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纯电动汽车、规模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池材料|电解界面副反应所产生的可燃性气体是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首要原因。微分电化学是解析锂离子电池产气副反应机制的强有力研究技术。本文以DEMS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技术要点和实验流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DEMS技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其次,分析讨论了DEMS和其它互补的原位技术的联用的重要性。最后
原创 2021-04-29 16:35:58
2887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进行数值模拟)LiFePO4电池结构可简化为阳极极耳、含电解液的阳极集流体、阳极膜片、隔离膜、含电解液的阴极集流体和阴极极耳。电极隔膜和分离器由阳极膜片、阴极膜片和隔离膜组成。隔离膜中的聚合物骨架不导电子,电化学反应只发生在固体活性物颗粒与电解液交界面处,其反应方程式为:阳极:LixC6&lt
高中学化学的时候,由于经常搞不清电池阴极、阳极、正极、负极的对应关系以及各电极发生的化学反应,老师教给我们一句关于电池反应的口诀“负失氧,正得还”,虽然高中那点化学常识现在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这句心法口诀仍记忆犹新。下面系统回顾一下有关电池的基础知识。1 电池及组成电池是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内存储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子的转移通过电解转移到电池电极,而普通的非电化学氧化反应如金属
导读    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元件,具有功率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工作温度宽、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自1957年第一份专利申请以来,电化学电容器历经了数代的发展,在电极材料、电解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电化学电容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储能、电动汽车、自动控制等领域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化学电容器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展望了电化学
原创 2021-04-28 12:35:37
321阅读
B站视频讲解: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4y197kP?p=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首先呢,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那是因为这个非常重要,对我们使用电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电容阻抗-频率曲线图上图是一个典型的电容的阻抗频率曲线图,为什么说它非常重要呢?首先它非常直观,横轴上是频率,纵轴是阻抗,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出在各个频率点上,电容的总
                                                   
原创 2021-11-22 17:25:47
106阅读
不知不觉已经毕业多年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怎么配平化学方程式呢?反正小编我是已经记不太清了,所以今天的文章除了分享如何用python配平化学方程式,顺带着还会复习一些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希望广大化学爱好者喜欢。1.化学方程式复习篇Python定义化学方程式是指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
转载 2023-12-07 19:49:45
46阅读
摘 要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逐渐攀升,我国能源结构正在逐步转型。储能系统因其响应速率快、调节精度高等特点,成为能源行业中提升电能品质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支撑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由于储能技术的进步、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成本的不断降低,储能技术已具备商业化运营的条件,尤其是多种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逐步扩展了储能的应用领域。除了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法规的颁布、电力市
原创 2021-04-26 19:56:36
1168阅读
导读本文从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极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纸/碳纤维、织物等)、电解(液态、固态、有机-无机复合电解)、制造工艺(打印/涂覆/喷涂、沉积、纺织)及具有不同附加功能特性的新型柔性电池等方面对柔性电化学储能器件关键组元和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电子设备需求的多样化,移动式能源、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了衔接应用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关键点。在这一背景下,柔性电子设备的发展引
原创 2021-04-28 11:01:48
520阅读
方法一:特征识别法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 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画出图 1 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析:设电流由 A 端流入,在 a 点分叉,b 点汇合,由 B 端流出。支路 a—R1—b 和 a—R2—R3(R4)—b 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 a、b 两点之间
转载 2024-07-25 19:56:31
153阅读
通过 AD5933 测得阻抗值,结合电极几何参数,可以推导自来水电导率。
原创 14天前
67阅读
长期以来锂离子电池单体一致性差是困扰着锂离子电池组设计难题,这里我们所说的一致性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容量、电压等参数,还包括了单体电池的容量衰降速度、内阻衰降速度和电池组的温度分布等因素。理想情况下,同一批次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具有相同的电化学性能,但是实际上由于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会使锂离子单体电池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电池组往往由数百只,甚至是数千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而成,因此电池组的容量受到单体电池
原创 2021-04-29 15:18:20
346阅读
1点赞
摘 要:本文旨在对一种简化的电化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首先采用三参数抛物线方程将固相锂离子扩散偏微分方程简化为常微分方程,在单粒子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液相浓度和液相电势及SEI膜阻抗引起的过电势对端电压的影响,使用平均体积电流密度取代锂离子流量密度沿电极厚度方向的变化,建立了新的电化学模型。继而采用实验结合仿真的方式获取了电池的正极开路电压表达式。对电化学参数进行参数敏感度分析,并确定了该模型下待辨识电
原创 2021-04-26 15:35:49
8182阅读
ChemDraw软件是一款比较常见的化学绘图软件,化学专业的领域的人常常会用到它。本教程主要是针对新手用户,让其了解一些ChemDraw的一些基本操作,以便其能尽快上手早日用到工作中。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移动ChemDraw结构有什么方法?一、一般移动操作1、利用选择工具移动ChemDraw结构选择工具选中要移动的ChemDraw结构后,点击鼠标选中此结构,接着通过拖动鼠标将结构移动到所需位
✅作者简介:热爱科研的Matlab仿真开发者,修心和技术同步精进,matlab项目合作可私信。?个人主页:Matlab科研工作室?个人信条:格物致知。更多Matlab仿真内容点击?智能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预测       雷达通信      无线传感器       &
原创 2023-06-15 12:21:10
194阅读
导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强,其中电子皮肤、可植入传感器等新型便携式器件也对储能单元的可拉伸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综述介绍了制备可拉伸式锂离子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的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简单评述;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可拉伸式电化学储能器件中常用的电解及其优缺点,以及可拉伸式储能器件的集成方案。最后,针对性地总结可拉伸储能器件制备过程中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原创 2021-04-27 15:02:10
459阅读
作者:Ayoosh Kathuria编译:ronghuaiyang 导读 训练神经网络的第一步是完全不接触任何神经网络代码,而是从彻底检查你的数据开始。 这篇文章侧重于我们的实验的数据相关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通常在我们开始建模之前进行。我们研究的动机来自Andrej Karpathy在他的博客A Recipe for Training Neural Networks
摘 要 :以纳米硅作为硅源,苯胺作为碳源,通过原位聚合结合炭化合成硅/炭复合材料,接着通过水蒸气物理活化得到硅/活性炭复合物。使用XRD、N2吸附法、透射电镜以及半电池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硅/活性炭复合材料的结构和锂电池性能进行分析。实验数据表明:水蒸气活化温度与活化时间分别为750 °C和 20 min时,得到的硅/活性炭复合材料表现出比硅/炭复合材料更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该样品在100、200、
原创 2021-04-25 16:36:17
3688阅读
研究背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安全、高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的支撑力度。大部分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只能行驶不到300公里的里程,所以“里程焦虑”成为一个行话。造成“里程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的电量不足。所以,各国在2020年末的动力电池的比能量指标超过350Wh/kg,这个指标也成为目前研发动力电池企业瞄准的一个目标。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因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原料丰富等
原创 2021-04-26 18:17:05
326阅读
研究背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安全、高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的支撑力度。大部分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只能行驶不到300公里的里程,所以“里程焦虑”成为一个行话。造成“里程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的电量不足。所以,各国在2020年末的动力电池的比能量指标超过350Wh/kg,这个指标也成为目前研发动力电池企业瞄准的一个目标。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因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原料丰富等
原创 2021-05-01 18:03:25
306阅读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