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言受到诺奖评委会的青睐?最重要的是他的想象力。”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陈众议认为,“莫言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迸发出来非常大气,充满了澎湃激情,并且一直在自我超越”。他说:“他的想象力来自现实、来自生活、来自中国民间传统,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水土不可割裂;同时他的语言不过分雕琢,流畅丰沛、一泻千里;而他的作品在译介到国外的过程中,文学价值的流失较少。”

  评奖委员会评价莫言的文学成就,称他“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但是以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为出发点……”此说可谓恰当。福克纳和马尔克斯是让莫言在小说技法上“开窍”的两位重要导师。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各种现当代文学流派涌进中国,着实给一批年轻的写作者造成了冲击。但是,“到了1987年我已经意识到必须‘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他们,否则就像挨着两座火山,会把自己给灼烧了。”莫言昨天获知得奖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回忆。

  “也许莫言的作品确实能让人想到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由此你也可以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体系还是西方式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他首先是一位本土作家,他关注的永远是中国的农民,人们通过莫言的小说可以看到50年来中国农民的经历和感情世界,他总能把农民的情绪和他们与土地的关系体现得异常饱满。”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