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管理系统主要做文件数量的累积、存档及调阅,而知识管理系统除了具备知识文件的管理功能之外,特别着重在组织内知识分享及创造等机制,如组织内知识间的连结及推荐、知识评分回馈、知识行销推荐及绩效评量,是加强组织内知识活化、知识的持续更新及累积企业知识资产利器。其中知识管理具有自然语言机制加值,有自动分类、自动摘要、自动关键词等延伸学习功能,知识文件可连结分享,这并非一般文件管理系统可达到。
在大多数的企业中,技术与研发部门,客户服务部门,生产与设备部门的知识管理诉求最为迫切,,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中国企业可以在统一的知识管理方法与策略,指导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知识管理。
客户服务部门对知识管理的最大需求是客户服务知识库。知识库是保障客户接触渠道顺畅的一个核心支撑体系,客户接触渠道可能有电话、传真、网络客户服务、Email等,但所有的渠道都能为客户提供统一完整的信息。客户服务知识库应该在统一机制,完善流程,控制成本等方面下功夫,并将知识管理与产品研发、流程优化、技术创新、精准营销等服务手段创新融合,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益服务。
技术与研发部门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应用部门。研发技术部门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是新员工知识传递。构建研发标准知识体系,包括基本制度与规范、研发流程知识、产品知识、工艺知识、技术知识、常见问题及经典案例知识等,沉淀企业研发体系的各种标准知识;形成研发岗位各类业务专家或导师体系,引导新员工与专家互动交流;制作新员工知识地图、研发岗位知识地图、专家或导师黄页,方便新员工快速找到所需的知识、业务指导人员。
另一个重点是技术研发体系内部的知识管理应用。包括加强对业界最新产品和技术知识情报的收集、过滤和整理;通过知识问答、问题悬赏等方法寻找专家指导或帮助;为业务专家提供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内部建立互动的知识社区,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分享文化的氛围等。同时,技术研发部门还应加强对研发输出知识的管理,具体方法包括:针对各部门对研发知识的需求,梳理需要输出的研发知识体系;对相应的研发知识采取推送的方式及时将输出知识传递给需求部门;及时收集需求部门对研发知识使用的意见,并不断完善。
生产与设备部门的知识管理应用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运行能力,对很多企业是生死攸关的核心关切点。建立一套由下而上的,全员参与的动态生产知识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防微杜渐,防止发生灾难性事故,更好地维护企业安全运行,保护民生远离风险。
生产知识管理应建立一套知识绩效机制,有效促进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并沉淀在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之中,从而获得一线的有价值知识,传递同类型组织的先进经验,提高全员安全运行能力,预防性解决隐患与缺陷,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也可以选择对企业安全运营至关重要的业务与部门进行试点,着重解决关键问题和风险点,并以试点部门或业务为突破口,让员工切身感受到知识管理的意义与价值,逐步推广到企业全面运行,将知识管理固化为组织核心能力构建的长效工具、方法和机制。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安全生产运营面临的难题,将安全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环节。
为中国企业设计的知识管理规划,适应不同业务部门的独特需求,包括以下七个环节:
一、知识管理愿景: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愿景。
二、知识评测:对企业知识成熟度进行分析。通过使用文化评测,知识地图,知识需求分析,知识评测图,从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三、知识管理战略:以评测为依据,结合现有的商业计划,制定出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
四、阶段目标:制定出企业知识管理可量化的分阶段目标。
五、知识管理资产和支撑架构:根据评测,需求分析,远景,建立知识管理资产和支撑架构。
六、知识管理项目实施:通过知识管理培训,知识管理咨询,知识管理软件三位一体,逐步推进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落地。
七、知识管理评估及完善:建立知识管理的考核标准及评估完善体系。
通过以上七点,帮助企业从企业战略、知识员工、流程和制度、IT技术平台等方面,逐步推行知识管理框架、KM模型、知识分类体系、KM过程与流程等知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构建一个完善进阶式的知识管理。
PS:KM——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从1990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学术与商业应用主题,主要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应对市场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