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组织都是信息化组织。信息,就像空气、阳光和水,滋润着每一个组织。组织从信息中获取需要的营养,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都会影响组织的健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组织不知不觉就成了信息肥胖儿。

2010 年2月刊《经济学人》的封面报道是“信息泛滥”,文章配图很温馨:数字0和1组成的信息流,暴雨一般从天而降。暴雨中,一把倒置的雨伞收集着雨水,通过伞把的喷头,轻轻浇灌着伞下的鲜花。组织就像那朵鲜花,如果直面暴风骤雨,没有哪个组织承受得起。《经济学人》感叹,“面对迅猛增长的信息洪流,如何存贮有用信息已经让人头晕目眩。而要分析信息、识别信息模式、并从中提取有用内容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泛滥的信息,每个组织都需要保护伞。《经济学人》提出的建议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认为依靠僵化的监管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德鲁克在《生态愿景》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如既往,德鲁克的方法总是简单而又直接。对于组织的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德鲁克的建议是“反馈分析法”,而对于组织的信息泛滥,德鲁克的建议不是什么高深的思想,也不是复杂的信息系统,而是简简单单的“有来有往”。

“有来”,明确自己要从谁那里、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不相干的同事、不相干的信息,就不会干扰到自己的工作了。大家都有体会,不请自来的客人,最容易让主人手忙脚乱。事先列好清单,然后排排坐、吃果果,宾主皆欢。

“有往”,明确自己要向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按照固定格式,把整理后的信息定时定量地提供给固定的同事,信息想泛滥也不容易。拜访朋友之前先预约,请客之前先提供菜单,人际交往的混乱也会少很多。

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承担起各自的信息责任。确保了自己负责的信息“有来有往”,组织也就有了信息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