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加密算法(TEA)及其相关变种(XTEA,Block TEA,XXTEA)都是分组加密算法,它们很容易被描述,实现也很简单(典型的几行代码)。
TEA 算法最初是由剑桥计算机实验室的 David Wheeler 和 Roger Needham 在 1994 年设计的。该算法使用 128 位的密钥为 64 位的信息块进行加密,它需要进行 64 轮迭代。该算法使用了一个神秘常数δ作为倍数,它来源于黄金比率,以保证每一轮加密都不相同。但δ的精确值似乎并不重要,这里 TEA 把它定义为 δ=「(√5 - 1)231」(也就是程序中的 0×9E3779B9 )。”
其实,TEA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QQ就是使用16轮迭代的TEA算法。
XXTEA是其最新的变种,于1998年提出。目前还没有人找到对其进行攻击的方法,是对前面一些变种的改进。XXTEA 算法很安全,而且非常快速,非常适合应用于 Web 开发中。
下面是作者给出的该算法的C实现:
#define MX (z>>5^y<<2) + (y>>3^z<<4)^(sum^y) + (k[p&3^e]^z);
long btea(long* v, long n, long* k) {
unsigned long z=v[n-1], y=v[0], sum=0, e, DELTA=0x9e3779b9;
long p, q ;
if (n > 1) {
q = 6 + 52/n;
while (q-- > 0) {
sum += DELTA;
e = (sum >> 2) & 3;
for (p=0; p<n-1; p++) y = v[p+1], z = v[p] += MX;
y = v[0];
z = v[n-1] += MX;
}
return 0 ;
} else if (n < -1) {
n = -n;
q = 6 + 52/n;
sum = q*DELTA ;
while (sum != 0) {
e = (sum >> 2) & 3;
for (p=n-1; p>0; p--) z = v[p-1], y = v[p] -= MX;
z = v[n-1];
y = v[0] -= MX;
sum -= DELTA;
}
return 0;
}
return 1;
}
瞧,短的惊人吧!
咱也搞不明白数学上的东西,有兴趣的话就去上面那个wikipedia里看吧。我这里就讲讲怎么用。
teab will encode or decode n words as a single block where n > 1
- v is the n word data vector
- k is the 4 word key
- n is negative for decoding
- if n is zero result is 1 and no coding or decoding takes place, otherwise the result is zero
- assumes 32 bit ‘long’ and same endian coding and decoding
这是wikipedia里的说明,讲得比较明白了。
最核心的是要明白:XXTEA算法使用128bit的密钥对以32bit为单位的信息块进行加密。
这段介绍里的'word’这个词让我很费了一番周折。我开始以为是“字”,也就是2byte,16bit。但是在我耗费了不少时间进行测试和实验后,可以确定,word在这里不是一个单位,大概是要翻译成“组元”之类的词,其实就是后面说的一个32bit的long类型。
搞清楚这个,别的就没什么了。刚才那段代码:
long btea(long* v, long n, long* k)
v是要加密的组元的起始地址,以32bit为单位,这里用long来实现。
n是要加密的组元个数,正数是加密,负数是解密。
k是密钥的起始地址,长度为4个组元,4*32=128bit。
返回值为0或1(对应n=0,没有计算)。
加密的结果会直接写回到v中。
经过试验,我还有一点要补充的,XXTEA的计算是空间相关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组元中,4个字节是不能断章取义的,即密文的一部分,并不能还原成明文的一部分。所以,当数据不能被4个字节整除时,要做好字节的填充和对其等辅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