 ## 工作原理 超时重传的基本流程如下:
原创 8月前
54阅读
对每个连接,TCP管理4个不同的定时器 重传定时器使用于当希望收到另一端的确认。 坚持定时器使窗口大小信息保持不断流动,即使另一端关闭了其接收窗口。。 保活定时器可检测到一个空闲连接的另一端何时崩溃或重启。 2MSL定时器测量一个连接处于TIME_WAIT状态的时间。
原创 2021-07-08 15:45:22
724阅读
数据的可靠性传输ACK机制 -- 保证对端接收数据重传机制 -- 对端未接收到就重传序号机制 -- 由于网络本身包会前后到达对端重排机制 -- 根据需要保证数据的顺序窗口机制 -- 等待对端可以进行数据接收,针对对端缓冲区可用空间,用于控制发送端发送速度,避免接受方的缓冲不够大导致溢出,同时控制流量避免网络拥塞。发送方的窗口大小由接受方确定。ARQ协议 -- Automatic Repeat-re
转载 2024-04-29 16:49:58
53阅读
一、引言对于每个TCP连接,TCP管理4个不同的定时器 重传定时器用于当希望收到另一端的确认。坚持 (persist) 定时器使窗口大小信息保持不断流动,即使另一端关闭了其接收窗口。保活 (keepalive) 定时器可检测到一个空闲连接的另一端何时崩溃或重启。2MSL定时器测量一个连接处于TIME_WAIT状态的时间。二、往返时间测量TCP超时重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一个给定连接,如何测量往...
原创 2021-05-30 19:27:30
694阅读
引言TCP提供可靠的运输层。它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确认从另一端收到的数据。但数据和确认都有可能会丢失。TCP通过在发送时设置一个定时器来解决这种问题。如果当定时器溢出时还没有收到确认,它就重传该数据。对任何实现而言,关键之处就在于超时重传的策略,即怎样决定超时间隔和如何确定重传的频率。超时重传的简单例子首先观察TCP所使用的重传机制,我们将建立一个连接,发送一些分组来证明一切正常,然后拔掉电缆,
TCP
原创 2021-04-16 13:04:48
405阅读
任神的书确实不错, 以IPC的角度把以前零碎的东西做一次复习,加深了理解。以下是读书笔记。 1.进程与线程 进程:android一般一个程序占有一个进程,但可以通过给四大组件指定android:process属性 开启单独,一个进程会运行在 线程: 在一个应用 中耗时操作一般要开启子线程去操作,也就是说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它们之间是包含关系。能够进行IPC的数据库型: 基本数据类型、Ser
一、TCP超时重传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过多地涉及效率与性能,而主要关注操作的正确性。在本文及接下来的TCP文章中,我们不仅讨论TCP执行的基本任务,还关心其执行效率 由于下层网络层(IP)可能出现丢失、重复或失序包的情况,TCP协议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为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TCP重传其认为已丢失的包。TCP根据接收端返回至发送端的一系列确认信息来判断是否出现丢包。当数据段或确认信...
重传时发送数据的大小数据在传输的时候不能只使用一个窗口协议,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拥塞窗口来控制数据的流量,使得数据不会一下子都跑到网路中引起“拥塞”。也曾经提到过,拥塞窗口最初使用指数增长的速度来增加自身的窗口,直到发生超时重传,再进行一次微调。但是没有提到,如何进行微调,拥塞避免算法和慢启动门限就是为此而生。所谓的慢启动门限就是说,当拥塞窗口超过这个门限的时候,就使用拥塞避免...
转载 2010-08-09 23:27:00
181阅读
2评论
对于每个连接,TCP管理4个不同的定时器1.重传定时器使用于当希望收到另一端的确认。2.坚持定时器使窗口大小信息保持不断流动,即使另一端关闭了其接收端口。3.保活定时器可检测到一个空闲连接的另一端何时崩溃或重启4.2MSL定时器测量一个连接处于TIME_WAIT状态的时间IMCP差错:常见的有源站抑制,主机不可达和网络不可达。...
原创 2023-04-11 00:10:11
90阅读
RTT:往返时间;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即超时重传时间;关键点在于:超时重传间隔的策略,即怎样确定超时间隔和重传间隔; TCP中的四个定时器:2MSL定时器;重传定时器;坚持定时器;保活定时器;首先是如何得到RTO值;(假设已经能测量到RTT值情况下) RTO值...
转载 2014-08-05 20:29:00
176阅读
2评论
一、TCP超时重传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过多地涉及效率与性能,而主要关注操作的正确性。在本文及接下来的TCP文章中,我们不仅讨论TCP执行的基本任务,还关心其执行效率 由于下层网络层(IP)可能出现丢失、重复或失序包的情况,TCP协议提供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为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TCP重传其认为已丢失的包。TCP根据接收端返回至发送端的一系列确认信息来判断是否出现丢包。当数据段或确认信...
原创 2022-04-02 16:08:14
100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