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协议充分考虑了设备的测试问题,在协议层面提供了直接测试模式,用于执行BLE设备的RF物理层一致性的测试。直接测试模式(Direct Test Mode)常简称为DTM。DTM测试的核心工作是令设备在指定的频率上发送一段数据序列,在另一端使用测试设备接收数据序列并给出测试报告,或者反过来测试设备发送一段数据序列,BLE设备接收并给出测试报告。测试报告中会给出通信频率的偏移量,频率的功率,通信
转载 2024-07-29 18:47:59
125阅读
1)RRC 功能 从 RRC 的功能跟看,相比 LTE没有变化的功能有: 1)PLMN 及小区选择,2)准入控制,3)NAS 消息转发 取消的功能有: 1)测量报告,2)切换及移动性管理 有变化的功能有[括号内是变化的内容]: 1)系统消息广播 [系统消息块及内容差异] 2)小区重选 [不支持异系统重选,不支持基于 RSRQ 重选,不支持基于优先级重选] 3)无线资源管理 [支持 SRB1bis
转载 2023-08-04 13:54:10
48阅读
系统设计通过使用CC2541芯片所具有的蓝牙4.0 BLE协议实现蓝牙设备的互联以及无线数据的发送。TI公司推出的蓝牙4.0 BLE协议[9]包含两部分:主机和控制器。协议的实现方式采用分层的思想,控制器部分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主机控制接口层;主机部分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及自适应协议层、安全管理层、属性协议层、通用访问配置文件层、通用属性配置文件层;上层可以调用下层提供的函数来实现需要的功能。蓝牙
协议的实现方式采用分层的思想,控制器部分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主机控制接口层;主机部分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及自适应协议层、安全管理层、属性协议层、通用访问配置文件层、通用属性配置文件层;上层可以调用下层提供的函数来实现需要的功能。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1Mbps自适应跳频的GFSK射频,工作于免许可证的2.4GHz 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这一层可以是软件AP
  BLE就是低功率蓝牙。要着重了解两种设备:  dual-mode双模设备:简单说就是向下兼容。  single-mode单模设备:仅仅支持BLE。   关于开发主要讲的是单模设备,它可以只靠纽扣电池即可持续工作。  TI的蓝牙4.0BLE协议BLE-CC254x-1.4.0,即现在的版本是1.4版本的。可以从TI官方下载或从附件中下载安装,默认是安装在C盘中。因为上一篇博文提到进
转载 2023-07-25 19:28:20
126阅读
ATT(Attribute Protocol)属性层是GATT和GAP的基础,它定义了BLE协议上层的数据结构和组织方式。 属性(Attribute)概念是ATT层的核心,ATT层定义了属性的内容,规定了访问属性的方法和权限。以编程的眼光来看,属性是一个数据结构,它包括了数据类型和数据值,就如同C语言结构体的概念,开发者可以设计独特的结构,来描述外部世界实体。属性包括三种类型:服务项、特征值和描
蓝牙协议初始化流程分析 熟悉安卓系统中蓝牙基本架构的同学想必对蓝牙协议不会陌生,还不了解的也不必担心,出门左转查看我另一篇文章《安卓系统中蓝牙服务层的初始化流程分析》,那篇分析里有一幅蓝牙系统在安卓中的架构图,想来对初识蓝牙的小伙伴会有很大帮助。 蓝牙协议整体上分为:HOST + Controller,它们之间以HCI为界线形象地分为上下两部分。Controller对
前言学习使用蓝牙芯片进行项目开发,就得先对协议的框架结构进行分析,需要对BLE协议的框架结构有清晰的理解,因此我尝试简单分析一下BLE协议协议框架首先,协议的意思就是对协议的代码实现,协议的框架分层大概可以用下图表示:控制层可以分为:主控制器(HCI)、链路层(LL)、物理层(PHY);HCI:控制一般的蓝牙设备行为,负责所有与数据无关的蓝牙系统操作,例如:查询蓝牙状态,连接蓝牙设备
启动过程完成后立即进入main_func函数。该函数在进入主循环while(1)之前,只调用了system_init()函数。system_init()函数里面包含了对看门狗、时钟、外设、检查和读取蓝牙物理地址、BLE的初始化等等。BLE初始化部分具体包含init_pwr_and_clk_ble()、rwip_clear_interrupts ()、rwip_init()等。这些函数是固化代码,不
1. 前言本文从协议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如下问题:为什么会有蓝牙协议(Why)?怎样实现蓝牙协议(How)?蓝牙协议的最终样子是什么(What)?我们知道,当前的蓝牙协议包含BR/EDR、AMP、LE三种技术,为了降低复杂度,本文将focus在现在比较热门的BLE(Bluetooth Low Energy)技术上(意在用于物联网),至于BR/EDR和AMP,触类旁通即可。2. Why“Why
转载 6月前
65阅读
蓝牙4.0BLE协议介绍问题:什么是BLE协议BLE协议BLE协议的关系?  顾名思义,人类之间需要一种语言才能沟通,机器之间,电子之间也有一个标准,也就是作为通讯标准,也就是通讯协议。  协议:定义了一系列通讯标准,通讯双方都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数据通讯。  协议协议的具体实现形式,实现的函数库,固件库。  把个个协议集合到了一起,以函数库的形式实现,并用这些给用户提供一些应用层的A
接下来我们再看main()函数中另一个跟OSAL相关的函数——osal_start_system(),也位于OSAL.c中。void osal_start_system( void ) { #if !defined ( ZBIT ) && !defined ( UBIT ) for(;;) // Forever Loop #endif { osal_run_sys
转载 2023-12-25 15:42:27
46阅读
1:BSD TCP/IP协议,BSD历史上是其他商业的起点,大多数专业TCP/IP(VxWorks内嵌的TCP/IP)是BSD派生的。这是因为 BSD在BSD许可协议下提供了这些专业的雏形,BSD许用证允许BSD以修改或未修改的形式结合这些专业的代码而无须向创建者付版税。同时, BSD也是许多TCP/IP协议中的创新(如广域网中饿拥塞控制和避免)的开始点。ftp://ftp.F
1、协议协议:****协议***就是通信方之间共同的约定,以保证通信的成功事先定义好的一组通信规则(约定),例如:数据单元的格式,数据的内容及其表达的含义,通信开始、结束的标志。(可以理解为暗号,双方的口令对上即可通信)网络中的设备必须严格遵守通信协议,不然通信就无法实现。协议就是一组用程序代码实现的通信协议的库函数。即厂商为了通信方便编写的函数库,调用函数库中不同的函数可以实现不同的约定。
前言这段时间参与了一款与蓝牙外设交互的项目, 以前没有涉及过数据传输方面的开发, 踩了不少坑,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此时, 项目也即将进入尾声, 有时间把这些记录一二. 本人才疏学浅, 如有错误,大佬轻喷.BLE4.0开发这方面网上的Demo一大堆, 暂时不做太多的赘述, 只对坑点做一个摘要.需求使然, 要对设备的接近远离有一个比较精确的计算, 使用的方案是对蓝牙的信号强度进行分析. 然而,
蓝牙协议是通信协议的一种,一般而言,我们把某个协议的实现代码称为协议(protocol stack),BLE协议就是实现低功耗蓝牙协议的代码,理解和掌握BLE协议是实现BLE协议的前提。当前的蓝牙协议分为基础率/增强数据率(BR/EDR)和低耗能(LE)两种技术类型,本文将重点介绍BLE(Bluetooth Low Energy)。  1、BLE低功耗蓝牙协议框架要实现
转载 2023-06-02 10:47:53
459阅读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方便没接触过Android上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的同学快速上手使用的简易教程,因此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不做过分深入的探讨,此外,为了让没有Ble设备的同学也能模拟与设备的交互过程,本文还提供了中央设备(central)和外围设备(peripheral)的示例代码,只需2部手机大家就可以愉快的“左右互搏”了。准备工作角色上面我们提到了中央设备(centr
转载 2024-01-24 13:07:59
202阅读
,在物理层(Physical Layer)之上,接口层(HCI)之下。物理层比较抽象,除了BLE信道,许多地方都是通用的通信技术,不能反映BLE通信协议的特点,而HCI之上的部分,大多在软件中实现,因此,理解BLE协议的底层实现,...
原创 2022-12-07 10:57:36
1293阅读
0 引言    自2012年蓝牙4.0规范推出之后,全新的蓝牙低功耗(BLE)技术由于其极低的运行和待机功耗、低成本和跨厂商互操作性,3 ms低延迟、AES-128加密等诸多特色,可以用于计步器、心律监视器、传感器物联网等众多领域,大大扩展蓝牙技术的应用范围[1-2]。    尽管BLE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但是
转载 2024-04-23 19:18:53
131阅读
# 了解 Android BLE 协议 ## 什么是 Android BLE 协议Android BLE(Bluetooth Low Energy)是一种低功耗蓝牙协议,旨在为移动设备提供更长的电池寿命。BLE是一种短距离通信技术,通常用于连接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健康追踪器和传感器等。在 Android 平台上,开发者可以使用 BLE API 来实现与 BLE 设备的通信。 ## An
原创 2024-05-04 03:29:21
89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