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超市结账第四回合:真实场景的全面模拟 经过第三轮的改进,小八本以为测试用例已经足够完善,但收银员们的反馈再次让他意识到,真实场景远比想象中复杂。有人提出:“每台收银机平均打印50位顾客的购物小票后,就得更换收银纸,预计花费5分钟。这个时间也得算进去!” 还没等小八消化完这个需求,又有人补充道:“平均给100位现金结账的顾客找零后,零钱就不够用了,需要重新拆一袋零钱,预计花费2分钟。”
3.7.3 超市结账第三回合:人性化设计的进一步探索 当小八将最新的测试报告发给收银员们后,本以为大家会为优化后的结果感到满意,却没想到收银员们纷纷反馈:“测试强度太高了,我们根本吃不消!”在实际工作中,收银员们需要适当的休息,即使是在岗位上。因此,大家对测试结果依然持怀疑态度,要求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增加休息时间。 一位收银员提议:“在现有的三个阶段基础上,增加一个休息阶段。规则是:如果一个收银员连
3.7.2 超市结账第二回合 小八拿到第一轮的测试报告后,信心满满地表示8个收银台完全够用,足以应对日常高峰期的客流量。然而,收银员们却提出了异议:你的测试用例里预设的顾客都是年轻人,老年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完成支付?他们的支付时间至少是年轻人的2倍!而且早高峰时期,一半的顾客都是老年人,必须重新设计用例,重新测试。 收银员们的话让小八恍然大悟,确实是自己考虑不周。于是,他决定重新设计测试用例,增加老
在现代互联网业务中,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可谓是企业运维的头等大事。正所谓,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但话又说回来,哪怕架构设计再精妙,监控体系再完善,也难保线上系统不会“翻车”。那么,如何减少系统故障对业务的冲击,提升系统的抗压能力呢?故障测试,便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法宝”。 接下来,我将围绕故障测试的实际应用场景,聊聊它与线上故障的“恩怨情仇”,以及如何借助故障测试不断打磨技术架构,让系统更加稳如泰山
在 Go 语言中,方法和函数是核心概念,它们定义了程序的操作逻辑和行为。然而,在使用方法和函数时,开发者常常容易犯一些常见错误。例如,方法和函数的传参方式、接收者的类型选择、返回值的处理等,都可能因细节疏忽而导致程序的异常行为。 本模块将深入探讨 Go 语言在方法与函数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帮助开发者避免因设计不当而引起的问题。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读者将能更清晰地理解如何高效地定义和使用方法与函数,
故障注入测试,是一种故意在系统中制造“麻烦”的测试方法,目的是验证系统在遭遇突发问题时,能否稳如泰山,安然度过难关。这种测试不仅能帮我们提前发现隐患,还能提升系统的韧性,让它在复杂环境中依旧坚挺。 何时需要故障注入测试 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的软件系统就像搭积木,一个小组件出问题,整个系统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尤其是现代应用依赖众多外部服务,比如数据库、API、云服务等,它们一旦故障,可能会导致级联效应
3.7.1 超市结账第一回合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小八超市。最近生意红火,8个收银台忙得团团转,早高峰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收银员们叫苦不迭,纷纷建议老板临时增加2个收银台。小八思前想后,决定先对现有的8个收银台进行一次摸底,看看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每分钟能结账多少顾客。根据摸底结果,再决定是否增加临时收银台。 以此为背景,我们来设计一个性能测试用例。根据需求分析,我们选择线程模型,也就是排队模型
在 Go 语言中,字符串是最常见的数据类型之一,广泛用于处理文本数据。然而,许多开发者在操作字符串时容易犯一些常见错误,导致程序运行异常或性能问题。例如,字符串的不可变性、拼接操作的效率问题以及对字符编码的误解等,都是新手容易忽视的地方。 本模块将着重分析 Go 语言在字符串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有效地处理字符串,避免由于错误使用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掌握这些细节,不仅能提升代码的
3.6 测试中信息实时展示 在性能测试中,实时展示测试数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帮助测试人员实时监控系统的性能表现,及时发现性能瓶颈或异常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停止测试,避免对系统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性能测试引擎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实时展示功能的核心需求 实时统计TPS(每秒事务数)和平均耗时:在测试过程中,实时展示系统的TPS和平均响应时间,帮助测试
在古代战场上,盾牌可是士兵的保命神器。没有盾牌挡着,面对敌军的刀枪箭雨,士兵的存活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就像俗话讲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盾牌就是那道关键防线。而在现代软件系统里,故障测试就好比是这面盾牌。它能在意外发生时帮我们挡住冲击,不仅能避免系统轻易崩溃,还能让系统在遭受攻击后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确保业务稳如泰山地运行。 不少人对故障测试存在误解,觉得只要系统跑得顺溜就行了,干嘛非要没事
在 Go 语言的开发过程中,控制结构作为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程序流程的调控任务。无论是简单的条件判断,还是复杂的循环控制,恰当使用控制结构能有效提高代码的可读性与执行效率。然而,许多初学者和开发者在使用 Go 语言的控制结构时,常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导致程序出现逻辑问题或性能瓶颈。 本模块将集中探讨在 Go 语言中使用控制结构时常见的错误,帮助开发者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包括但不限于条件语句的错
Byteman 在故障测试中有广泛应用,我第一次接触它是在 Chaos Mesh 平台上,之前也写过一些相关文章。不过,正如我之前提到的,Chaos Mesh 对 Byteman 的开发支持不到 30%。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 Byteman 的另一个用法:调用第三方类的方法。 这听起来可能和故障测试关系不大,但其实 Byteman 的功能设计中,DO 执行模块是可以用来执行方法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在 Go 语言开发中,如何让程序优雅地退出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 Web 服务器、后台任务,还是微服务架构,程序总有终止的时候。如果不做好资源清理,可能会带来数据丢失、任务中断等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Go 语言中的优雅退出,看看如何让你的程序从容退场,而不是“摔门而去”。 什么是优雅退出 所谓优雅退出,简单来说,就是在程序即将停止运行时,有序地清理资源,而不是“咔嚓”一下直接终止。换句
在 Go 语言的开发中,常见的错误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稍不注意就会引发严重的逻辑问题或性能瓶颈。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可能会让整个项目功亏一篑。本文涵盖了八进制字面量的误解、整数溢出的忽视、浮点数比较的陷阱、slice 和 map 的误用,以及内存泄漏和值比较的问题。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和详细解析,我们揭示了这些错误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了最佳实践解决方案。 错误十七:八进制字
太多的线上事故,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最后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演变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灾难。在分布式系统里,服务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精密编织的蜘蛛网,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拖垮整个系统。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常见的故障模式,以及如何未雨绸缪,避免掉进这些坑里。 故障扩散 雪崩效应 最典型的场景,就是某个服务顶不住了,导致请求堆积成山,进而拖垮整个系统。这种情况往往出
在性能测试中,Rump-Up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它允许测试人员逐步增加系统负载,从而观察系统在不同压力下的表现。通过逐步增加负载,测试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系统的性能瓶颈、容量限制以及潜在的缺陷。以下是对Rump-Up功能的详细解释和实现步骤的总结: Rump-Up功能的核心概念 逐步增加负载:Rump-Up阶段从零负载开始,逐步增加压力,直到达到预期的最大负载。这个过程模拟了真实世界中系
在 Go 语言的开发旅程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陷阱和错误。这些错误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严重的逻辑问题、性能瓶颈,甚至导致代码难以维护和扩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Go 语言的精髓,避免在开发过程中踩坑,本文将通过实际的代码示例、错误解析、潜在影响以及最佳实践,为大家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错误一:意外的变量隐藏 示例代码: package mai
在 Apple Silicon 设备上运行虚拟机(VM)是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的常见需求。尽管 macOS 提供了官方的 Virtualization.framework,但用户通常需要借助 UTM、Multipass 或 Docker 等工具来管理虚拟机。Lume 作为一个轻量级的命令行工具(CLI)和本地 API 服务器,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来创建、运行和管理 macOS 与 Linux 虚
随着软件开发模式的不断变化,软件测试行业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曾几何时,手工测试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自动化测试已经成为标准,而 AI 驱动的智能测试正迅速崛起。测试工程师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从单纯的找 Bug 到如今的质量保障全链条参与。到了 2025 年,软件质量的保障不仅仅依赖传统的测试人员,更需要与开发、运维、安全团队的深度协作,形成 DevOps、DevSecOps 以
为何选择 Fabric8 KubernetesClient 在 Kubernetes 的世界里,管理容器资源的方法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使用 kubectl 命令,但如果想在 Java 代码里优雅地操作 Kubernetes,那就得借助 Kubernetes Java 客户端了。虽然官方提供了 kubernetes-client-java,但相比之下,Fabric8 Kube
3.4.3 测试数据处理 在我们设计的性能测试引擎中,测试数据的处理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多线程任务类中数据处理;二是多线程执行类的数据处理。 我们已经在多线程任务类中已经完成了收集功能的设计和开发,接下来开始设计和开发数据汇总功能。 这里有两个设计思路: 由多线程任务类结束后将测试数据上报给执行类。 由多线程执行类在所有测试任务结束后,主动从每个任务对象中收集数据。 两种思路主要差异就是数据上报
介绍 在现代Web开发中,实时数据推送已经成为许多应用的核心需求。无论是股票行情、社交媒体通知,还是在线协作编辑,用户都希望能够即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在这种背景下,服务器发送事件(Server-Sent Events,SSE)作为一种轻量级的实时通信技术,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解决方案。 什么是服务器发送事件 服务器发送事件(SSE)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单向通信技术,允许服务器通过持久连接向客户
在大型Java应用程序中,类路径扫描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操作,尤其是那些依赖反射机制的框架或工具,比如依赖注入(DI)或插件加载。不过,传统的类路径扫描技术往往速度慢、效率低,特别是在代码库庞大、类层次结构复杂的应用中。这时候,FastClasspathScanner就派上用场了——它是一个专门为大幅提升Java类路径扫描性能而设计的库。 FastClasspathScanner简介 FastClas
3.4 多线程执行类 对于线程执行类来讲,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就是执行测试任务和处理测试数据。其中执行测试任务涉及控制线程执行逻辑,稍显复杂,这里我们先将测试方案简化为执行 N 个并发,每个线程间隔 1 秒启动。如此一来,我们需要将已经创建好的 ThreadTask 类对象间隔提交给线程池执行即可。线程池的选择已经在上一节讲过,由于测试方案中并发数固定,我们只创建与之对应数量的线程池即可。 3.4.1
什么是互斥锁 在并发编程中,互斥锁(Mutex,全称 Mutual Exclusion)是一个重要的同步原语,用于确保多个线程或进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不会发生竞态条件。竞态条件是指在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或修改共享数据时,由于操作顺序的不确定性,导致数据不一致或者程序行为不可预测的问题。 互斥锁通过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机制,确保每次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或修改特定资源,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这些潜在的问题。 为什么需
简介 在高性能并发编程中,如何高效管理线程、减少上下文切换以及提升任务执行效率是开发者必须面对的挑战。Java 的标准并发库如 ExecutorService 虽然功能强大,但在一些 高吞吐、低延迟 场景下,其线程管理开销可能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grona 提供了 org.agrona.concurrent.AgentRunner,一个轻量级的线程管理工具。 AgentRunner 适用于
使用脚本 bmjava 运行 Byteman 安装目录下的 bin 包含一个名为 bmjava 的脚本,可用于组合 Byteman 代理选项,并将其与 Java 命令行中的其他选项整合。命令行语法如下: bmjava [-p port] [-h host] [ -l script|-b jar|-s jar|-nb|-nl|-nj ]* [--] javaargs -l script:在程序启
使用 Java 如果通过 Java 命令行或 Ant 使用 Byteman,需先下载并安装 Byteman。最新的 Byteman 版本可作为 zip 文件从 Byteman 项目下载页面获取。 下载二进制发行版或完整发行版后,将其安装到希望运行 Byteman 的机器的可访问目录中。本指南假定环境变量 BYTEMAN_HOME 指向解压后的二进制发行版目录。 二进制发行版:包含所有二进制文件(
跟踪和调试操作 1. 调试(Debug) 规则引擎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内置 debug 方法,用于在规则执行期间有条件地显示消息。帮助器类定义的 API 如下: public boolean debug(String message) debug:将提供的消息打印到 System.out,并以正在执行的规则名称作为前缀。此方法始终返回 true,允许调试消息在条件表达式中通过 AND 与其他布尔表
3.3 多线程任务类 在线程模型中,首先创建固定数量的多线程任务,其次是把任务提交给线程池执行。因此,线程模型测试框架的核心之一就是多线程类。多线程类除了要执行测试任务以外,还需要收集、处理测试中的数据。 下面通过逐个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来拆解多线程类。 3.3.1 多线程实现方式 在第1章中我们讲到 Java 常用的两种多线程实现:继承 Thread 类或者实现 Runnable 接口。 这里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