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此主题?难道在ESX环境下配置NLB和实际物理环境下有所不同?没错,ESX vSwitch在默认配置下不支持单播模式的NLB;那么有两条路可选:更改ESX vSwitch配置,使其支持单播NLB,或者请使用多播方式配置NLB。VMware强烈建议使用后者,具体可查看以下KB; http://kb.vmware.c
原创 2010-07-15 17:26:18
10000+阅读
4点赞
5评论
为何有此主题?难道在ESX环境下配置NLB和实际物理环境下有所不同?没错,ESX vSwitch在默认配置下不支持单播模式的NLB;那么有两条路可选:更改ESX vSwitch配置,使其支持单播NLB,或者请使用多播方式配置NLB。VMware强烈建议使用后者,具体可查看以下KB; http://kb.vmware.com/selfservice/microsites/search.do?lan
转载 2011-03-21 22:23:14
597阅读
NLB就不赘述了一、对接方式:本案使用IGMP的方式对接NLB二、环境描述1、服务器网段:VLAN10192.168.0.0/24网关2542、办公网段:VLAN20192.168.1.0/24网关2543、核心交换机:C3750Software(C3750-ADVIPSERVICESK9-M),Version12.2(44)SE2服务器及办公网段的网关均在核心交换机上!4、接入交换机:服务器及办
原创 2017-11-28 13:16:38
1758阅读
                                 &n
原创 2009-10-06 18:40:46
758阅读
1评论
为何有此主题?难道在ESX环境下配置NLB和实际物理环境下有所不同?没错,ESX vSwitch在默认配置下不支持单播模式的NLB;那么有两条路可选:更改ESX vSwitch配置,使其支持单播NLB,或者请使用多播方式配置NLB。VMware强烈建议使用后者,具体可查看以下KB; http://kb.vmware.com/selfservice/microsites/search.do?lan
转载 精选 2012-09-27 17:20:27
1423阅读
windows网络负载平衡群集(NLB) 1 启用网络负载平衡  1)在DC上,"开始"—“运行”里输入“nlbmgr”-“确定”,打开“网络负载平衡管理器”窗口。 2)右击“网络负载平衡群集”,然后单击“新建群集”命令。 3)完成“群集IP配置”,选择群及操作模式为“多播”。 4)选择默认的,单击“下一步” 5)删除默认的“端口规则”,然后“下一步” 6)输入将成为群集成员的
原创 2009-05-07 03:17:54
506阅读
  微软有MSCS NLB CLB Application center 等多种解决方案 。NLB 既可以负载均衡又可以起到故障转移作用。但是确无法进行数据的同步。这点还需要其他软件的支持。   首先在两台虚拟机上安装IIS6.0 ,并个创建一个测试的网站。其中一台虚拟机即是网站又是NLB服务器,并且有两块网卡用来测试。在两机上创建一个同样的帐户(包括密码)。 &n
原创 2007-03-17 09:04:28
1440阅读
2评论
  网络负载平衡群集(Network Load balancing) 在Internet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企业的高速发展。为了解决服务器的负载、高可用、以及服务器的可伸缩性。通常我们的做法是在“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不断的添加硬件设备。但是这种做法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在“资金”方面是吃不消的。有没有一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常见的有linux中的LVS和windows
转载 精选 2010-02-03 09:43:35
1160阅读
1点赞
  配置windows2003网络负载平衡群集NLB post by 周建青 / 2010-6-24 12:48 Thursday / windows / NLB群集允许用户把两台或更多的服务器结合起来使用,在客户端看起来就像是一台服务器。进入NLB群集的连接请求可以分解传送给两个或更多的NLB群集成员,这样用户可以添加越来越多的服务器(最多32台),形成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FT
转载 2010-12-29 17:48:29
403阅读
四、创建Windows NLB群集客户端访问服务器是Exchange2013的最大变化之一,Exchange2013的CAS提供身份验证、有限重定向和代理服务,并提供所有常见的客户端访问协议:HTTP、POP 和 IMAP 和 SMTP。 CAS是无状态的瘦服务器,不执行任何数据渲染。 Exchange2013的CAS上从不会排队或存储任何内容。由于Exchange2013这些体系结构的更改,所以
原创 2013-08-13 22:35:50
6706阅读
Windows 2008 & Exchange CAS NLB配置整理 (http://godoha.blog.51cto.com by Weihu Yen 2009-7-11) 1.     环境说明: 三台Windows 2008 ,一台客户端XPSP2 两台CAS,HUB,一台MB,也同时是AD,一台是客户端 Casone.hp.co
转载 精选 2010-11-03 17:08:18
1494阅读
端口规则:要最大限度控制各类 TCP/IP 通信,可以设置端口规则,控制对各个端口的群集网络通信的处理方式。处理端口网络通信的方法被称作筛选模式。一共有三种可能的筛选模式:“多个主机”、“单一主机”和“禁用”。   还可以指定将某种筛选模式应用于某一个端口数字范围。可以通过定义带有一组配置参数(定义筛选模式)的端
转载 2011-06-20 10:14:20
826阅读
通过服务部署NLB,是对某一层(一层下面可以自定义VM实例数量)服务下的多台VM进行NLB,而不是对多个层进行NLB。需要先进行如下准备:  1.VM需要使用静态IP和静态MAC,所以需要先在进行NLB平衡的逻辑网络下创建静态IP地址池     VMM会自动在保留的VIP地址池中分配VIP       2.使用Microsoft的NLB负载平衡器的话,需要先添加一个VIP模板,如下:     如果
原创 2021-08-23 10:58:24
197阅读
公司有两台web服务器,但是傻X的运营商给我们架构的时候根本不是群集架构,没有负载均衡,万一一台宕机,还要手动更改ip地址,这哪是生活在新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公司能承受的故障节点啊,遂让运营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说没弄过,不会,只能这样,到这里,我也是醉了,你们是偷懒不想弄吧,怎么可能一个IT软件公司,负载均衡都不会做,哎,反正钱都到他们手里了,估计是能不动就不动吧,算了,谁叫俺也是搞IT的呢,还
原创 2015-04-14 15:27:31
1295阅读
实验环境简介:        PC1与PC2分别加入aa.com域中,域控制器的IP为2.2.2.2 DNS为2.2.2.2,PC1群集IP为2.2.2.101,管理IP为1.1.1.11;PC2的群集2.2.2.100,管理IP为1.1.1.10,网络负载平衡群集使用的IP为2.2.2.200实验准备:  &nbsp
原创 2008-08-27 18:57:00
655阅读
10评论
一.1.开始—运行:nlbmgr               4.地址,所以直接               ),击 7.,出事主机状态为“已启动”,完成 添
原创 2009-05-16 01:33:56
3499阅读
1点赞
5评论
 负载均衡配置图: 此中一共涉及两个内网ip,三个公网ip,三个公网ip处于同一网段: 在web1上配置: 1:升级为域控制器:并建立一个用户加入管理员组 2:安装NLB负载均衡 命令安装:servermanagercmd.exe -install nlb 此时要把WEB2也加入域后安装NLB 3:打开网络负载平衡管理器右击新建集群如图: 选择WAN端口下一步:
原创 2012-02-08 16:18:56
844阅读
可参考:http://www.iis.net/learn/extensions/configuring-application-request-routing-(arr)/achieving-high-availability-and-scalability-arr-and-nlbhttp://543925535.blog.51cto.com/639838/307779/  
NLB
转载 精选 2015-03-16 13:27:19
622阅读
Symptoms:when a windows 2003 server connect the GSLB address of  NLB application, system appear this error "you can't connected because a duplicate name exists on network". But when windows 2008/
转载 精选 2016-05-13 11:22:05
376阅读
案例:        Benet公司使用IIS搭建Web服务器,由于客户访问量逐渐增多,网站响应越来越慢。公司决定使用两台Web服务器供客户访问。这两台服务器提供相同的网站内容,利用网络负载平衡技术,根据每台服务器的负载情况来决定客户具体访问哪台服务器。   准备网络负载平衡群集    &n
原创 2008-12-12 15:41:42
2046阅读
4评论
  • 1
  • 2
  • 3
  • 4
  • 5