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测试人员真的伤不起,每一个测试人员都是全能啊,你要比PM更懂需求,在需求评审阶段就得考虑到各种业务逻辑的影响范围;你要比RD更懂设计,在详细设计评审时你就得考虑好各种设计的漏洞,从可测性角度到上下游模块关系、兼容性、可扩展性等角度考虑;你要比RD更懂代码,CodeReview时要发现大部分bug,帮助RD设计单元测试,发现bug要直接告诉RD怎么修复,性能出现问题要告诉RD瓶颈在哪里;
08年离职到现在快三年了,最终还是在测试的道路上打拼,无意看到同事的签名是“越测越开心”,笑他侵权的同时,也突然想起了这个博客,再回首当年记录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当年的热血,现在经常可以不用PPT在会上侃一个小时,但是当想用笔记录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细细回想,这三年虽然没有了当年的自在,却也学习到了很多规范的测
粗略算来,从事测试工作也有3年了,其实自己对测试确实没一点兴趣,最开始也只是因为白盒测试部能够熟悉服务器代码才决定进入测试部的,这三年来也看着公司的白盒测试部从最初创建到后来一步步的成长,包括公司的测试部门从开始的凌乱到逐步规范到现在完全的过程管理,整个测试部都是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的。《软件测试的艺术》自己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测试的理论、流程已经烂熟于
前面讨论了很多的排序方法,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是最优的呢?有没有什么办法排序是最快的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什么才算是最优呢?一个排序算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也可以从很多的角度来衡量一个排序算法,有些可能关注比较的次数,有些可能关注记录移动的次数,有些关注额外空间的使用。因此没有最优的排序算法,只有最合适的。但是排序算法中经常关注的就是排序过程中的比较次数,下面讨论一下在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中如何用最少的比较次数来排序。
排序算法博大精深,编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排序问题,不同的问题使用什么样的排序算法合适呢?通过对排序算法的学习,系统的了解各种类型的排序算法,同时也学习了面对算法问题,如何设计一个算法,如何对一个算法进行优化。但是对于算法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仍然一知半解。
最近最vista下面安装VC6的SP5补丁,但是总是报错误需要MDAC 2.5 or higher ,到微软网站上下了一个MDAC2.8,但是又安装不上去。在国外一个网站上终于找到了一个大牛给出的解决方法。
在实现位图索引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出对rowid的一些思考。
当你使用UPDATE, INSERT, DELETE语句更新数据的时候,你就改变了两个地方的数据:log buffer和data buffers。Buffers是固定长度的内存块,通常是512字节。 LOG BUFFER DATA BUFFER ===============
MySQL存储引擎采用了可插拔的结构,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存储引擎。
一直打算着对服务器进行全面的单元和模块测试,但是目前的服务器代码之间耦合性很高,模块和模块之间交错调用,几乎无法将代码单独抽取出来进行模块测试,如果要进行单元或模块测试,则需要对代码进行重构。那么如何来对代码进行重构,编写出可测试的代码呢? 我觉得我们首先有必要定义一下什么才是可测试的代码,个人觉得可测试的代码应该是低耦合的,接口清晰明确的代码,可以说就是“个人
上次做了一个内存泄露检测的工具,可以在系统退出的时候检测是否发生内存泄露,并打印出泄露内存处的函数调用堆栈,该工具对于发现的泄露的程序确实能够快速的定位到泄露发生的函数调用位置,但是人总是懒惰的动物,使用了几次后发现用起来实在是有点不爽,不爽点主要有: 1、DbgHelp.dll版本太老,没有提供解析路径为宽字符的函数,从Vista下无法获得调用堆栈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内存泄露和资源泄露是C\C++程序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程序越来越大,稍不留神就可能在程序中留下了内存泄露的隐患,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没什么,就泄露点内存而已,只要程序逻辑没问题,但是如果程序运行时间很长或者泄露的内存很大的话,会导致系统资源占用过多,严重的也可能使得程序崩溃。 前段时间为了分析程序中是否存在内存泄露问题,使用了Devpart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