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数据库开发者,或者一个大型系统的开发者,日常就是不断观测,测试改动在某些场景中的表现是不是符合我们预期,如果符合,那就谢天谢地
读博时候,我没觉得项目开源后能有同学毕业继续参与,也没想到自己当了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一个生产关系的创新,国家提,这就是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我们决定出来创业,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每当7、8、9月份,实验室同学们实习、找工作、毕业季,就是人力荒的时候,而且毕业生都是干了三年的项目骨干。
实验室今年的硕士毕业生陈荣钊,自从大四进组就负责 IoTDB 系统管理节点 ConfigNode 的开发,我们一起支持过无数项目,也是在原理、讲的存储引擎架构,我都会。朴素的、具象的、指标清晰的,大家容易认为是“工程问题”,酷炫的、抽象的,指标模糊的,大家容易认为是“科研问题”。
经历了几年的配合,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的解决思路,我们基本能达成90%以上的一致性,因此我俩一般不需要一起开大会,十分钟就能快速同步一天的有效信息,因为知道对方关心哪些内容。在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中,有大大小小的信息会在各个时间、各个地方产生,小到一个变量的命名,中到一段代码是否要进行复用还是再写一套,大到发现
比如一个餐饮店自己开发了一个下单软件,这个软件每天要服务多少人次的订单,是有一定规律的,对软件性能和功能的需求也比较明确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