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律 管理你的上司(6)
其次,你需要以退为进。如果你知道你的上司不胜任,他的上司很可能也知道这个尴尬的事实,而不会再提拔他,他也就挡住了你晋升的通道。你必须摆脱挡路人,进入另一条没有障碍物的通道。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寻找贵人。发现层级组织里能够帮助你晋升的贵人,并且要打动他。不胜任的上司不是贵人,因为他的上司会认为他的推荐已经无关紧要。每个贵人的帮助都有一定限度,因此要随时准备好效忠更“贵”的贵人。而且,贵人×××,最好是多名贵人共同提拔。
  如果你自己不想上升到不胜任的级别,那么你需要在现在的工作上表现出“创造性的不胜任”,这样才能避免被提拔,而快乐地待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岗位上。如果你已经到达不能胜任的级别,但是又不想让别人看出来,也不想让自己感受到,那么你可以采用“以形象代替表现”和“枝节问题专门化”等技巧。
  ■ 遇上糟糕的上司
  比不胜任的上司更可怕的,是糟糕的上司。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之中遇上一两个糟糕的上司。韦尔奇在《赢》这本书里,没用专门的一章来讲管理上司,而是讲管理“糟糕的上司”。
  韦尔奇说:“糟糕的老板有各种类型,有的缺乏能力,有的笑里藏刀,有的欺凌弱小,有的喜怒无常,有的吝啬小气,有的言而无信,有的任人唯亲。”
  这些人怎么当上上司的呢?有的可能业绩很好,有的可能是靠亲友关系。在有些行业,比如创意性行业,不好相处的创意天才可能会长期占据上司的位置。在金融行业,资本运作高手也可能占据高位,而且因为善于赚钱,行事更加肆无忌惮。
  ■ 听取韦尔奇的建议
  遇上糟糕的上司,韦尔奇的建议是先问自己:为什么他为人如此古怪?是他本性如此,还是只给你穿小鞋?甚至只是因为你看不惯任何上级?要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如果你对上司还不错,自己身上也找不到特别的问题,那就只能去找他面谈,了解他是怎么想的。
  面谈可能有几种结果。第一种是他正等待这个机会把你解聘,所以你要位解聘做好准备。不管他说什么,不要一味辩解,因为你的目的是知道他那些没有完全公开的想法。第二种算是幸运的结果,他会指出你的缺点,并跟你一起制订改进的计划。那你就照着去做吧。第三种则是他对你的业绩还算满意,只是不怎么喜欢你。那么接下来你就该问:他的结局会如何?
  有时候迹象很明显,糟糕的上司会很快走人,你只需要再忍受一段时间。有时候,糟糕的上司会留很久,如果他业绩还不错,或者他的裙带关系会保护他很长时间。这时怎么办?韦尔奇说,你该问自己:如果我的业绩继续保持不错,也继续忍受这个糟糕的上司,我会得到什么?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努力会被公司看在眼里,那就值得继续留下来。韦尔奇当年也曾经遇到过糟糕的上司,但是他坚持下来,最终当上了CEO。韦尔奇说,千万不要去找上司的上司打小报告,十次里面有九次,最终受伤害的是你自己。
  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留在这里工作呢?是因为你热爱工作内容,还是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是否值得你用糟糕的老板来换取?如果觉得不值得,就制订个退出计划;如果决定留下来,就不要把糟糕的上司看得那么重,他不是工作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全部。

第五律 管理你的上司(7)
■ 特殊的下属—二把手
  管理上司,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就是作为二把手管理一把手。二把手管理一把手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就是作为COO(首席运营官)管理CEO。
  COO不好当。举两个老例子吧,2006年8月,三天之内,美国就有两家大公司的COO高调下课。一家是美国第三大无线通信运营商SprintNextel,其业绩不佳,股价低迷,因此COO承担责任,辞职了。另一家是餐饮巨人麦当劳,可是其销售额是连续40个月增长。麦当劳的COO为什么下课呢?因为他要求明确他接任CEO的时间表,被CEO拒
  绝了。
  业绩不好时,一把手可以把你一脚踢开,让你做替罪的羔羊。业绩好时,一把手可以把你盖住,自己独享无限的风光。当二把手,就是这
  么难。
  ■ 二把手的七种角色
  管理学教授内森·贝内特和猎头顾问斯蒂芬·迈尔斯专门研究了二把手问题。他们发现,认为每个公司的COO的工作职责差不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
  CEO、CIO、CFO等在不同公司的工作职责大同小异,但是COO的角色在不同公司却可能迥然不同。这是因为其他的职务围绕工作而设,而COO的职务却是围绕CEO而设。CEO有多少种不同需求,就有多少
  种COO。
  贝内特和迈尔斯总结出七种COO。
  一是“执行者”,负责日常运营,而CEO负责战略规划。
  二是“变革代理人”,负责扭亏、组织变革或者战略扩张这样的具体项目。比如,甲骨文曾经引进雷·莱恩作为COO,负责变革问题重重的销售和市场部门。莱恩做到了,但是最后仍然跟甲骨文不欢而散。
  三是“导师”,辅佐经验不足的CEO(往往是创始人),比如辅佐过迈克尔·戴尔的莫特·托普夫,又比如辅佐过谷歌两位创始人的埃瑞克·施密特。
  四是“另一半”,是CEO在经验、风格、知识或者脾性上的互补者。在微软公司与比尔·盖茨搭档过的两位COO就是如此。
  五是“伙伴”,两个人共享领导力。在2007年年初离职的戴尔公司CEO凯文·罗林斯,以前就是作为COO和戴尔并肩管理、分享权力。
  六是“继承人”,把未来CEO放在这个位置上培养。
  七是“最有价值成员”,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授予某个公司不希望被竞争对手挖走的高管。
  ■ 怎样当好二把手
  在不同的角色上,COO的成功因素各有不同,这也是二把手不好当的一大原因。不过,贝内特和迈尔斯还是发现了以下共同的成功要素:尊重CEO、甘当无名英雄、执行力强、善于教练和协调。
  他们同时发现,遥证COO成功,CEO也要做到以下几点:清楚沟通战略、明确权力分工、不听取越级汇报、分享荣樱问题是:要是CEO不这么做呢?COO又不能命令CEO必须这么做。
  所以,二把手要成功,首先,要找对一把手。其次,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如果是被请来当“导师”的,就不要妄想当“继承人”,也不要把气力花在做“变革代理人”上。
  我有一个朋友,在某IT服务公司当COO。我向他请教COO和CEO的不同。他说:“CEO对收入(也就是销售)负责,COO对利润(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就是成本)负责。”如此清楚自己的角色,让我好生佩罚果然,不久他被提拔当了CEO。
  ■ 四种下属
  最后,我把下属和上司进行简单分类。绝大多数经理人都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

第五律 管理你的上司(8)
要决定做怎样的上司,先要知道有怎样的下属。下属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爱上司的批评者;第二,不爱上司的批评者;第三,爱上司的不批评者;第四,不爱上司的不批评者(参见图5–1)。
  图5–1四种下属
  第二种下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反对,但是并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来。第三种下属恰恰相反,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不会反对。在组织中,我们不常见到第二种下属,他们往往很快就被上司开除了。但是第三种下属可能很多,因为他们往往能讨得上司的喜欢。
  IBM的创始人老沃森手下有个叫尼科尔的经理人,就是第三种下属。老沃森的儿子小沃森这样形容尼科尔:“如果父亲说要修个塔通到月亮上去,他会说他下午就去订购钢材。”尼科尔后来当上了副总裁,IBM公司当时甚至还专门有一首歌献给他。
  第一种下属尽管最有价值,但是在组织中并不多见,因为往往被误认为是第二种下属,因而被冷落、被排挤、被解雇。而第三种下属往往被提拔、被表扬、被重用,所以在组织中,一般是第三种下属过剩,第一种下属紧缺。
  经理人要做这样的上司:保护、鼓励第一种下属,警惕、远离第二种和第三种下属。如果在组织里没有第一种下属,这个组织是不健康的,其发展是有局限的。
  ■ 四种上司
  那么,经理人要做怎样的下属呢,第一种吗?不。经理人要根据自己有怎样的上司来选择做怎样的下属。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做下属时,就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个故事是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讲的。赫鲁晓夫访美,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演讲。翻译传来一个问题:“今天你批评你的前任斯大林的邪恶统治,可你当时是他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你当时在做什么?”赫鲁晓夫脸红了,咆哮道:“谁问的这个问题?”500个听众都低下了头。他再次问:“谁问的这个问题?”全场依然鸦雀无声。赫鲁晓夫说:“我当时就跟你们现在一样。”
  上司也有四种:第一,爱员工的倾听者;第二,不爱员工的倾听者;第三,爱员工的不倾听者;第四,不爱员工的不倾听者。赫鲁晓夫当时选择了做第四种下属,因为斯大林是第四种上司。
  第一种上司是理想的领导。也只有第一种上司,能够认清四种下属,并且会表彰第一种下属。第二种上司是实用主义者,如果你的批评意见能够为他带来好处,他也愿意采用。尽管你不会因此得到奖励,但是也不会受到惩罚。第三种上司和第四种上司都袒进批评,不过他们有区别:第三种上司不惩罚批评者,而第四种上司会。在组织中,最为常见的是第三种和第四种上司。
  经理人面对第一种上司,可以做第一种下属。面对第二种上司,可以选择做任何一种下属,当然最安全的选择还是第三种。面对第三种上司(老沃森),选择做第三种下属(尼科尔)。面对第四种上司(斯大林),则做第四种下属(赫鲁晓夫)。
  显然,除非你遇上了第一种上司,下属最好的选择是不批评。难怪本尼斯发现:“大多数组织的一个悲剧,就是人们即使知道领导者在犯错误,也会听之任之。”

第九律 动员群众解决难题(1)
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就像爱情一样,每个人都渴望它,每个人也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就是说不清楚它是什么。
  在我的领导力工作坊上,我也会问现场的学员:领导力是什么?
  有的经理人回答说: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我问:那跟管理有什么区别?管理不也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吗?
  有的经理人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我问:李宇春很有影响力,那么她很有领导力吗?
  还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我问:你说的“领导”是身处“领导职位”的那个人,还是实施了“领导活动”的那个人?领导职位跟领导活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是领导活动?
  我的答案是—领导力的核心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这也是管理的第九条黄金法则:动员群众解决难题!
  ■ 领导力像爱情
  领导力像爱情,每个人都渴望它,但是真正的领导力像真正的爱情一样,很少见。所以,许多人不再相信爱情。一个商学院教授就对我说:哪里有什么爱情?只有传宗接代。同样,许多人也就不再相信领导力了。他们说:哪里有什么领导力?只有权力、权术、钩心斗角、运气、关系……
  其实,真正的领导力只是稀少,不是不存在。它正因为稀少而珍贵。而且,每个人都有发挥领导力的潜力,不管你的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学历高低。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资格获得爱情,不管你的身材高低、收入多少、性格如何。
  日本有个老太太叫柴田丰,从92岁开始写诗,在98岁时出了本诗集,成为全日本的畅销书。诗集中的最后一首诗叫《秘密》:
  就算九十八岁
  也要恋爱呀
  看似像在做梦
  我的心已经飞上云端
  98岁的柴田丰,依然渴望获得爱情,也依然有获得爱情的潜力。同样,不管你是什么职位、什么年龄,你同样有获得领导力的潜力。
  ■ 领导职位像婚姻
  对领导力最大的误解,就是在领导力和领导职位之间画上等号。中外都是如此,但是中国尤甚,原因很简单—在现代汉语中,“领导”这个词最流行的用法,就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人”。许多人认为:(1)只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才需要领导力;(2)只有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才能够发挥领导力;(3)如果自己担任了领导职务,就是自己已经有领导力的证明;(4)因为自己有领导职务,所以别人就会服从自己的领导。
  领导力像爱情,领导职务像婚姻。婚姻和爱情有联系,但是,(1)有婚姻不一定有爱情。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不一定有领导力。(2)有爱情不一定有婚姻。真正发挥领导力的人,不一定担任了领导职务。(3)有时候,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领导职务可以变成发挥领导力的障碍。
  ■ 领导和领袖的区别
  领导力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领袖力”。习惯上,我们把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叫做“领导”。但是,汉语中专门有个词指真正实施领导活动的人,就是“领袖”。领导和领袖最主要的区别就是,领导有领导职务,领袖发挥领导力,两者可能重叠,但是也可能不同。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有追随者的人。”担任了领导职务,你只是有下属;只有把下属变成了追随者,你才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也就是领袖。
  在领导不是领袖的时候,两者有以下的区别:领导有下属,而领袖有追随者;领导运用权力,而领袖运用影响力;领导安于现状,维持秩序,而领袖与时俱进,迎接变革;领导追求地位,而领袖追求成果;领导发布命令,说“给我上”,而领袖以身作则,说“跟我上”;领导抓权,让自己伟大,而领袖授权,让众人伟大。

第九律 动员群众解决难题(2)
■ ×××与李嘉诚
  长征就是区分领导和领袖的一个经典案例。长征的最高“领导”是谁?在遵义会议之前,是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博古。在遵义会议(更准确地说,是遵义会议之后随即召开的扎西会议)之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是张闻天。
  然而,博古虽然是最高领导,却不是领袖—他没有发挥领导力,几乎把中国革命带入绝境。而当时连中共中央的核心决策层(政治局常委)都没有进入的×××,却成功地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局面。之后八年的时间里,尽管是张闻天担任总书记,×××却实际发挥了领袖的作用。
  不当最高领导,可以当领袖—长征中的×××便是如此。当上了最高领导,也要追求当领袖—香港企业家李嘉诚便是如此。李嘉诚称之为老板和领袖的不同:
  我常常问我自己,你是想当团队的老板还是一个团队的领袖?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地位之便,这可来自上天的缘分或凭仗你的努力和专业知识。做领袖较为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要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 所谓的领导力品质
  有很长一段时间,对领导力的研究集中在所谓的领导力特质或者品质上。比如,领导者是否都智力超群?身材高大?性格外向?研究者希望找到一组“基因”,一个“公式”,用来鉴别和选拔领导者。
  但是,这些研究没有发现被大家公认的领导力品质。著名的管理学者詹姆斯·马奇说:“我们不太善于预测谁将成为领导者。有许多研究在这方面作了努力,但是它们的结果各不相同。当我读这些研究的时候,我说,我们无法判断。”①如果回到领导力像爱情的比喻,我们可以说,如果认为只有具备某些品质的人才能发挥领导力、成为领导者,就好像说只有具备某些品质的人才能谈恋爱一样。
  但是,管理者仍然很关心领导力品质,除了想给自己作鉴定之外,应该还有找不足、补差距的想法。比如职业经理人唐骏这样说过:“我认为企业家的领导力特质表现在自信、魄力、勇气、坚韧、果断,而企业高层最重要的领导力特质是正直、魄力、远见、坚韧、合作、责任和主动。”唐骏的身份是企业高层,他列出的企业高层的第一项领导力特质就是“正直”,然而他所经历的“学历门”风波,恰恰暴露出这是他的软肋。显然,“正直”不是已有的领导者的共同品质。
  ■ 四项领导力品质
  但是,“正直”是否是领导者应该有的品质呢?这是另外一种思路,研究的不是领导者“有”哪些品质,而是“该有”哪些品质。领导者该有哪些品质呢?领导力研究者吉姆·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发现了四种:诚信、远见、**、胜任。
  库泽斯和波斯纳强调:领导力是一种关系,是“那些渴望领导的人和那些选择追随的人之间的一种关系”。那么,领导者该有哪些品质,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追随者。于是,库泽斯和波斯纳进行了一项全球调查,问:在你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身上,你们最期待和最推崇的品质是什么?他们发现,只有这四种品质持续获得超过60%被调查者的认可,也只有这四种品质,在所有国家的调查中都排在前四位。

第九律 动员群众解决难题(3)
第一,诚信。这是唯一的超过80%的人选择的品质。在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关系中,诚实正直是最重要的品质。唐骏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第二,远见。这排在第二,有超过70%的人选择。实际上,许多东方人把眼光长远排在第一。这是合理的期待:领导者如果想要有人自愿追随,就必须知道自己正行向何方。
  第三,**。实现梦想是历经坎坷的漫漫长途,光是知道方向,并不保证能到达终点。因此,人们期待领导者热情洋溢,活力十足,乐观猾。如果领导者自己都对事业没有**,其他人为什么要有?
  第四,胜任。领导者还要能干。库泽斯和波斯纳说,这并非指业务所需的具体的技术能力,而是指过往业绩和办事能力。尽管也有例外,但是如果缺乏相关的经验和优异的人际关系能力,一个领导者不太可能获得
  成功。
  ■ 另四项领导力品质
  哈佛大学校长、女历史学家德鲁·福斯特则强调了另外四项品质。2010年5月25日,福斯特为哈佛的本科毕业生作了一个演讲。她说,今天这个世界,跟你们四年前入校时已经大不相同。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发生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它直接影响了哈佛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经费。
  福斯特说:“在过去这几年,在这个神圣的殿堂,如果你们和我都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生活永远不会按照一个剧本来发展。”其实,这正是领导和管理的一个不同。领导针对不确定性,管理针对复杂性。领导是解决未知的问题,管理是解决已知的问题。福斯特为这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哈佛大学为世界培养的未来的领导者—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谦卑、冒险精神、责任心和创造力。
  我认为,这也相当于四项领导力品质。
  第一,谦卑。不管西方还是东方,很少有人把谦卑列为领导力品质。少有的一个例外是吉姆·柯林斯,他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把谦卑作为他所发现的“第五级领导者”的核心品质。为什么要谦卑?因为领导者的任务是解决未知难题,首先要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
  第二,冒险精神。尽管自己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但是还是要勇敢地去解决难题,而不是坐等。
  第三,责任心。领导者要承担解决难题的责任。福斯特说:“世界很需要你们。几个星期前,比尔·盖茨来访时提醒了我们这一点。他说,我们必须把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用来解决世界上最艰巨的问题。”
  第四,创造力。福斯特说:“生活在没有剧本的世界上要求创造力,也奖励创造力。你们需要成为自己人生的作者和企业家。”面对未知难题的领导者,也必须有创造力。
  以上八项品质,以及其他一些品质,比如坚韧、勇敢等,都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但是,这些品质不是领导力的核心。领导者总是多多少少具备一些以上的品质,但是没有一个人同时具备所有这些品质。这些品质是领导力的资源,但是它们也可以被野心家、阴谋家、歹徒、自私自利者所用。品质不是领导力的核心。
  ■ 所谓的领导魅力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领导魅力的概念,英文为charisma,也译为领袖魅力。这造成了另一种误解,就是领导者要有强大的个人魅力,或者说魅力就是领导力。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领导者都没有太多的个人

第九律 动员群众解决难题(4)
魅力。
  德鲁克这么说领导力:“它跟所谓的‘领导力品质’没多大关系,跟‘魅力’关系就更小了。它是世俗的,不浪漫的,乏味的。它的本质是绩效。事实上,‘魅力’是领导者的负担。它使得他们顽固不化,自以为是,无法改变。”
  ■ 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刚刚说了,德鲁克说领导力的本质是“绩效”。但是光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要知道是怎样的绩效。管理的本质也是绩效,领导和管理有何
  不同?
  请你做一个小练习:“领导”和“管理”这两个动词,跟“革命”、“企业”、“团队”和“设备”这四个名词之间该怎么搭配?请连上线(如图9–1)。
  图9–1“领导”和“管理”的不同用法
  我基本上知道你会怎么连线。对于“企业”和“团队”,我们既说“领导”,又说“管理”。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领导革命”和“管理设备”,没有人会说“管理革命”和“领导设备”。也就是说,即使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你也本能地知道“领导”和“管理”有所不同。
  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说“领导革命”而不是“管理革命”,说“管理设备”而不说“领导设备”?为什么我们既说“领导企业”又说“管理企业”,既说“领导团队”又说“管理团队”?
  ■ 变革与秩序
  从“领导革命”和“管理设备”这两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和“管理”的一个核心区别:领导是实现变革,管理是维持秩序。
  领导力研究者吉姆·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以调查的方式来研究领导力。他们让别人讲述自己发挥卓越领导力的例子。他们发现:
  我们所收集的每一个卓越领导个人事迹中都有某种挑战存在。挑战可能是一个全新的产品、一种前沿的服务、一条新的法律规定……或是要创建一个新工厂或新企业。
  无论挑战是什么,所有的案例都是要从现状出发进行改革。没有人在保持现状的前提下实现了目标。所有的领导都挑战了现状。
  也就是说,我们所认可的“领导”是挑战现状,实现变革。而革命指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变革,尽管其中有管理的成分,但是它的本质和核心是变革,所以我们说“领导革命”。
  管理指的是维持事物的秩序,保障一个组织、一个项目、一个事物的正常运转。对于设备,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持其正常运转,所以我们说“管理设备”。
  ■ 经理人的双重责任
  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我们既要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又要带领它与时俱进、实现变革,所以我们既要领导企业和团队,又要管理企业和团队。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我们只管理,不领导,只想着怎么维持它的正常运转,那么它就会像一台设备一样,运转几年之后就报废了。
  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就这样评价美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组织中有很多人擅长管理,但是他们缺乏领导力”。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问题也许是组织中有很多人不仅不擅长管理,而且缺乏领导力。
  因此,经理人的责任重大:既要管理,又要领导。既要维持你的企业和团队的正常运作,又要带领你的员工挑战现状,实现变革。
  ■ 领导过程与管理过程
  源自管理学奠基人之一法约尔的管理的四大职能的说法,被科特进行了改造。传统上认为,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领导被看做管理的一部分。

第九律 动员群众解决难题(5)
科特认为,领导不是管理过程的一部分。管理的过程是计划、组织和控制,领导也有相应的三个过程:确定组织经营方向,联合群众,激励与鼓舞。领导过程和管理过程看起来相似,实际上不同:
  管理的计划和预算过程着眼短期,注重微观,强调风险的回避;领导过程的经营方向的制定着眼长期,注重宏观,强调风险的承担。
  管理的组织和人员配备注重专业化,强调能力和服从;领导过程的联合群众注重整体性,强调方向和投入。
  管理的控制和解决问题侧重于管制和预见性,领导过程的激励和鼓舞侧重于授权和创造惊喜。
  ■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
  关于领导和管理的区别,还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话: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
  这句话,有人说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的。其实,德鲁克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德鲁克只说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做正确的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正确地做事,是领导力大师本尼斯明确说的。①
  本尼斯曾经长期担任辛辛那提大学的校长,他就是在校长的任上体会到了领导和管理的不同。有一天,他埋头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一直处理到凌晨四点。他突然觉悟了:“我决定了,我想当领导型而非管理型的大学校长。这是个重要的区别。许多组织管理得很好,却领导得很差。它们擅长处理所有的日常工作,却从来没有先问问这些日常工作是否该做。”
  后来,本尼斯在跟人合著的《领导者》一书中,概括出了这句著名的话:“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正确地做事。”
  ■ 变革性难题与技术性问题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区分。而且根据科特的说法,领导和管理都有各自正确的事要做,也都需要正确地做事。我个人认为,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这一点:领导是解决变革性难题,管理是解决技术性问题。这跟前面所说的是一致的,而且用这个观点可以把其他要点都串起来。
  技术性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是运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只需要正确地做事就行了。解决技术性问题的目的,就是维持现有的秩序,维持正常的运作。
  变革性难题,是我们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是必须变革已有的做法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界定问题,明确要做的正确的事是什么。要解决变革性难题,必须改变现状,实现变革。而要实现变革,就必须学习新的知识,学会新的做法,所以,领导力跟学习型组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课题。
  ■ 技术性问题
  技术性问题容易界定。比如一辆汽车的刹车出现故障,问题是容易界定的。是刹车片磨损得太厉害了,还是电子线路出现问题?
  解决方案也是现成的。刹车故障,一共就那么几种可能性,解决的方案也相应的就是那么几种。
  解决方案的实施是相对容易的。最多具有复杂性,但是解决问题是有把握的,能够较快见效。就拿修车来说,修理工可以保证在一两天内
  修好。
  ■ 变革性难题
  变革性难题不同,首先,问题难以界定。一辆汽车的刹车出现故障,是技术性问题;1万辆、100万辆汽车的刹车出现故障呢?丰田汽车这两年就遇到这个问题,在美国以百万辆为单位召回汽车。
  丰田汽车出现大面积的故障,是什么问题?变革性难题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技术性问题。丰田汽车一开始也犯了这个错误。一辆汽车出现故障,我们换,我们修;1万辆汽车出现故障,丰田也说换、修,把变革性难题当做技术性问题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