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在公司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怎么这么久还没有被提拔,薪水没有得到提升呢?”
古罗马皇帝拿破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事情。他有一个手下,跟随自己长年征战。有一次,这位属下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有一天这个士官找到拿破仑说,将军,我已经跟你打仗,东奔西走10年了,还是个上士啊,您应该给我提职了,拿破仑斜了一眼士官说:“你看到那头驴子了么,它跟我东奔西走20年了,可还是一头驴子!”
职场也是一样,职场当中没有苦劳,只有功劳。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有些人十年的经验,只不过是一年的经验重复十次而已。年复一年的重复类似的工作,固然很熟练,但可怕的就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的成长,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员工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也必须经历一定的“台阶”。如果只讲资历不看能力,就会出现论资排辈的现象。但有的人常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利己。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时资历无法代表全部。
不问过程怎样,只求结果如愿。作为员工,我们无须问自己为企业做了什么,而是应该问做好了什么。一字之差,折射的是员工的心态偏差和能力上的不足。只做了工作而未做好的员工很难在工作上有所建树,也就很难取得高收入。不管你工作多么奔波辛劳,如果最终没有作出业绩,你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白费,你作为员工的价值就值得怀疑。有苦劳的人只重视自己付出多少,从小的方面说,是对自我人力的浪费;往大的方面说,是对企业资源的挥霍,是工作能力的缺失。
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去浪费,只有不断为企业作出实质贡献,企业才会有好的发展,因为市场经济只认结果,员工多一份“功”,企业就多一份生机,企业多一份生机,员工才能有更广阔的自我提升空间。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一些成功的企业正是秉持这一理念,才由小到大、由大到强。员工价值的提升也是如此。
下班前,老总让小张写一份发言稿和一篇行业动态分析,第二天开董事会要用。虽然那个行业动态分析报告对小张来说也是个新的课题。他觉得那么短的时间里自己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但作为老总的秘书,小张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完成老总交给他的工作。他把历年来公司的资料汇总,然后把跟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也分门别类。花了三个多小时进行研究分析,到真正动笔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到了这个时候,他又困又累,但为了完成任务,他还是强打精神,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但直到上班时间,小张的文件还没完全出来,老总过来问他写完了没有。小张无言以对。老总没说什么,只是拍拍他的肩说等会儿开会让他做好记录。
会后,老总把小张叫到办公室说,因为小张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致使此次会议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决定扣发他的季度奖金,还把他调到下级部门,算是对小张的一次警告。
小张解释说自己是没有完成任务,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在别人休息、吃饭、睡觉的时间里,他都一个人在查资料、写文件。老总对他说,公司要的是结果,不是要你闷在那里苦熬,没有结果就等于没做。不但没有做,还会给公司造成损失。
现在有些像小张一样,总是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搪塞自己各方面能力的缺失,这是一种典型的职场“精神胜利法”。苦劳而无功其实也是一种过错,因为老板雇用员工不是要他们的做事过程,而是要他们为公司“建功立业”,作出业绩。尤其是在讲求效能、追求效率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好的结果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市场不会给企业留下太多时间去修正、去调整;也不会说,这次你已经很努力了,也很辛苦,虽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次努力就是。等下次你努力的时候,别的企业早就占领了市场,主导了市场。正因为如此,现在的企业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这促使企业要求员工的所有工作都能一次见成效,而不是每天以“劳累之命”求“未结之果”。
张平被老板派到西郊水产市场,对市场上销售的带鱼、鱿鱼、马鲛鱼这三种海鱼的价格进行一番调查,以此来指导公司的定价策略。张平到了市场后,不仅按照老板的要求对三种鱼类的价格进行了了解,还按照不同的规格和包装进行了价格分类。他还向摊主询问了每天的销售情况,以及对改变进货渠道的兴趣。
回到公司后,他没有马上去见老板,而是花了10分钟快速地做了一个统计表,这样,老板拿到手中所有的数据都能一目了然。老板对张平的工作很满意,很快给他加了薪水,并让他搬到四人间的办公室。老板的这些奖励措施并不是因为张平的这次表现,而是对他长久以来的工作的肯定。
若想像张平这样脱颖而出并非难事,你要做的就是以企业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思考,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能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益,员工也能在“劳而有功”的情况下,快速提升自己的职位,从而拥有完美的职业人生。
俗话说:革命不分先后,功劳却有大小。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勤奋工作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曾经做出过一定贡献,现在却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且自以为是的员工。在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一句话,不重苦劳重功劳,强调的是企业的诉求——企业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即使你付出了千倍努力,吃尽了苦头,如果你没有为企业作出业绩,对企业的贡献为零,你的工作就是无用功。
1993年,郭士纳就任IBM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这是IMB第一次从本公司员工外挑选一个领导人。而郭士纳上任之际正是IBM亏损惨重、即将分崩离析之时。
郭士纳上任之后,他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裁员。他在一份备忘录中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们中有些人多年效忠于公司,到头来反被宣布为‘冗民’,报刊上也登载了一些业绩评分的报道,当然会让你们伤心愤怒。我深切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员的痛苦之时上任的,我知道这对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业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及其儿子小沃森认为,这样可以让每个员工觉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纳裁员却动了大手术,一口气就裁减35000名员工。
裁员行动结束后,郭士纳对留下来的雇员说:“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职位升迁太慢。你必须拿出点成绩让我看看,得给我创造出成大的效益。现在你是否继续留任,就看你的表现了。”
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改革,郭士纳在短短的六年中重塑了IBM这个曾是传奇偶像企业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长的复兴之路。
职场中辞退员工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些人已经是处变不惊了。但有一个道理我们必须清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必须靠利润去维持发展,而要发展便需要公司中的每个员工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公司是员工努力证明自己业绩的战场,证明自己的唯一法则就是业绩。无论何时何地,如果你没有作出业绩,你迟早是一枚被弃用的棋子。
通常来说,一个成功老板的背后必定有一群能力卓越,业绩突出的员工。老板心中分数很高的职员,也一定是那些业绩斐然的员工,当然,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奖赏,而业绩差的员工,则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
身在职场,必须懂得“没有苦劳,只有功劳”是员工在公司的生存哲学。(摘自《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